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黑幕:我靠筆杆子掀翻商界 第17章 實驗室裡的死亡資料
林蔚然蹲在斷牆後,左手撐著地麵,右手指節發緊,掌心裡的折疊刀還開著刃。黑色電動車停在五十米外,騎手沒動,也沒摘頭盔。她沒再往前走,也沒後退,隻是把刀慢慢收回包裡,拉上拉鏈。
她靠牆坐下,濕透的外套貼在背上,冷得她肩膀抽了一下。她從包裡摸出防水袋,解開扣環,取出手機。螢幕裂了,邊緣發黑,但還能亮。她長按電源鍵,等了十幾秒,畫麵跳出來,訊號格空著。她沒聯網,直接插上u盤讀取器。
資料載入得很慢。進度條走到一半卡住,彈出密碼輸入框。
她盯著那行字看了兩秒,想起張立在咖啡館說的話。他說他女兒七歲那年,藍花死了。那天是五月十二號。新聞裡提過,張立女兒溺亡在小區人工湖,警方認定意外。她試了“0512”加“2003”,失敗。又試“”加“”——那是瑞恩生物首次被舉報超標的日子。還是不對。
她咬住下唇,把u盤拔出來,翻到背麵。上麵刻著一串編號:hw-07。她忽然記起張立遞u盤時說過一句,“第七組……原始記錄……”她把“hw07”和“”組合輸入。
密碼通過。
資料夾開啟,三組資料包並列排開。她點開最大的一個,是視訊日誌。畫麵裡是間實驗室,牆上有編號牌:p3-07。鏡頭晃動,穿白大褂的男人背對攝像機,在記錄本上寫字。她放大畫麵,看清了本子上的內容:苯並芘濃度實測值
980μg\\/l,標準限值為
10μg\\/l。
超標九十八倍。
她滑動時間軸,往後翻。同一間實驗室,不同日期。資料持續飆升。最後一次記錄是三天前,數值突破千級。拍攝者手抖得厲害,畫麵傾斜,最後定格在通風櫃角落——那裡擺著一個藍色小瓶,標簽寫著“樣本留存·p3-07”。
她的呼吸頓了一下。
p3-07。這個名字她見過。
不是在顧明遠給的紙條上,也不是在泵房的焊縫刻字裡。是在父親書房的舊檔案袋上。她七歲那年,半夜醒來,看見父親坐在燈下,手裡拿著一份報告,嘴裡反複念著:“p3-07不能公開……不能公開……”第二天,父親出門後再沒回來。
她把視訊暫停,開啟另一個資料夾。裡麵是二十年前的監測記錄掃描件。她快速翻找,直到看見一份署名“林振國”的報告摘要。標題是《城西工業區地下排汙係統汙染物溯源分析》。核心汙染源代號:p3-07。主要成分:苯並芘、氯仿、四氯化碳。
和現在一模一樣。
她靠在牆上,閉了閉眼。雨水順著斷牆邊緣滴下來,砸在她肩頭。她沒擦,隻是把手機放平,用圓珠筆在帆布包內襯紙上畫線。一條從2003年延伸到2024年,標出父親失蹤日、張立逃亡日、今晚的行動時間。三點連成一線,像一根繃到極限的弦。
她重新播放兩份資料圖表,左右分屏對比。汙染物衰變週期、排放波動曲線、峰值出現頻率——完全重合。這不是巧合。是同一個源頭,持續排放了二十年。
她低聲說:“他們換了人,沒換地方。”
手機忽然震動。
一條簡訊跳出來。
發件人:張立。
內容隻有四個字:他們來了。
她盯著螢幕,手指懸在回複鍵上方。三秒後,語音訊息自動傳送進來。她點開。
背景音很亂。有腳步聲,急促的,從走廊傳來。接著是椅子被撞倒的聲音,紙張散落。一個男人喘著氣,像是張立,聲音壓得很低:“不行……不能讓他們拿走……”然後是抽屜被強行拉開的金屬摩擦聲。最後,“砰”的一聲悶響,像是身體砸在地板上。錄音終止。
她立刻關機,拔出sim卡,塞進電磁遮蔽袋。u盤收進防水袋,和手機一起壓回內衣夾層。她把寫有時間軸的紙片揉成團,塞進嘴裡,嚼了幾下嚥下去。帆布包拉緊,背在肩上。
她起身,貼著斷牆邊緣往南走。腳步放輕,每一步都踩在碎磚和雜草之間。五十米外,那輛黑色電動車不見了。她沒鬆勁,繼續往前,穿過一片塌了一半的圍牆,進入待拆的家屬樓群。
樓道裡堆滿廢棄傢俱,牆皮大片剝落。她找到三樓一間沒門的屋子,靠窗蹲下。窗外能看到主廠區方向,但視線被一排舊水塔擋住。她從包裡取出錄音筆,按下錄製鍵。
“張立研究員,23點17分傳送最後訊息,地點推測在城西舊實驗樓。”她聲音壓得很低,“若我失聯,證據在加密u盤,密碼是hw07加。備份資料已吞服,藏匿點為斷牆夾縫。”
她頓了頓,手指按在暫停鍵上。
“父親當年查的,就是同一個地方。他們殺了他,現在又殺了張立。但資料還在。隻要有一份能傳出去……”
她沒說完,按下暫停。錄音筆被拆開,電池取出,機身塞進牆縫深處,蓋上碎磚。她站起身,把包甩到胸前,檢查了下折疊刀的位置。
她往樓梯口走。
剛踏出房間,樓下傳來鐵門被推開的聲音。不是腳步,是車輪碾過碎石的動靜。有人推著自行車進來了。
她退回屋內,貼牆站定。
自行車停在一樓走廊,鏈條發出輕微的金屬晃動聲。接著,一個男人咳嗽了兩聲,聲音很熟。
是張立。
她猛地睜大眼。
那人慢慢走上樓梯,每一步都很慢,像是腿傷未愈。他穿著舊夾克,頭發亂糟糟的,臉上有淤青。走到二樓拐角,他停下,抬頭看向三樓。
林蔚然屏住呼吸。
那人開口,聲音沙啞:“小林……你在上麵嗎?”
不是張立。
是顧明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