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開局從機井撈出一具腐屍 第192章
-
一次蹲守幾小時或幾天,對刑警而言是家常便飯。但像這樣,在嚴酷寒冬裡持續將近兩個月的超長待機,幾乎是聞所未聞。
在日複一日的等待與失望中,鐵打的神經也會磨損。最初的高度警覺,逐漸被疲憊和焦躁取代。
冰冷的乾糧難以下嚥,極寒消耗著所有人的體力和意誌。
角落裡開始出現低聲的抱怨:
“這都快倆月了,鬼影子都冇一個!”
“上頭是不是判斷錯了?咱們在這兒純屬浪費時間”
“再這麼耗下去,冇等來凶手,哥幾個先凍成冰雕了!”
懷疑的情緒像野草一樣在隊伍中蔓延,動搖著最初的決心。
麵對潮水般的質疑和肉眼可見的低迷士氣,王軍咬緊了牙關。
他在內部會議上力排眾議,聲音因疲憊而沙啞,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越是這種時候,越不能鬆懈!哪怕隻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我們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都給我打起精神來!”
他親自頂在最艱苦的崗位上,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命令。
然而,信念終究難以抗衡現實的消磨。
時間一天天流逝,日曆翻到了六月底,夏意漸濃,那個預期的目標卻始終冇有出現,彷彿凶手早已洞悉了他們的佈局,或者,最初的判斷真的出現了偏差。
最後一絲希望,如同風中殘燭,悄然熄滅了。
王軍站在蹲守點前,望著空無一人的街道,最終沉重地揮了揮手,嗓音乾澀:
“撤了吧。”
時間匆匆而過,轉眼間已距此係列案件的首案發案整整過去了一年之久。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儘管警方全力以赴、不懈努力,但始終未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與突破。
麵對如此困局,專案組成員們內心深處逐漸滋生起一種難以言喻的厭戰情緒,士氣低落不振。
在此關鍵時刻,身為領導核心的王軍和周建挺身而出,憑藉著他們卓越的組織才能和堅定果敢的決策力,迅速采取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成功地穩住了軍心,讓眾人重新振作起來,並投入到新一輪緊張激烈的排查工作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排查行動的重中之重被鎖定在了賀瑞忱這個人物身上!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完全出自於孫智敏銳獨到的洞察力及精準判斷。
原來,經過對所有線索資料的深入剖析研究,孫智發現賀瑞忱在這一連串慘絕人寰的殺警大案當中表現得格外特殊:
尤其是在犯罪地點方麵——前四次作案均發生於臥牛縣境內,唯有最後一槍射向賀瑞忱時,竟偏離至巴彥縣!
要知道,雖說巴彥縣與臥牛縣地理位置相鄰較近,但對於那位狡猾陰險的凶手而言,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此地實施暗殺並非易事;
更何況以賀瑞忱高度警覺謹慎的性格特點來看,實在算不上理想的下手對象。
由此可見,若非與賀瑞忱之間存在著不共戴天之仇怨,否則一般情況下絕不會有人甘願冒險去招惹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