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七零錦繡小農媳 > 第12章 家庭新生活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七零錦繡小農媳 第12章 家庭新生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省城的梅雨季節來得猝不及防。連綿的陰雨讓工地泥濘不堪,新廠區的改造進度一拖再拖。蘇晚和林長河每天往返於招待所和廠區之間,褲腳總是沾滿泥漿,身心俱疲。

長河哥,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一個雨夜,蘇晚望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水發愁,招待所離廠區太遠,每天來回要兩個多小時。

林長河正在擦拭被雨水打濕的皮鞋,聞言抬起頭:我在找房子。

找房子?蘇晚愣了一下,在省城?

林長河從抽屜裡拿出幾張紙條,看了幾處,明天帶你去看看。

這個決定讓蘇晚既期待又忐忑。在省城安家,這意味著他們真正要在這座城市紮根了。

第二天雨停了,林長河帶著蘇晚去看房。第一處是個筒子樓裡的單間,樓道裡堆滿雜物,每家每戶都在門口支著煤球爐做飯。第二處稍好些,但隔壁住著個愛喝酒的工人,半夜經常吵吵嚷嚷。

直到看到第三處,蘇晚的眼睛才亮起來。那是城郊一棟二層小樓裡的一間屋子,雖然隻有二十平米,但朝南,帶個小陽台。最讓人心動的是,樓下有個小院子,可以種些花草。

就是這裡了。蘇晚站在陽台上,望著遠處的新廠區,離廠子近,走路隻要十分鐘。

房東是個和氣的退休教師,聽說他們是鄉鎮企業主,特意降了租金:現在政策鼓勵你們這樣的能人,我能支援就支援。

搬家那天,是個難得的晴天。他們的全部家當隻有兩個木箱和一個鋪蓋卷。林長河借了輛板車,一趟就拉完了。

開啟新家的門,陽光正透過窗戶灑進來,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空蕩蕩的房間裡,隻有一張木板床、一個舊桌子和兩把椅子。

有點簡陋。林長河有些歉意地說,慢慢添置。

蘇晚卻開心得像個小姑娘:很好啊!這是咱們在省城的第一個家!

她迫不及待地開始佈置:床上鋪上新買的床單,桌上擺了個玻璃瓶,插上剛從路邊采的野花,牆上掛上兩人的結婚照。小小的房間頓時有了生氣。

安頓下來的第一個夜晚,兩人躺在嶄新的床單上,都有些不真實的感覺。

長河哥,你掐我一下。蘇晚輕聲說,我不是在做夢吧?咱們在省城有家了。

林長河握住她的手:不是夢。

窗外傳來城市的喧囂——遠處工廠的汽笛聲,街上自行車的鈴聲,還有鄰居家收音機裡傳出的戲曲聲。這些聲音與村裡的蛙鳴犬吠截然不同,提醒著他們身處一個全新的環境。

城市生活的新鮮感很快被現實的煩惱衝淡。首先是用水問題。村裡家家都有水井,隨時可以打水。而這裡整棟樓共用一個水龍頭,每天早上都要排隊接水。

一天清晨,蘇晚端著搪瓷盆去接水,正好遇上樓下的王嬸。對方瞥了她一眼,不冷不熱地說:新來的?接水要快些,彆磨蹭。

蘇晚這才發現,城裡人做事都帶著一種急迫的節奏,與村裡的悠閒截然不同。

更不習慣的是做飯。整棟樓共用一個小廚房,每家隻能在固定時間段使用。蘇晚第一次生煤球爐,被煙嗆得直咳嗽,還是鄰居看不過去幫忙才點著。

在村裡用灶台多方便。她一邊咳嗽一邊感慨,城裡怎麼這麼麻煩?

林長河默默記下這些問題,第二天就買了個小煤油爐:應急用。

最讓蘇晚頭疼的是鄰裡關係。在村裡,家家戶戶都知根知底,互相串門是常事。而在這裡,鄰居之間保持著禮貌的距離,關起門來各過各的。

一天,蘇晚做了些醬菜,想分給鄰居嘗嘗。對門的年輕夫婦客氣地收下,卻在她離開後悄悄把醬菜扔進了垃圾桶。這個發現讓蘇晚難過了一整天。

城裡人是不是看不起我們?她委屈地問林長河。

林長河拍拍她的肩:慢慢來。

儘管有諸多不適,城市生活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走路十分鐘就能到供銷社,商品琳琅滿目;想去哪裡都有公交車,不用再靠雙腿走路;晚上有電燈,不用再點煤油燈看書。

最讓蘇晚驚喜的是,離家不遠就有個圖書館。她立即辦了個借書證,如饑似渴地借閱企業管理方麵的書籍。

長河哥,這裡書真多!她興奮地抱著幾本書回家,想學什麼都有!

