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禦獸嬌嬌被糙漢大佬寵上天 第130章 報告!技驚四座
「今天那個老人,你認識嗎?」沈霆鋒突然問。
林颯想了想早上在樹林裡遇到的那個老人。
「不認識。」她搖頭,「隻是隨便聊了幾句。」
「以後小心點。」沈霆鋒提醒,「京州這地方,藏龍臥虎。不是所有人都是善意的。」
「我知道。」林颯點頭。
車停在招待所門口。沈霆鋒下車,繞到副駕駛為她開門。
「早點休息。」他說,「明天我來接你。」
「好。」林颯點頭,然後猶豫了一下,「霆鋒…」
「嗯?」
「今天謝謝你。」她說,「謝謝你來接我。」
沈霆鋒愣了一下,然後笑了。那笑容在夜色中格外溫暖。
「傻瓜。」他輕撫她的臉頰,「我們是夫妻,這些話以後不用說了。」
林颯點點頭,轉身走向招待所。
沈霆鋒站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門口,才上車離開。
回到房間,林颯坐在床邊,心情很複雜。
明天的學術報告,將是她在這個世界的第一次真正亮相。她必須小心應對,既要展現實力,又不能暴露太多。
她取出那篇論文的草稿,再次仔細檢查。
一切都準備就緒。
明天,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麼叫真正的學術實力。
第二天早上六點多,林颯就被敲門聲驚醒。
「颯颯,是我。」沈霆鋒的聲音從門外傳來。
林颯起床開門,發現沈霆鋒手裡拎著一個保溫盒。
「早飯。」他簡潔地說,「媽讓我給你送來的。」
保溫盒裡裝著熱騰騰的小籠包,還有一碗白粥。香氣撲鼻,讓人食慾大開。
「媽也太用心了。」林颯心裡暖暖的。
「她說招待所的早飯不好,怕你吃不慣。」沈霆鋒坐在椅子上看著她吃,「慢點,不急。」
「你吃了嗎?」林颯問。
「吃過了。」沈霆鋒說,「今天的會議九點開始,我八點半來接你。」
「好。」林颯點頭。
吃完早飯,沈霆鋒才離開。林颯開始準備今天的報告。
她換上昨天王秀蘭寄來的那件正紅色羊毛衫,配上深藍色的呢子大衣。照鏡子的時候,她發現這身打扮讓她看起來很有精神,也很有氣場。
八點半,沈霆鋒準時到達。
「走吧。」他看了看她的打扮,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很漂亮。」
「謝謝。」林颯臉上微微發熱。
車開到會場門口,林颯看到很多熟悉的麵孔。昨天在車上見過的那些青年學者,都已經到了。
高明看到她下車,臉色瞬間變得很難看。
「嫂子,加油。」趙建軍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對林颯鼓勵道,「讓他們見識見識咱們的厲害!」
沈霆鋒皺了皺眉,但沒說什麼。
「我進去了。」林颯對沈霆鋒說。
「嗯。」沈霆鋒點頭,「我在外麵等你。」
會場是京州大學最大的學術報告廳。能容納三百人的報告廳裡,坐得滿滿當當。
前排坐著的都是各大院校的教授和院長,中間是青年學者,後排是學生和旁聽人員。
林颯的座位在第三排。她剛坐下,周圍就傳來竊竊私語聲。
「就是她,省農大的那個林颯。」
「聽說昨天把華清的高明給懟了。」
「這麼年輕,能有什麼真才實學。」
「等會看她怎麼下台。」
林颯充耳不聞,安靜地坐著。
主持人是京州大學的副校長,一個頭發花白的老教授。
「各位同仁,歡迎參加全國青年植物學研討會。」他開始致辭,「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國內頂尖的青年學者,分享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一個報告人,來自華清大學的高明同學。」
高明起身走向講台。他穿著一身筆挺的西裝,打著領帶,看起來很正式。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他開始演講,「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關於多倍體育種的最新進展。」
他講得很流利,ppt做得也很精美。但在座的專家們,不少人的表情都有些微妙。
特彆是當他再次提到那個73的成功率時,台下傳來一陣輕微的騷動。
林颯麵無表情地聽著。這個人,還敢在這種場合說這種話。
高明講了半個小時,獲得了禮貌性的掌聲。
「謝謝高明同學的精彩報告。」主持人說,「下麵是提問時間。」
台下安靜了一會,然後有人舉手。
「請問高明同學,你的實驗中,如何解決高濃度秋水仙素的細胞毒性問題?」
這個問題一出,台下瞬間安靜了。高明的臉色變得很難看。
「這個…這涉及到我們實驗室的核心技術…」他支支吾吾。
「也就是說,你不能公開?」提問者繼續追問。
「暫時不能。」高明硬著頭皮說。
台下傳來一陣噓聲。學術會議上,不能公開的技術,很容易讓人懷疑其真實性。
高明匆匆結束了報告,灰溜溜地走下台。
「下麵,有請省農業大學的林颯同學。」
林颯起身走向講台。她沒有準備ppt,隻是拿著一遝手寫的稿紙。
台下的議論聲更大了。
「連ppt都沒有?這也太業餘了。」
「省農大果然不行。」
「看她怎麼收場。」
林颯走到講台前,放下稿紙,環視台下的觀眾。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她開口了,聲音清亮,充滿自信,「我今天要分享的,是關於植物適應性進化的研究。」
她的聲音字字清晰,傳達到會場的每一個角落。
「我們都知道,植物在麵臨環境壓力時,會產生各種適應性變化。但這些變化的機製,學界一直沒有定論。」
她開始講述自己的理論。每一個觀點都有詳實的資料支撐,每一個論據都引用了最新的國際研究成果。
台下開始有人坐直身體,專注地聽著。
「我通過實驗發現,植物在特定條件下,會啟用一種被我稱為'適應性基因'的機製。這種機製可以讓植物在短時間內,獲得原本不具備的能力。」
她說著,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單的圖表。
「比如,抗病性、抗旱性,甚至是對有毒物質的分解能力。」
台下開始有人交頭接耳。這個理論太超前了,幾乎顛覆了傳統的植物學認知。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林颯繼續說,「但我有實驗資料證明。」
她開始詳細講述自己的實驗過程。每一個步驟都講得很清楚,每一個資料都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台下的專家們開始認真做筆記。
特彆是當她提到如何通過特殊的培養基配製,啟用植物的適應性基因時,幾位植物學界的大佬都坐不住了。
「請問林同學,」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教授舉手發問,「你的培養基配方,能否公開?」
這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所長,植物學界的權威。
「當然可以。」林颯毫不猶豫地回答,然後開始詳細介紹配方。
台下一片嘩然。一般來說,這種核心技術都是保密的。她竟然毫無保留地公開了。
「那麼,這種方法的成功率如何?」另一位專家問。
「在我的實驗中,成功率達到95以上。」林颯平靜地說。
台下瞬間炸了。95!這是什麼概念!
「能否請你現場演示一下?」一位專家提出要求。
「當然。」林颯點頭,「但需要一些裝置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