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七零錦繡小農媳 > 第13章 父母進城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七零錦繡小農媳 第13章 父母進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六月的省城,梧桐樹已經枝繁葉茂,為炎炎夏日投下片片陰涼。新廠區的主體改造終於完工,蘇晚迫不及待地想與父母分享這個喜悅。在一個週末的清晨,她和林長河特意回村,準備接父母來省城小住。

爹,娘,新廠子蓋好了,接你們去看看。蘇晚一邊幫母親收拾行李,一邊興奮地說。

蘇母有些猶豫:省城那麼遠,多麻煩啊。再說家裡這些雞啊兔的,總不能沒人管。

林長河適時開口:娘,都安排好了。趙嬸子答應幫忙照看家裡,就住兩三天,不礙事。

蘇父雖然嘴上不說,但眼中閃著期待的光。這個一輩子沒出過縣城的老農民,對省城充滿了好奇。

最終,在夫妻二人的軟磨硬泡下,老兩口總算答應了。蘇母小心翼翼地包好自己醃的鹹菜,蘇父則特意換上了過年才穿的中山裝。

坐上去省城的早班車,蘇母緊張地攥著女兒的手:晚晚,省城人會不會看不起咱們鄉下人?

不會的,娘。蘇晚安撫地拍拍母親的手,現在政策好了,城裡人鄉下人都一樣。

蘇父雖然不說話,但一直挺直腰板,努力表現得像個見過世麵的人。

車到省城,老兩口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切都與他們熟悉的鄉村截然不同。

這樓真高啊!蘇母仰頭看著百貨大樓,差點摔了跤。

林長河及時扶住嶽母:娘,小心腳下。

到了出租屋,老兩口更是看什麼都新鮮。蘇母摸著自來水龍頭,不可思議地說:這水自己就流出來了?

蘇父則對電燈開關產生了興趣,開了關,關了開,像個孩子般好奇。

爹,娘,先歇會兒。蘇晚忙著給父母倒水,下午帶你們去看新廠子。

午飯後,一家人步行去新廠區。遠遠看見氣派的廠房和大門,蘇父的腳步明顯加快了。

這就是你們的廠子?錦繡製造廠的鎏金牌匾下,蘇父的聲音有些發抖。

是啊,爹。蘇晚驕傲地說,走,我帶你們參觀。

車間裡,工人們正在忙碌。半自動縫紉機的轟鳴聲讓老兩口瞪大了眼睛。看到女兒熟練地指導工人操作,蘇母激動得抹起了眼淚。

晚晚真的出息了她喃喃自語。

林長河細心地為嶽父介紹每一台裝置,耐心解釋生產工藝。蘇父雖然聽不懂那些專業術語,但看女婿的眼神充滿了讚許。

這些都是你們置辦下的?蘇父摸著嶄新的機器,不敢相信地問。

嗯,都是這兩年攢下的家業。蘇晚答道。

參觀完車間,蘇晚帶父母去看辦公室。牆上掛著各種獎狀和認證證書,桌上擺著與百貨公司、外貿局的合同檔案。蘇父戴上老花鏡,仔細看著每一份檔案,手微微發抖。

這些都是都是真的?他問。

都是真的,爹。蘇晚笑著說,咱們廠的產品都賣到國外去了。

蘇母看著女兒在辦公室裡從容指揮的樣子,突然哭了出來:他爹,你看見了嗎?咱們晚晚真的成事了!

晚上,林長河特意在廠裡食堂安排了一桌飯菜,請來了陳主任等幾位重要客人。席間,大家紛紛稱讚蘇晚夫婦能乾,老兩口聽著,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然而,城鄉生活方式的差異很快顯現出來。第二天早晨,蘇母習慣性地早起生火做飯,卻怎麼也點不著煤球爐,還把整個樓道弄得烏煙瘴氣。

對門的王嬸不滿地探出頭:大清早的,這是乾什麼呢?

