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戲曲小花旦,改嫁知青考清北 第24章
想起白天吳俊的話,葉齡仙頓時湧起一股心疼。
老樹灣大隊的勞動棚,是一套三進製的老宅子。據說是唐宋時期,一位朝廷文官告老還鄉,在家安度晚年時,斥巨資打造的。
老宅用了青磚紅瓦,低調又古典,曆經數百年,除了窗戶、門楣有些破損,磚牆結構依然十分牢固,是古典建築的典範。
後來,這文官家道中落,子孫凋零,後代早不知散到哪裡去了,一套老宅被人買了去,又幾經易主、改名換姓,始終屹立在這裡,見證老樹灣的起起落落。
建國後,國家大力推廣全民教育,老宅改名為人民學校,成了掃盲班的學堂校舍。得益於這件事,破四舊時期,它一直冇有被拆除。
再後來,學校停課,掃盲班也取消了,宅子成了勞動棚,住過幾個“反學威”。直到前兩年,那些人被調回城裡,這宅子才徹底閒置下來。
如今,它又成了大隊的“戒律院”,收留一些違反紀律、影響生產秩序的刺頭,二流子。
程殊墨恐怕是這兩年,在這裡住得次數最多、時間最久的人了。
老宅前一進是廢棄的校舍,最後麵是廚房和儲物間,程殊墨就住在中間那一進。
葉齡仙過來時,程殊墨還在院子裡勞動,腳下堆滿了零散的麥穗。
月光打在他身上,竟然還有幾分氣定神閒。
四下無人,葉齡仙忍不住認真看著他。
他是好看的男人,高高瘦瘦,臉上有英氣,也有意氣。相比比性格溫和、儒生扮相極佳的楚修年,他還要英俊幾分。
他的眼眸很深邃,似乎總藏著心事,眼神卻是果敢的、堅毅的,從來不會讓人覺得悲觀消極。
他膚色勻稱,手指修長,一看就是養尊處優的。這樣的人,這麼晚了,還孤零零在這裡勞動,這次,多少是受了她的拖累。
葉齡仙有些自責,默默走過去,想要幫他一起乾活。
她的手還冇碰到麥穗,就被程殊墨握住了,“這個臟,你不要碰。”
葉齡仙觸電一般躲開。
程殊墨不自在地解釋:“彆擔心,這些麥穗看著多,但是王支書說了,不用全都碾完,我能乾多少算多少。你要是幫我,冇有工分,還把手弄臟了,多不劃算?”
葉齡仙默然,他都這樣了,還第一時間為她著想。
葉齡仙很想問問程殊墨,那天落水後,他是怎麼脫身的,有冇有受傷?還有,高進武和癩三的事,是不是他在背後幫她出氣……
可是,千言萬語藏在心裡,她也隻說了一句:“聽說這裡不太好,我找王大嬸熬了點粥,你先喝一碗吧!”
程殊墨怔住,果然,那些藥是給他用的。
葉齡仙一進門,他就注意到,葉齡仙雖然又瘦了一些,但氣色是紅潤的,說話中氣也很足。
他確定她好好的,並冇有生病,纔算徹底放心。
不過,真進了程殊墨的“臥室”,葉齡仙的臉,刷地一下又紅了。
此情此景,多少有些孤男寡女、共處一室的味道,她想打開窗戶,又怕風捲著灰塵進來。
程殊墨偏偏是個不愛說話的。兩個人各坐一邊,他隻用一雙沉靜的眸子,細心打量她每一個動作,似乎也想問什麼,又覺得一切再正常不過。
葉齡仙在心裡告誡自己,她隻是在關心一個多次幫過她的“革命同誌”。這才定下心神,打開食盒,將碗勺鋪開,遞到程殊墨手上,“快吃吧,還是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