林長河看著她開心的樣子,眼中帶著笑意:喜歡就常去。

小小的出租屋漸漸有了家的模樣。林長河手巧,用廢舊木料做了個書架,又把窗戶重新油漆了一遍。蘇晚則用碎布頭做了窗簾和桌布,還給每把椅子縫了坐墊。

每天晚上,是這個小家最溫馨的時刻。蘇晚在燈下看書學習,林長河則研究新裝置的技術資料。有時累了,兩人就泡一壺茶,坐在陽台上看城市的夜景。

長河哥,你看那邊的燈光多亮。蘇晚指著遠處,聽說那是新建的工人文化宮,週末可以去看電影。

想去就去。林長河說,我陪你看。

然而,城鄉差異帶來的尷尬時有發生。一次蘇晚去供銷社買東西,不小心把說成了,售貨員愣了半天才明白。還有一次,她不知道城裡人排隊要站黃線內,被後麵的人不耐煩地催促。

這些小事讓蘇晚一度變得沉默。細心的林長河察覺到了她的變化,週末特意帶她去公園散心。

五月的公園,春花爛漫。很多年輕情侶並肩散步,孩子們在草地上奔跑。蘇晚看著這一幕,突然說:長河哥,咱們以後有了孩子,也要帶他來公園玩。

林長河握緊她的手:

在公園的長椅上,他們看到一對老夫妻互相攙扶著散步。老太太走累了,老爺子細心地為她擦汗。這個溫馨的畫麵讓蘇晚很是觸動。

等咱們老了,也要這樣。她輕聲說。

林長河沒有回答,但把她的手握得更緊了。

適應城市生活的過程雖然磕磕絆絆,但也讓夫妻二人的感情更加深厚。在陌生的環境裡,他們是彼此最堅實的依靠。

一天晚上,蘇晚發燒了。林長河連夜去敲診所的門,買回藥後一直守在她身邊,用濕毛巾為她物理降溫。

我沒事蘇晚迷迷糊糊地說,你去睡吧

林長河搖搖頭,繼續為她擦汗。天快亮時,蘇晚的燒退了,而林長河的眼睛裡布滿了血絲。

謝謝你,長河哥。蘇晚感動地說。

應該的。林長河為她掖好被角,睡吧。

漸漸地,蘇晚學會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她知道買菜要去早市更新鮮,知道坐公交車要提前準備好零錢,知道去百貨公司最好避開週末人流高峰。

她也開始改變自己的穿著打扮,買了兩件時興的的確良襯衫,還學著城裡姑孃的樣子把頭發紮成馬尾。但這些外在的改變,遠不如內心的成長來得重要。

最讓她自豪的是,她終於能用流利的普通話與客戶交流,再也不會因為口音而遭人白眼。

一個週末的傍晚,夫妻二人一起去菜市場買菜。蘇晚熟練地挑選著蔬菜,用標準的普通話與小販討價還價。林長河跟在她身後,眼中帶著欣慰的笑意。

回家的路上,蘇晚突然說:長河哥,我現在好像真的像個城裡人了。

林長河看著她:你永遠是你。

這句話讓蘇晚豁然開朗。是啊,城市也好,鄉村也罷,重要的不是身在何處,而是保持本心。

那晚,蘇晚做了一桌好菜,還特意買了一瓶葡萄酒。燭光下,兩人舉杯相慶。

為我們第一個家。蘇晚說。

為我們。林長河與她碰杯。

窗外,城市的燈火次第亮起。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他們終於有了一方屬於自己的小天地。雖然簡陋,卻充滿了愛與希望。

夜深了,蘇晚在日記本上寫道:從今天起,省城不再是他鄉,而是我們的家。

她知道,前方的路還很長,但隻要身邊有這個男人的陪伴,再大的困難也不足為懼。在這個充滿機遇的城市裡,他們將繼續書寫屬於他們的錦繡人生。

星光透過窗戶灑進來,溫柔地籠罩著相擁而眠的夫妻。在這個小小的出租屋裡,夢想正在生根發芽,等待著開出絢爛的花朵。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