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開局從機井撈出一具腐屍 第112章
-
從這個電話的情況來看,可以推斷出當時劉山和張錫珍恐怕已經慘遭毒手了。
根據進一步的現場勘查和物證分析,專家對案件的關鍵細節進行了複覈。
令人震驚的是,無論是在作案使用的槍支表麵,還是客廳的電話機上,均未提取到任何清晰的指紋痕跡!
這一跡象充分表明,作案人具備極強的反偵查能力,絕非普通犯罪分子。
更讓專案組感到困惑的是,現場僅發現一枚射擊後遺留的彈殼。
三名死者身中槍彈,理應有三個彈殼遺留在現場,缺失的兩枚極有可能是被作案人刻意取走。
隨後,偵查人員對走廊區域展開了地毯式搜查。
在撬開一處鬆動的地板後,赫然發現下麵藏有三枚彈殼。
然而經技術處理,彈殼表麵依然未檢出任何指紋。
現場走訪與勘查全部結束後,由省公安廳、綏化公安處及德都縣公安局三級公安機關的核心領導——共三位負責人,召開了首次案件研判會。
會議開始,顏世勇便直指核心,向綏化公安處處長與德都縣公安局局長坦言:“從目前掌握的線索來看,凶手應該就是德都縣公安局內部人員!”
在座二人均為經驗豐富的老警察,聽完顏世勇的結論,彼此對視片刻,均在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判斷——儘管不願承認,但種種證據均指向這一殘酷的事實。
顏世勇目光沉凝,指尖的香菸積了長長一截菸灰。
他環顧身旁的兩位同僚,聲音不高,卻字字沉重:
“外人想在不驚動任何人的情況下,精準潛入縣公安局辦公室作案,幾乎不可能。這反偵察手段,清理現場、收走彈殼,不是深諳此道的老手根本辦不到。”
他頓了頓,視線落在德都縣公安局局長臉上,後者下意識地避開了目光。
顏世勇繼續道:“凶手不僅懂槍,更清楚劉山的配槍放在何處。說不是內部人乾的,”他略微停頓,給了對方一個喘息的空間,“老張,這話你自己信嗎?”
被點名的張局長嘴角牽動了一下,最終化作一聲無聲的歎息,算是默認。
這結論殘酷,卻符合邏輯,是三位老警察基於現場痕跡共同指向的、最不願接受的現實。
“但是,”顏世勇話鋒一轉,打破了短暫的沉默,語氣愈發嚴峻:“這個案子,接下來的路會非常難走。現場證據太少了。”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除了那幾枚還無法確定歸屬的腳印,我們幾乎一無所獲。指紋?乾乾淨淨。彈殼被刻意藏匿,上麵也一無所獲。”
會議室裡空氣凝重。
他們都清楚,在那個刑偵技術尚且有限的年代,腳印難以作為鐵證去鎖定並指控特定的犯罪嫌疑人。
線索似乎很多,卻又都虛無縹緲,讓案情陷入了僵局。
短暫的沉默後,三人迅速達成共識。
眼下,必須依靠最基礎卻也最廣泛的手段。他們決定雙管齊下:
在縣公安局內部進行細緻的摸排與談話;同時,在社會麵上全麵發動群眾,廣撒網,收集任何可能與案件相關的蛛絲馬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