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她來時不逢春 144
她覺得山上那些人,不對勁
“不清楚。”夥計搖搖頭,“肯定不是一道來的,壓根沒有住在客棧,那女子背對著人,看不清楚容貌,大概是察覺到被人瞧見了,一晃眼就離開了,後來再沒有看見過。”
女子?
魏逢春與簡月對視一眼,事情過去了這些日子,怕是不好找其他證據了吧?
這女子,到底是誰?
“可還有彆的什麼線索?”魏逢春追問。
夥計想了想,“車轍印算不算?”
“你是說,車轍印的深淺?”魏逢春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
夥計點頭,“他們來的時候,肯定是空車的,但是出城絕對是載重,回來又空了。車轍印的深淺痕跡,很明顯就是如此。”
開客棧的,見過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時候觀察力很重要,畢竟也不想給自己惹禍。
李大牛好似想明白了什麼,“洛公子,你說他們這樣反複,是不是就是……偷運賑災糧出去?這女子說不定就是來交接的。”
用發黴的陳米來替換,新鮮的賑災糧,肯定需要來回跑,所以這種情況下,李大牛的猜測很有道理。
可惜,他們此前全沒察覺。
誰能想到,有人會如此膽大包天,敢打賑災糧的主意?
如今細想著,好像都是破綻。隻不過這些破綻僅存留在他們的心裡,朝廷若不管不問,螻蟻如何能掀起風浪?
民不與官鬥,鬥也鬥不過。
“對對對,肯定是這樣。”眾人連連點頭。
一婦人開口,“我是城外茶棚裡的,入冬之後便沒人去茶棚了,但我偶爾會在哪裡待一會,給路過的人燒點熱水,賺兩個銅板,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那天我還真的瞧見了一些米粒。”
彼時沒在意,商隊往來,買賣什麼的都有,米粒可能是他們的口糧。
“我當時就撿了一些,奈何雪地裡不好撿。”婦人歎口氣,“我是怎麼都沒想到,這件事會與賑災糧牽扯在一起。可我沒證據,這條路他們隻走了一次,後來再也沒遇見過。”
李大牛追問,“是這支商隊嗎?”
“我沒看清。”婦人為難。
正因為如此,所以她沒證據,難道商隊落了米粒,便都成懷疑物件了?口說無憑,又隻有她一人瞧見,若是真有什麼貓膩,回頭打她一個誣告之罪,她一個婦道人家,哪兒受得了這些?
但她也跟村裡人說起過這些事,傳出去之後,李大牛便把她也找來了。
“那條路是通往何處?”魏逢春問。
婦人想了想,“那條道是岔道,到底去哪我還真的不知道,當時那樣的冰天雪地,誰還會留意商隊的去向?落地的米,我都沒來得及撿乾淨呢!”
岔道?
“我知道那條岔道。”邊上的老頭開了口,“一條是進山,就是應山,一條是去邊關的,還有一條則四通八達。”
應山?
邊關?
不知路。
魏逢春吐出一口氣,麵色凝重,一言不發。
“她說的那情況,恰好我也瞧見了,不過我沒她這運氣,沒瞧見灑落的米粒,也沒撿著好。”老頭繼續說,“我就遠遠的看著,兩撥人正在交接貨物。當時這冰天雪地的,我就納悶了,不趕緊回家鏟雪,跑這地方交易?如今祥安府人人都愁眉苦臉的,怎麼還能搞這麼大的陣仗?做什麼生意呢?”
魏逢春眼前一亮,“可知道在哪個位置?”
“就那岔道!”老頭回答,“村子裡都被大雪壓了,那天剛好不下雪,大家都急著鏟雪,我閨女嫁到了鄰村,好多天沒個訊息,跟老婆子說了一聲就趕緊過去,萬一需要幫忙,也好搭把手,就正好瞧見岔道上那幫人了。”
說著,老頭搓了搓手。
聽的這話,魏逢春與簡月對視一眼。
今日在這裡送訊息的人,魏逢春都給了一定的報酬,還請了老頭領著他們出城,前往那個岔道口,隻不過如今的岔道口早已被大雪覆蓋,眾人都在風中瑟瑟發抖,哈出來的白霧快速消散在空氣中。
沒有下雪天氣,依舊能凍死人,魏逢春穿著厚厚的棉襖,也是凍得四肢僵硬,再看身邊的眾人,一個個都蜷縮成一團。
破敗的棉衣裡塞的不是棉絮,偶有棉絮也不知道是攢了多少年的,一代代傳下來的,是以無法真正禦寒,凍死也隻是睡一覺的時間。
“就是在這裡。”老頭指了指,唇都凍得烏青,“一撥是從城內方向而來,另一撥不知道哪兒來的,反正我來的時候就已經等在此處,隔著大老遠的,咱也不敢多管閒事。”
他們人多,他一個半截身子埋進土裡的人,哪兒敢操心?
何況外麵快凍死人了,他急著趕路呢……
魏逢春緩步上前,若有所思的環顧四周,最後將目光落在了遠處的應山上。
“洛公子,若沒什麼事,那我們就先走了?”
眾人麵麵相覷,凍得直哆嗦。
魏逢春頷首,“多謝。”
眾人都散了,唯剩下李大牛和簡月,以及身後四個護衛還跟著魏逢春。
最難熬的冬天,一點風寒就能要了窮人命,但若是能有口飯吃,有炭火,就不至於死傷那麼重,可偏偏有人釜底抽薪,連一點活路都不給……
“洛公子,你該不會是懷疑……”李大牛瞧著她視線所及之處。
應山?
“李大哥,跟我說說山上的那些人吧!”魏逢春道,“他們能躲一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