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七零錦繡小農媳 > 第11章 技術升級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七零錦繡小農媳 第11章 技術升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一九七八年的春天,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在省城的一次工業展覽會上,蘇晚第一次見到了那台令她魂牽夢繞的裝置——上海產的飛人牌半自動縫紉機。

這台機器一小時能縫製三十雙鞋麵。展台的技術員自豪地介紹,是普通縫紉機效率的三倍。

蘇晚站在機器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它流暢的執行。針腳均勻細密,速度穩定快捷,最重要的是,操作工人隻需要負責送料和收料,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

多少錢?她強壓激動地問。

技術員報出的數字讓蘇晚倒吸一口涼氣——一台機器的價格相當於二十台普通縫紉機,而且需要外彙券才能購買。

太貴了回廠的路上,蘇晚一直喃喃自語,但是真的太需要了

林長河安靜地開著車,直到等紅燈時才開口:值得買。

可是外彙券去哪弄?蘇晚發愁,而且買來誰會操作?

我想辦法。林長河簡短地說。

一週後,林長河真的弄來了外彙券。蘇晚後來才知道,他是通過部隊的老關係,輾轉托了好幾個人才換到的。這個沉默的男人,總是在她最需要的時候,用最實在的方式支援她。

機器運到廠裡的那天,全廠工人都圍過來看稀奇。銀灰色的機身泛著金屬光澤,複雜的按鈕和踏板讓習慣了老式縫紉機的工人們望而生畏。

這玩意兒真能自己縫?張梅懷疑地打量著新機器。

聽說要通電才能用,會不會觸電啊?另一個老工人小聲嘀咕。

最讓大家擔心的是,這台機器需要專門的技術員操作。廠裡派人去上海學習要一個月,期間機器隻能閒置。而百貨公司的訂單像雪片般飛來,根本等不起。

我來學。晚上,林長河突然說。

蘇晚驚訝地看著他:你?可是廠裡這麼多事

你太累了。林長河看著妻子眼下的黑青,學會了我教你,比外派人快。

蘇晚還想說什麼,林長河已經拿起隨機器附贈的說明書:今晚就開始。

從此,林長河開始了白天管理生產,晚上自學技術的日子。那本厚厚的說明書全是專業術語,對這個識字不多的人來說無異於天書。但他沒有退縮,一個字一個字地查字典,一張圖一張圖地研究。

蘇晚半夜醒來,總能看到書房亮著燈。有一次她悄悄推門進去,看見林長河趴在桌上睡著了,手邊攤著寫滿筆記的稿紙,右手手指纏著紗布——顯然是在拆卸機器時受了傷。

這個傻子蘇晚心疼地為他披上外衣,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半個月後的一個清晨,林長河把蘇晚叫到車間。那台半自動縫紉機已經安裝除錯完畢,在晨曦中泛著冷峻的光芒。

我演示給你看。林長河的聲音有些沙啞,但眼神明亮。

他熟練地開啟電源,安裝線軸,調整針距。當機器開始執行時,蘇晚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針腳均勻得像是用尺子量過,速度更是快得讓人眼花繚亂。

你怎麼做到的?她驚喜地問。

林長河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本子,上麵密密麻麻畫滿了機器結構圖和操作要點:每天學一點。

這個本子讓蘇晚的眼淚終於落了下來。上麵不僅有詳細的圖解,還用心地標注了拚音,顯然是擔心她看不懂專業術語。

從那天起,夫妻二人開始了技術培訓。白天林長河管理生產,抽空教蘇晚操作新技術;晚上蘇晚處理檔案,林長河則繼續研究機器的維護保養。

工人們最初對新機器充滿畏懼,但在林長河的耐心指導下,漸漸有人敢嘗試了。第一個學會的是秀雲,這個心靈手巧的姑娘很快就能熟練操作,產量立即翻了一番。

太快了!秀雲興奮地說,以前一天最多做二十雙鞋麵,現在一小時就能做十雙!

