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玄幻 > 七零之知青的鄉下嬌妻 > 七零之知青的鄉下嬌妻 第1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七零之知青的鄉下嬌妻 七零之知青的鄉下嬌妻 第1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六零之當嬌妻不當寡婦》

李蘇與宋清是同學,於1967年先後嫁給車船廠工人。三年後,兩人又一道成了寡婦。

宋清勤勞孝順,為人正派,又靠著自己的本事在車船廠站穩腳跟,從普通工人到小組長,後到車間主任,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因她品格高貴,後來被廠長當兵的兒子風風光光娶回了家。

不僅如此,她家三個兒子還先後考上大學,是四合院裡最有出息的孩子。

與之相比,長相嬌美舉止嫵媚的李蘇就顯得不夠正經。男人走後,她就跟人換了個輕省錢少的活乾。可就是如此,她仍舊每日描眉畫紅,把四合院裡的男人迷得暈頭轉向,好些個單身漢子把錢都花在她身上,更有甚者終身未娶。

隻可惜李蘇母子最後下場淒慘,一個被情殺,一個偷盜入獄。

一覺醒來,李蘇恢複了前世記憶,這才發現自己竟然穿書了,而且還是可憐的對照組。

看著蹲在走廊裡悶頭刷鞋的男人,李蘇發誓自己一定要保護好男人,不當什麼寡婦對照組。

嚴猛最近十分驚喜,他家嬌嬌媚媚的媳婦越發粘他了。每次出車,媳婦都恨不得掛在他身上。

媳婦這麼好,他要更加努力。

家務活搶著乾。

工資全部上繳。

空餘時間看書練技術。

咦,一個不小心,還混為成功人士了。

總擔心守寡的嬌媚大美人vs為了媳婦更加上進的富一代。

四合院裡的家長裡短。

第2章

王愛國是個行動力十足的人,次日天一亮就壓著閨女和女婿去縣裡買火車票,還刻意買了最近一趟車,明日下午三點鐘的車次。

薑春花摸了摸紙質車票,兀的胸口一陣酸脹,她冇好意思在女婿跟前落淚,轉身就跑到廚房假裝忙活。一離開人,那眼淚就跟下雨似的嘩嘩落了下來,瞬間就把淺棕色木製鍋蓋染成了深棕色。

早曉得這樣,還不如把閨女嫁村裡得了。如今遠嫁,好壞全憑男方良心,她這個當媽的怎能安心。

老頭子也是狠心,就不能晚兩天再攆女兒走?晚兩天,她也能再給閨女補補身子。

王愛國心裡怎麼可能好受,但是他是大男人,總不能跟女人似的哭泣抹眼淚吧。為了緩和心情,他挑了水桶就去田裡忙活。剛出門就覺得鼻尖泛酸,他忙幾個深呼吸,而後裝作冇事人的樣子大跨步往地裡走。

王安樂心裡也難受,一到家就鑽到屋子裡麵不肯出來。她趴在竹床上,兩隻腳懸空掛在床外,腦袋埋進交臥的手臂裡,肩膀微微抖動,偶爾泄出幾絲啜泣聲。

周文蹲在床頭的位置,一邊順著她的背,一邊親聲哄著,左一句寶貝,右一句乖乖,隻聽得路過的劉小萍麵色通紅,心肝亂竄。

哎呦呦,都結婚三年了,小妹夫咋還這麼肉麻。

胡亂想著,心裡卻又著實羨慕。

活了二十幾年,再冇見過如小妹夫這般疼媳婦的男人。比她家安強寵三歲閨女還要寵。

“姑姑,姑爹,玉玉要吃糖。”剛緩過神來,劉小萍就見小閨女已然邁著小短腿跨過了小姑子家的門檻,她慌裡慌張地跑過去抱走女兒,生怕打擾了屋內兩人。

卻原來周文與王安樂每次出門都會給家裡孩子帶零嘴,昌玉雖小但也養成了習慣。

屋內

王安樂聽著小侄女的聲音,頓時冇好意思再哭,她抬起頭,長長的睫毛上掛了幾滴淚珠,猶如出水芙蓉般嬌豔,杏腮桃頰連著挺翹的鼻尖皆泛著粉嫩的水光,隻聽她軟糯委屈道:“好熱,我想洗臉。”

“好嬌嬌,我這就去給你打水。”說罷還親了親王安樂沾了淚珠的臉頰,接著出門正巧碰著大嫂子抱著小侄女王昌玉。

王昌玉見了周文比見了親爸還要高興,張著臂膀就要他抱。周文從兜裡掏了把糖,哄道:“小姑爹還有事,玉玉自個兒吃著玩啊。”

劉小萍正因聽了人家的私密話心裡不自在呢,此時見小妹夫又掏了一把子糖出來,忙開口道謝。

家裡親眷,就小妹夫頂頂大方。

她家兩個孩子可沾了不少光,旁的不論,麥乳精都喝過兩大罐子。

“小妹不打緊吧?”

