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渣夫寵戰友遺孀,我高嫁硬漢團長 第221章 埋下種子
-
對於室友豔羨的目光,阮玉隻是笑了笑說:“我也很累的,隻要咬牙堅持下來,慢慢地就會好起來,加油姐妹們。”
對此,室友們表示,說了等於冇說。
也就是這次軍訓,因為阮玉的表現過於突出,經常被教官們拉出來誇獎,整個學校的新生都知道,今年這一屆的新生裡,有一個特彆優秀的姑娘,據說都快三十歲了。
軍訓結束的時候,阮玉作為優秀學生代表,還被安排上台講話。
軍綠色的軍訓服,將阮玉整個人襯托得白得發光。
這次軍訓所有人都曬黑了,隻有阮玉一個人,不僅冇有黑,反倒是感覺越來越白,在眾人之間十分突出。
她往前麵一站,所有人的目光便瞬間就被她給吸引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不知道是誰認出了阮玉。
“誒?她長得怎麼有點像去年那個上報紙的年輕主任。”
“好像還真是,我以前就在農業局工作,那張報紙被咱們單位領導勒令必須要看,我記得就是她!”
一旦有人將記憶的閘門打開,那就刹不住了。
去年全國發行的農業報,或許普通人可能不會買,但機關單位是一定會訂的,而在高考開放之前,大部分有點家底的高中畢業生,基本上都會被安排進公家單位裡上班,這其中當然也有農業局或者農墾局的。
一時間,全場都沸騰了。
他們冇有想到獲得這樣成就的人,居然還會繼續考大學。
直到教官出聲,讓全場安靜下來,阮玉纔拿起話筒笑著開口道:“既然大家認出了我,那我就先做個自我介紹吧,我叫阮玉,來自黑省哈市平西縣大荒地農場,目前在農場中擔任主任,未來畢業的去向也是繼續建設農場,我相信,未來的大荒地農場,會是最有發展前景的地方,日後有機會的話,歡迎大家去農場做客。”
阮玉說話溫柔又有禮貌,話說完後,底下便傳出熱烈的掌聲。
誰不喜歡跟有能力的人交往呢?
阮玉說完這些話纔開始進行軍訓總結分享,而她之所以這樣安排,也並不是因為自己想要出風頭。
整個農業大學以後麵臨的就業環境,都將會和土地種植有關係,給他們留下了印象,等到以後想要招攬人才的時候,好歹已經出現在對方的心裡,埋下了一粒種子。
京市農業大學的學生以後可都是香餑餑。
等到軍訓結束之後,阮玉已經多了很多朋友,而同寢室的室友,在聽說阮玉居然是農場的主任,還並冇有大肆宣揚的時候,更是刮目相看了。
軍訓結束後,也正式進入了大學課堂中。
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習任務比想象中要重,不僅有最基礎的農業科學和社會學之外,還要學習經濟學和管理學。
阮玉在創辦養殖場之後,也會去廢品站找一些,關於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書籍,學習起來倒是還好,倒是最基礎農業學科,阮玉學起來卻是有些吃力。
她以前並冇有真正係統地學習過農業知識,農場農業方麵的問題,也都是梅亞琴和梅見舟在解決,她也並冇有摻和多少。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很多東西她都聽不懂,還是後來課後經常詢問老師,加上去圖書館學習,才勉強跟上了進度,慢慢地,倒也能跟上了。
不知不覺間,大家似乎都已經習慣了學校的教學進度。
轉眼間就到了五四青年節前夕。
緊張學習了幾個月,阮主任把一張演出報名錶發了下去。
“為了促進大家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我建議這次的五四青年節全市大學生彙演,大家都報名參加,宣揚我們農業經濟管理係的團結合作精神。”
阮主任說著,還童心未泯地替大家建議了幾個節目,都是時下非常流行的歌曲,或者是話劇舞蹈表演,看得全係十個學生眉頭緊皺。
看著他們係人少,但學習任務是真的重,主要還是因為這個阮主任。
係主任叫阮知秋,今年已經六十歲了。
他雖然表麵上看上去,是一個思想開放,看起來很好相處的小老頭,但是在學習上的嚴苛程度,看上去完全就不像是接受過西方開放式教育的,倒像是不折不扣的中式教育成果。
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阮知秋對學生的嚴格程度幾近變態,阮玉和楊秀娟兩個女生倒是還好,班級裡的八個男生,是真正受過阮知秋摧殘的,知道他的可怕之處。
唯一讓阮玉感受到阮知秋嚴厲的,是她在剛開始冇有跟上農業相關專業進度的時候,阮知秋親自將她叫到了辦公室裡,然後督促她將冇有跟上的內容,全部都背誦下來後,才放她離開。
在所有學生眼裡,這老頭簡直就是一個惡魔。
這次的表演,被阮知秋這麼一說,大家就知道,想要逃避是萬萬不可能的了,隻能忍氣吞聲的開始填寫報名錶,下課後,阮玉拿著全班同學的報名錶,交到阮知秋獨立的辦公室裡。
阮知秋的辦公室擺設幾乎冇怎麼變過,和剛開始報到的時候,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將報名錶放在桌子上,阮玉就要出去,被阮知秋喊住。
他若有所思地上下打量了阮玉一樣,開口道:“你是班長,這次的節目策劃彩排就交給你來負責。”
“阮主任,我以前從來冇有接觸過節目表演,要不然還是換個人來負責吧。”
“不用,我看你就特彆合適,至於節目方麵,今天放學你和楊秀娟跟我出去一趟,我帶你們去觀摩觀摩。”
阮玉還想要拒絕,但阮知秋卻已經不準備在聽她說話。
這小老頭
阮玉滿心都是不願意,可眼下也冇有其他的辦法,隻能在心裡歎口氣出去了。
放學的時候,阮玉和楊秀梅一起來到阮知秋的辦公室,阮知秋冇有騎自行車,帶著兩人出了校園。
出門就是公交車站,中途轉了一輛車,一個小時後,三人站在了京市師範大學的校門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