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入夜,惡毒女配被他占有 153
這衣服是誰設計的?
他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麼,但最終還是什麼都沒說。
辦公室裡恢複了寂靜,隻有桌上的台燈依舊散發著昏黃的光芒。
他拿起剛才放下的鉛筆,卻久久沒有再翻動書頁,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他微微蹙了蹙眉,最終化為一聲幾不可聞的輕歎。
次日,在給機械廠加工工服的那家國營服裝廠裡,是另一番熱鬨景象。
這天,城東一家大型食品廠的采購科王科長,帶著幾名手下,親自到這家服裝廠來洽談今年秋冬季工服的訂單。
服裝廠的李廠長熱情地接待了他們,領著他們參觀了裁剪車間和樣品陳列室。
“老李啊,你們廠今年的活兒可是不少啊!”王科長看著車間裡工人們忙碌的身影,笑著說道。
“嗨,托大家的福,混口飯吃。”李廠長客氣地回應著,引著他們來到樣品室,“王科長,這是我們今年給幾個老客戶做的常規款式,您看看。”
王科長一邊點頭,一邊隨意地打量著掛在牆上和架子上的各色工裝。
突然,他的目光被角落裡一套與眾不同的工服吸引住了。
那套工服的顏色是沉穩的藍灰色,但款式卻明顯比其他工服要精神利落得多,尤其是那幾處彆致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
“哎,老李,”王科長指著那套樣衣,好奇地問道,“這套衣服瞧著可新鮮!這是給哪個單位做的?款式跟咱們常見的可大不一樣啊!”
李廠長一聽,臉上立刻露出了幾分得色:“王科長您真是好眼力!這可不是一般貨色,這是我們給城西機械廠新來的簡副廠長他們那邊試做的新款工服。說起來您可能不信,這設計圖啊,還是簡副廠長的愛人林小夏同誌親手畫的呢!”
“哦?副廠長愛人設計的?”王科長更來了興趣,走上前去,拿起那件樣衣仔細端詳起來。
他摸了摸布料,又把衣服展開,細細看著袖口、後背和口袋的設計。
“您瞧瞧這,”李廠長在一旁解說道,“這袖子和後背都加了風箱褶,工人師傅們彎腰抬胳膊的時候,活動量大,不受拘束。還有這口袋,也比原來的加大了不少,能多裝些隨手用的小工具,方便實用。最關鍵的是這幾個活動紐扣的設計,夏天熱了可以鬆快些,冬天冷了係緊了也保暖。”
王科長越看眼睛越亮,忍不住讚道:“哎呀,這設計可真是用心了!太實用了!比我們廠裡那幾十年不變的老三樣強太多了!穿著這衣服乾活,人也精神!”
他甚至拿起上衣,對著自己比劃了一下,感受著那份利落勁兒。
旁邊跟著王科長一起來的幾個乾事也圍了上來,嘖嘖稱奇。
“這料子也挺括,穿著肯定板正。”
“可不是嘛,這顏色也耐臟,比那黑乎乎的強多了。”
李廠長見他們反響這麼好,更是與有榮焉:“不瞞您說,王科長,這批樣衣拿到機械廠去試穿,工人們都搶著要呢!都說穿著舒服,乾活也利索,女工同誌們尤其喜歡,說穿著比以前的工服好看多了。”
王科長當即拍板:“老李,這套樣衣能不能先借我們帶回去?我得讓我們廠領導們也瞧瞧,這麼好的設計,咱們可不能錯過了!要是他們也看中了,我們廠的訂單,也照這個款式來!”
“那敢情好啊!”李廠長自然樂見其成。
王科長帶著那套凝聚了林小夏心血的樣衣回了食品廠,立刻召集了廠裡的幾個主要領導開會。
當樣衣在會議桌上展開,幾個平時隻關心生產指標的“老製造”們,也被這新穎實用的設計吸引了。
有人當場就脫了外套試穿了一下,活動了幾下胳膊,連連點頭:“嘿!還真彆說,穿著是比咱們那老布褂子得勁兒!這後背一點不勒!”
“這口袋設計得好,揣個東西什麼的方便多了!”
“你小子是不是又想從廠子裡偷東西回去吃了啊!”
“去你的!廠子裡的東西我們家那幾口子早吃膩了!”
幾句話引的眾人鬨笑起來。
“我看行!就這款了!”王科長見大家意見統一,一錘定音,“老李那邊說了,這圖紙是機械廠簡副廠長愛人畫的。咱們得趕緊聯係一下,看看能不能請這位林小夏同誌也幫咱們廠設計設計,或者咱們就直接用這款,跟人家商量一下使用權。”
這邊剛一動作,沒過幾天,原先那些一直盯著幾家大型國營廠動向、準備“照葫蘆畫瓢”訂購工服的小廠子,聽說了食品廠的舉動和那款新式工服的種種好處,也紛紛坐不住了。
一時間,好幾家廠的負責人都跑到服裝廠打聽。
“哎,李廠長,聽說你們那兒出了新款工服,樣子特彆好,食品廠那邊都訂了?”
“是啊是啊,我們廠也想看看,能不能也給勻點兒?”
服裝廠的門檻一時間都快被踏破了。
這股風潮很快就傳回了機械廠,廠裡上下頓時一片嘩然,議論紛紛。
“聽說了嗎?副廠長媳婦設計的工服,好幾家廠子都搶著要呢!”
“乖乖!林小夏同誌可真是太厲害了!這下可給咱們廠爭大光了!”
“那是,也不看看是誰的媳婦兒!簡副廠長有福氣啊!”
訊息自然也傳到了廠領導的耳朵裡。在一次例行的廠務會上,簡子陽剛彙報完近期的生產情況,就有其他部門的領導提起了這件事,言語間滿是讚賞和對林小夏的佩服。
簡子陽聽著,臉上露出一絲自豪的微笑,正想謙虛幾句,就聽一旁的馮文斌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開了口:“這新工服能夠得到兄弟單位的認可,確實是件大好事,說明我們廠在後勤保障方麵也走在了前頭。”
他頓了頓,話鋒一轉,眼神掃過眾人:“不過嘛,我覺得,這主要還是得益於咱們廠集體的討論,技術科同誌們前期的摸索和試驗,以及服裝廠同誌們的辛勤製作。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嘛!不能把功勞都算在某一個人頭上,那樣不利於同誌間的團結,也容易讓個彆同誌滋生驕傲情緒嘛。”
馮文斌這番話說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卻明裡暗裡地想把林小夏的功勞模糊掉,歸功於所謂的“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