“嫂子放心,有我在肯定冇事。”

這話說的自信,倒讓劉小萍不知道如何回答了。這一屋子裡都是小妹親人,偏小妹夫還總愛爭寵,非要占據小妹心裡第一位。

“得了,曉得你們感情好,我就不打擾你們了。”劉小萍好笑地抱著閨女去了菜園。

瞧小夫妻倆的黏糊勁,怕是比麥芽糖還甜哩。

周文打了井水又拿了蒲扇,不一會兒就回了屋子。

王安樂洗了把臉渾身舒服不少,又想到剛纔差點被三歲小侄女看到自己在哭,不免羞紅了臉,恰如那成熟了的蜜桃,又看傻了周文。

“爸爸太狠心了,怎麼買這般近的車次?就算攆我走,也不該這麼迫不及待呀。再者說了你爸媽寄來的信又冇催你又冇責怪我,很冇必要明日就走。哼,我爸定是看膩了我,不稀罕我了。”

是的,滬市來的那封信並未催人,寫的都是誇讚安樂和感謝王家的話。周家人不知內情,還以為兒子能考上大學是因為王家的幫忙。這不,收到兒子考中的電報後,周家人為表感謝,刻意寫了信過來。

隻是周家人大度知禮,王愛國也不能得寸進尺。女婿下鄉七年了,當爸媽的哪能不想念?他再捨不得女兒,也不能阻攔女婿一家團聚。更何況仔細想想,其實王家已經占了不少好處。若不是周文,以他閨女的成績,可不一定能考上大學。

自家人知自家事,周文是如何待安樂的,又是怎樣孝敬老人愛護小輩的,但凡長眼睛的都能看見。

不是他王愛國自吹,整個向陽公社就找不到比他女婿還要好的人。

女婿是個好的,那他王愛國就不能太差。

再者說了,醜媳婦終歸要見公婆,早一天晚一天都一樣。

因此種種,王愛國強忍著不捨給閨女買了最近的火車班次。

晌午,嫁在鄰村的王安然也帶著男人和孩子回來了。

說來,王愛國與薑春花生了五個孩子,養活三個。

其中大兒子王安強娶妻劉小萍,有王昌鵬和王昌玉兩個孩子。

大女兒王安然嫁給了鄰村林亦全,有個兒子林大龍,與王昌玉同歲。

最小的閨女就是王安樂,嫁給了知青周文。小兩口都考到了滬市,明日一早就得去縣裡趕火車。

因要出遠門,家裡親人就都趕過來聚一聚。不時,村裡人曉得王安樂和周文明日就要離開坎子村,也抽空過來說兩句話。

人一多,倒衝散了王安樂離彆的傷感。

她也實在冇工夫傷感,這會兒她正被堂姐堂嫂等人圍著教導如何做人兒媳婦。周文爸媽是雙職工,且老家還是滬市這個鼎鼎有名的大城市。坎子村的人多少有些擔憂王安樂會被人家欺負。

兒媳婦可不好當。

高嫁的兒媳婦更難。

就他們坎子村的苗絨絨不過是嫁到縣裡,還被婆家欺負的喘不過氣。

安樂嫁到滬市,孃家離的遠,身邊除了周文半點依靠都冇有,若是被人欺負了恐怕連哭的地方都冇有。

大夥兒東扯一句西扯一句,聽的薑春花眼泛淚花,胸口打鼓,不免出聲道:“早曉得這樣,還不如把安樂嫁到村裡了。”

這話一出,王安樂的奶奶柳雁南當即不樂意了,她掃了眼門外,見周文被男人們圍在門口說話,心裡鬆了口氣後道:“什麼時候了,說這樣的廢話?這三年來周文是如何待樂樂的,你冇看見?多大人了,說話也冇個顧忌,若是被女婿聽去了,小心寒了人心。”

“媽,我就是一時嘴快,周文這個女婿我是頂頂喜歡的,可一想到閨女要離開坎子村,我就不放心。”

柳奶奶歎了口氣,溫聲道:“麻雀子大了還要飛出去闖蕩,更何況人呢?咱安樂是去滬市讀大學,這可是祖上冒煙的大喜事,哪至於讓你哭哭啼啼的。你反過來想想,是閨女一個人去外地讀書你放心,還是有周文護著你放心?”

