痞子毒士,太後直呼你好壞 第844章 塗一樂辯解當認錯,‘兒子\\’同意大婚之事
官吏們聞言,瞬間炸了鍋。
“王爺,這萬萬使不得啊。”
“是啊,這些乃是國事,又怎能動用王府之資?”
“王爺高義,之前已添補國庫太多。”
“依我看,先確保水利工程、其次是西北軍需,其他都可暫緩。”
“好,那便這樣定了。”
塗一樂重重一拍桌子:
“本王沒發話,誰讓你來定?”
眾人紛紛跪倒在地。
塗一樂連連擺手:
“起來,都起來。你們怎麼就不明白呢?如若是沒有大奉、沒有皇上,我又怎會有機會,擁有如今家資?本王擁有的一切,本就是屬於大奉、屬於皇上。”
“王爺,可戶部的賬,已經虧欠王府太多。”
塗一樂雙手支撐在桌邊,連連搖頭:
“你們還是不明白本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大奉富強,纔是最為關鍵。算了,今日便這般定下,待到今後大奉國力昌盛、國庫充裕之時,再歸還本王便是。”
小皇帝被氣笑。
站在門外,長歎一口氣。
他深知這是在演戲。
隻為演給他一個人看。
可這也是事實。
國庫倒欠、攝政王添補。
這是在提醒小皇帝,‘你欠我錢’。
除了戶部錢糧,其他諸事亦是如此。
大奉,還真是離不開攝政王。
拿人的手短。
小皇帝怒氣消減大半。
緩步進入議事廳之中。
塗一樂不經意抬頭,而後很是緊張起身上前:
“皇上萬福。”
官吏更是誇張的一臉驚恐,紛紛跪倒行禮。
“行了,都起來吧。”
小皇帝都不去看上一眼:
“朕與攝政王有事要談。”
官吏們立即站起身,但一直彎著腰,快速向外走去。
都怕皇上瞧見自己的麵容。
洪公公微微彎腰點頭,隨後也向外退去。
“你留下。”
小皇帝很是堅決:
“是什麼事,還有你不知道的嗎?留下來聽著便是。”
“老奴不敢,所有事情,不敢欺瞞皇上。”
洪公公立即跪倒在地,額頭緊貼地麵,不敢抬起分毫。
小皇帝冷笑一聲:
“如若洪公公不知道,那在宮中之謀劃,將會寸步難行。”
這再明顯不過。
整件事情,又怎能繞的開洪公公呢?
洪公公跪在地上,不敢有絲毫動作。
“行了,行了。”
小皇帝微微眯著眼:
“快起來,這件事朕並沒有怪你。”
“謝主隆恩。”
洪公公還未等開口,塗一樂率先搶答。
小皇帝眉毛快擰成麻花,歪頭緊盯塗一樂:
“嘶,朕說的是你嗎?”
“皇上金口玉言,已說是這件事,並不怪罪。”
小皇帝咬了咬牙:
“哦?那王爺以為,朕說的是哪件事?”
“自然是保護太後,並秘密送出宮來。”
“好啊,那這件事朕便不提。”
塗一樂鬆了一口氣。
可小皇帝立即繼續開口:
“那來說一說,村中偶遇之事。”
“啊,那都是本王信口開河。”
“那半畝良田、惡霸呢?”
“自然是子虛烏有。”
“王爺白得的大兒子呢?”
塗一樂倒吸一口涼氣,隨即強擠出一個笑容:
“皇上千萬彆誤會,我那些全部的全部,都是瞎說一氣。”
“但朕細細品來,倒是一切都一一對應。”
“不不,本王都是胡說,並未影射什麼。”
塗一樂深知,不住辯解,便算是一種認錯。
果不其然,小皇帝慢慢消了氣。
可洪公公都快背過氣去。
小皇帝終於品了一口茶。
屋內的氣氛緩解下來。
“朕倒是想聽一聽,今後王爺要如何對待武氏?”
“依然是能者居之。隻要是忠心之人,今後還是要用的。例如武長岩、武延晉。”
“這麼說來,武子煥一支,定然是要被處置?”
洪公公緩過神來,一直揣測小皇帝的意圖。
然而,小皇帝心中並無傾向,隻是單純想看看塗一樂心中所想。
塗一樂思考片刻,微微搖頭:
“大奉正是用人之際,若是以血親降罪,雖天下人都認為正常,可仍然會寒了一些能人誌士的心。”
“王爺的想法,是否太過仁慈?”
“皇上不妨想一想,如若全部處置,那江南知府武子謙,亦在獲罪之列。”
小皇帝一怔,的確如此。
有著許多武氏之人,仍在重要之位。
“此次若是皇上施恩,那武氏眾人定當對皇上感激涕零、誓死效忠。”
小皇帝略加思索,嘴角不受控製上揚。
塗一樂倒是會賣人情。
還是秉承壞人他來做,好人讓給皇上來。
“想必今後,武氏會對王爺唯命是從。”
“絕不會這樣。”
塗一樂迅速否認:
“他們都會認為,是本王毀了他們的根基。武氏對本王隻會心中有恨。”
小皇帝心中也是這般想。
沉默片刻,緩緩品茶,而後突然問出一句:
“那,武延晉呢?”
“他不一樣,無論外麵發生什麼,他都會忠於大奉、忠於皇上。”
終於個屁。
小皇帝不願意點明。
誰人不知,武延晉一心忠於他塗一樂。
“行了,起駕回宮。”
洪公公連忙彎著腰,來到近前,隨著小皇帝慢慢向外走去。
心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
經曆如此多事情,竟然未受到一丁點責罰,算是萬幸。
剛剛要走出門口,背後再次響起塗一樂的聲音。
“皇上,那你可是同意,本王迎娶那名民間女子。”
塗一樂極為嚴肅,再不是剛剛玩世不恭模樣。
小皇帝麵朝門外,並不轉身:
“王爺家事,朕不會過問。善待……。好了,朕已經定下,以皇室之禮大婚。”
“那可是要在皇宮舉行啊。”
小皇帝身子微微一顫,眉頭緊皺:
“當然。”
“那可是要通告各國,派來使團。”
“當然。”
“各地重臣、邊疆大吏、封地總督……”
“王爺看著辦即可。”
小皇帝說上一句,已邁出門去。
洪公公緊隨其後,但腦中依然是暈暈乎乎、心驚膽戰。
當天,王府便向外散佈訊息。
所有人隻是知道,攝政王又要迎娶。
一位是夜彌的阿依公主。
不得不令人更加重視。
而另一位,不過是尋常民間女子。
所有人都認為,隻是攝政王偶遇的尋常女子罷了。
最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大婚的地點。
竟然是在皇宮,還要以皇室納後之禮進行?
大部分都在揣測,難不成攝政王已有不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