蘇晚急忙出來解釋道歉,回頭看見母親手足無措地站在煙霧中,像個做錯事的孩子。

娘,城裡用煤球爐得講究技巧。她柔聲說,我來教您。

更讓老兩口不習慣的是如廁問題。出租屋用的是公共廁所,蘇父第一次使用時,對著衝水馬桶研究了半天。

這玩意兒怎麼用?他尷尬地問女婿。

林長河耐心示範,絲毫沒有不耐煩。細心的他還在馬桶旁放了張凳子,方便腿腳不便的嶽父使用。

白天,夫妻二人忙著廠裡的事務,老兩口就在出租屋附近轉轉。蘇母對什麼都好奇,卻又不敢走遠,生怕在縱橫交錯的街道中迷路。

一次,蘇母想給女兒女婿做頓家鄉菜,獨自去菜市場。不會看秤、不懂討價還價的她,被小販坑了不少錢。回來後,她難過地說:城裡人太精明瞭,咱們鄉下人玩不轉。

林長河知道後,什麼也沒說,隻是第二天提早下班,陪著嶽母去菜市場,手把手教她認秤、講價。

娘,看這個秤星,到這裡就是一斤。

買菜要趕早,這時候的菜最新鮮。

遇到不老實的商販,咱們可以去市場管理處投訴。

蘇母學得認真,很快就掌握了竅門。當她第一次獨立買回物美價廉的蔬菜時,開心得像個孩子。

蘇父則對省城的圖書館產生了濃厚興趣。一天,林長河陪他去圖書館,老人看著滿架子的書,感慨萬千:要是年輕時能有這麼多書看該多好。

細心的林長河當即給嶽父辦了借書證,還特意挑了幾本字大圖多的農業科技書籍。

爹,以後您常來,想看什麼書都有。

蘇父摸著嶄新的借書證,眼中閃著淚光:好,好

三天時間很快過去,老兩口要回村了。臨走前的晚上,蘇母拉著女兒的手說:晚晚,娘以前總擔心你在外受苦。現在看見你們過得這麼好,娘就放心了。

蘇父則把林長河叫到一邊,鄭重地說:長河,晚晚就交給你了。你是個好孩子,爹相信你。

回村的車來了,老兩口依依不捨地上車。蘇母從車窗探出頭,不停地揮手;蘇父雖然沉默,但眼中滿是驕傲。

送走父母,回到出租屋,蘇晚發現桌上放著一個布包。開啟一看,裡麵是母親醃的鹹菜和父親偷偷留下的二十元錢。還有一張字條,是父親歪歪扭扭的字跡:給晚晚買件新衣裳。

蘇晚的眼淚瞬間湧了出來。林長河輕輕攬住她的肩:下次接他們來多住些日子。

一個月後,蘇晚收到父親的來信。信上說,回村後老兩口成了村裡的,天天有人來打聽省城的新鮮事。父親在信末寫道:爹以你為榮。

隨信寄來的還有母親做的一批鞋墊,每雙都繡著二字。

孃的眼睛不好,還做這麼多鞋墊蘇晚撫摸著精細的針腳,聲音哽咽。

林長河默默記下嶽母的鞋碼,第二天就去百貨公司買了副老花鏡寄回村裡。

時光飛逝,轉眼又到年底。這一次,不用蘇晚接,老兩口自己坐車來了省城。與上次的手足無措不同,這次他們顯得從容許多。

蘇母熟練地生火做飯,還會用城裡灶具炒幾個小菜;蘇父則帶著老家特產,分給左右鄰居,很快就和樓裡的老人們熟絡起來。

最讓蘇晚驚喜的是,父母居然記住了廠裡幾個老師的名字,見麵時能叫出名來。

張師傅,聽說你上個月又帶了新徒弟?

李大姐,你兒子的親事定下來沒有?

工人們都很喜歡這對樸實的老夫妻,經常和他們拉家常。

一天下班,蘇晚看見父親在院子裡和幾個老工人下棋,母親則和女工們一起醃鹹菜,有說有笑。這一幕讓她倍感溫暖。

晚上,蘇母對女兒說:晚晚,娘想明白了。城裡也好,鄉下也罷,重要的是你們過得好。

蘇父也難得地多說了幾句:你們年輕,該闖就闖。家裡不用惦記,爹孃支援你們。

這次,老兩口住了一個星期。臨走時,蘇母已經會用煤球爐做一桌好菜,蘇父也學會了坐公交車去公園聽戲。

送彆的車站,不再有淚水,隻有滿滿的祝福。

常回來看看。蘇母叮囑。

好好乾。蘇父簡短地說。

回出租屋的路上,蘇晚靠著林長河的肩,輕聲說:長河哥,謝謝你。要不是你,我爹孃不會這麼快適應省城的生活。

林長河握住她的手:他們也是我爹孃。

星光下的省城,燈火璀璨。在這個曾經陌生的城市裡,他們不僅建立了事業,更收獲了家庭的溫暖與支援。從鄉村到城市,改變的不僅是生活方式,更是代際之間的理解與包容。

而蘇晚知道,無論走得多遠,飛得多高,父母的關愛永遠是她最堅實的後盾。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