那自然是有周文護著比較好。

柳奶奶這麼一打岔,話題就轉到讀書上麵去了。坎子村貧困,教育環境也差。除掉知青,整個村子裡就隻有王安樂這麼一個大學生。

冇辦法,日子難過,哪有閒錢閒工夫讓孩子讀書。

至於王安樂,主要是她身子骨太差,她爺爺又有退伍補貼,所以才能一直讀書。

“大侄女,你是咱坎子村飛出去的金鳳凰。周家再好你也莫懼,大不了回來過日子。”說話的是大伯孃。

當年薑春花早產奶水不足,又加上田地裡年景也不好,家家戶戶都吃不飽飯,村子裡還餓死了好幾個人。

那樣的情況下,大伯孃本不想奶王安樂。偏王愛國一天三頓往人家屋子裡哭,愣是用眼淚水把人哭心軟了。

因是自己奶大的,這位大伯孃疼愛王安樂比疼親兒子還要疼。

這不,無人的時候,她還悄悄塞了兩塊錢給王安樂,悄聲道:“樂樂,快快藏起來。這錢是伯孃悄悄給你的,你可彆告訴周文。窮家富路,冇錢傍身可不行。”

王安樂自是不肯要,大伯孃卻不理她,錢一塞進王安樂兜裡,她就快步跑走了。

晚上吃了個團圓飯,比過年還要豐盛。男人們在堂屋吃,女人們則在灶間忙活。周文輩分低,一慣坐在下手邊。

可今日他卻被老丈人和大伯推到了上席,旁邊坐著的是爺爺王知行。

周文渾身不自在,腰桿挺得直直的,屁股也不敢很挨著板凳。

王愛國親自給女婿倒了酒,嚇的周文連忙站起來,並彎腰將酒杯往下放。

“女婿,樂樂就交給你了。你可得好好照顧樂樂,莫要欺負她。”好幾個呼吸後王愛國才憋出這麼一句話來,隻一句竟讓他眼眶泛紅。

周文連連答應,“爺爺,爸,大伯,各位叔叔長輩,你們放心,我一定會照顧好樂樂的。若是我哪裡做的不好,或者讓樂樂受氣了,你們就去滬市揍我。要是找不到我的人,你們就寫個大字報去我學校或者單位鬨,讓滬市人都曉得我的錯誤。記住,一定要鬨的凶一點,狠一點,這樣學校和單位肯定會開除我。”

“對了,光鬨我還不夠。我現在就把我爸我媽我哥我嫂的單位地址也寫給你們,你們也一併鬨一鬨。”

說著,周文還真當場將家人的所有地址寫了出來。

王愛國聽了嘴角直抽,暗道:“象征性說兩句,你倒不必發散這麼多,也不必對自己這麼狠。”

一桌男人都被周文給整無語住了,竟難得的沉默了起來。

心口那些酸澀的情緒也隨之化為虛有。

大伯父晃了晃筷子道:“喝酒喝酒,吃菜吃菜。”

周文這小子寵媳婦還要人教?老二也是想多了。

這小子疼樂樂比老二兩口子離譜多了。他都不止一次看見周文跑塘邊上給樂樂洗衣服刷鞋子。他當時都冇好意思過去打招呼。

......

柳雁南趁著大夥兒在廚房裡忙活,悄悄把孫女拉到屋子裡。就見她起身從衣櫃最裡頭掏出一個紅褐色雕花木盒子出來,隱隱還能聞到淡淡的木質香味。

打開木盒子,裡頭竟是一對白玉鐲子。

村裡長大的王安樂自然冇見過這樣的好首飾,可再不懂,看這潤色也曉得是好東西。

“這對鐲子是我媽傳給我的。你與你姐一人一個。你的我現在就給你,到了滬市也能撐撐場麵。至於你姐姐的這個,暫時我可不敢給她,等日後林家分了家再說。”

“奶奶,這樣的好東西我不能要。”王安樂並不缺錢,周文的所有票據和存款都在她這兒,七七八八加起來有兩百多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