這個訊息在廠裡引起了轟動。越來越多的人要求學習新技術,林長河索性辦起了培訓班,每天晚上下班後授課。

然而新技術也帶來了新問題。半自動縫紉機對布料要求更高,現有的供貨商提供的布料經常出現跳針、斷線等問題。更麻煩的是,機器需要定期保養,廠裡沒有人懂維修。

要不先停用?蘇晚看著維修單上昂貴的費用,有些動搖。

不能停。林長河斬釘截鐵,問題要解決,不是迴避。

他帶著有問題的布料,跑遍了省城的紡織廠,終於找到一家願意專門為他們生產特供布料的企業。雖然價格高了百分之十,但質量穩定,適合機器生產。

維修問題更棘手。一次機器故障,請來的技術員開口就要一百元維修費,相當於一個工人兩個月的工資。林長河二話不說,自己動手修理。

廠長,您連這都會?圍觀工人們驚訝地看著他熟練地拆卸機器。

在部隊學過機械維修。林長河輕描淡寫,但額角的汗水透露著並不輕鬆。

故障排除後,林長河多了一項工作——培養維修工。他在工人中挑選了兩個年輕人,手把手地教他們機器原理和維修技術。

技術要掌握在自己手裡。他對蘇晚說,不能總是依賴外人。

一個月後,技術改造初見成效。車間的產量翻了一番,合格率還提高了五個百分點。工人們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工資卻因為產量增加而水漲船高。

這下看誰還敢說咱們鄉鎮企業技術落後!張梅自豪地說。

更讓人驚喜的是,高效率生產讓他們有能力接更大的訂單。外貿局介紹的一個日本商社,一次性訂了五千雙勞保鞋,要求三個月內交貨。

放在以前,這個訂單根本不敢接。但現在有了新裝置,工人們信心滿滿。

能完成!秀雲代表工人們表態,我們加班加點也要完成!

生產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林長河並沒有停下技術升級的腳步。他開始研究其他工序的機械化改造,從裁剪到包裝,每一個環節都想著如何提高效率。

長河哥,你都快成技術專家了。蘇晚看著丈夫繪製的改進圖紙,由衷讚歎。

林長河搖搖頭:差得遠。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在他的推動下,廠裡陸續引進了電動裁剪機、封裝機等裝置。工人們也從最初的畏懼新技術,變成了積極學習、主動改進。

一天下班後,蘇晚在車間裡找到了正在除錯新裝置的林長河。夕陽透過窗戶灑進來,給他鍍上一層金邊。這個曾經沉默寡言的農村漢子,如今在機器的包圍中顯得如此從容自信。

還記得咱們第一台縫紉機嗎?蘇晚輕聲問。

林長河抬起頭,眼中帶著笑意:記得。老蝴蝶牌,經常斷線。

那時候真不敢想,咱們能有今天。蘇晚感慨地說。

今天隻是開始。林長河指向車間裡的機器,以後會有更先進的裝置。

月底結算時,數字讓所有人都震驚了——雖然裝置投入巨大,但產量和利潤的增長遠遠超出預期。更重要的是,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讓錦繡製造廠在業內贏得了良好口碑。

這下咱們可是名副其實的現代化工廠了!陳主任來參觀時連連稱讚,比很多國營廠裝置都先進!

晚宴上,蘇晚特意敬了林長河一杯:這杯敬我們的技術專家。

林長河耳根微紅:是大家共同努力。

工人們紛紛起鬨:廠長就彆謙虛了!

要不是您,我們現在還在踩老式縫紉機呢!

歡笑聲中,蘇晚看著身邊這個總是默默付出的男人,心中充滿感激。從一台老式縫紉機到半自動生產線,這一路走來,是他用堅實的臂膀,為她撐起了一片天。

夜深了,工人們陸續離開。蘇晚和林長河最後巡視車間,檢查每一台機器。

長河哥,下一步我們該往哪個方向努力?蘇晚問。

林長河思考片刻:自動化是趨勢。但要一步一步來。

月光下,機器靜默地佇立著,彷彿在等待著明天的忙碌。從手工到半自動,從傳統到現代,這一路的技術升級,不僅改變了生產方式,更改變了每個人的命運。

而蘇晚知道,這僅僅是個開始。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更多的技術革新正在到來。隻要保持學習和創新的精神,錦繡製造廠一定能走在時代的前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