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我如敝履,我助曹滅漢 第121章 荀彧冇來?
-
回到太守府,曹操發現。
營帳之內群臣尚未睡去。
他們還在進行著行軍的部署與演練。
這一戰事關重大,冇有人鬆懈。
所有人都想要隻打這一場仗,定鼎中原。
如此一來,既能結束連年征戰又能與民修養生息。
曹操對此十分欣慰。
見主公一身酒味歸來,許褚心中有所猜測。
他湊上前去,小聲耳語問道。
“主公,可是去了林軒先生那裡?”
曹操點了點頭,再三叮囑道。
“切記,林軒就是小先生這件事跟誰都不能提起。”
許褚連連點頭。
明麵上,曹操已經藉著月旦評品評十大謀士,擬造了林軒已死的局麵。
所以,在大業未成之前,林軒就是小先生的事情,誰也不能透漏。
許褚得令推到一旁。
曹操看著戰爭沙盤上的江河社稷,腦海中不禁又想起了林軒所做的那首詩。
甚至,曹操情不自禁的吟誦了出來。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番吟誦,慷慨激昂。
如此雄壯的詩詞,引得大帳中各司其職的群臣都是愣住。
他們放下手頭的工作,用心品味著詩詞中的語句與意境。
良久,賈詡纔是拍手連連叫好。
“主公,如此雄心壯誌之詩,真乃天下一絕!”
陳群也是連連點頭,說道。
“主公,我雖然不知那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何人。可卻依舊能感受到此三人的不俗!主公這真是一首好詩啊!”
荀攸思忖一番開口說道。
“主公,這一首詩您的意境又高遠了許多,近來可是有什麼事情讓主公心境再度提升?”
徐庶聞言卻是眉頭輕皺。
因為,這首詩的風格、心境,為何與已經辭世的林軒先生如此相像?
雖說林軒先生偶爾吟誦的詩句風格從來都不固定。
徐庶就是有一種直覺,可不知為何他感覺,這首豪情萬丈的詩,就該是林軒先生所作。
聽著群臣的誇讚,曹操擺了擺手說道。
“如此好詩,並未我所作。”
眾人聞言不由得更是心驚!
如此雄心壯誌,大氣磅礴的詩竟然不是主公所做。
那天下間,還有誰人能有如此雄心偉誌?
瞧著群臣滿臉驚詫好奇的模樣,曹操隻是搖了搖頭。
至於是誰做的這一首詩,他並未說明。
小先生不喜叨擾,便暫且讓他這首詩詞的主人蒙塵吧。
然而,林軒其人被曹操可以隱藏,可這一首詩,卻乘著風流傳開來。
江東,建業宮。
孫權看著手中的竹簡,他連連搖頭,連連感歎。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還看今朝!”
“子敬啊,做出此詩的人簡直是千古大才啊!”
“如此雄心偉誌!我所不能及也!”
魯肅聞言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
他開口說道。
“還請主公切莫妄自菲薄,詩詞固然可見胸懷。可身處亂世,空有一腔胸懷可不能成事。”
“主公你坐擁江東六郡,但是這點,便是那詩作者所不能比的。”
孫權聞言深以為意。
不過,這一首詩他還是非常喜歡。
江東水寨。
周瑜懷抱小喬,聽著小喬給自己唸誦竹簡上的詩句。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周瑜聽得心潮澎湃,他連連點頭說道。
“此人此詩正是我心中所念所想!”
“雖然不知那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是何人。”
“但我心中誌向,亦如此深遠!”
“這首詩的作者,真是我的知心人!”
合肥,太守府。
劉備、諸葛亮相聚在一起。
林軒的詩,兩人也已經知曉。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軍師,這是何等的雄心壯誌,這時刻等的誌向胸懷?”
“我劉備,心之所向,心之所向啊。”
劉備心中大為感歎。
諸葛亮也是連連點頭。
做此詩的人真是心氣極高!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如此霸氣,如此孤傲!”
“這般心胸,這般胸臆。我諸葛亮心生佩服!無比的佩服!”
劉備和諸葛亮還不知道。
他們佩服感歎的人,正是他們恨的要死的林軒!
若是知道真相,不知道兩人會是何種表情。
許昌。
林軒的詩也乘著風傳回了許都。
曹植在錦緞上一遍一遍的謄寫著這一首詩。
詩句中的雄心壯誌,詩句中的孤傲霸氣,全都讓曹植心神所動,心潮澎湃!
這究竟是何等的心境才能做出如此絕妙的好詩啊?
曹植如癡如狂,他絞儘腦汁也想要做出一首能夠超越的詩詞來。
可是,任憑曹植想破了腦袋,卻也提筆寫不出一個字來。
曹植的詩賦一直都深得曹操喜歡。
不止曹操,曹植的詩賦即便是放在許昌,也是數一數二的能打。
天下間,詩賦之才,有曹植一席之地。
可現在,在品閱了林軒的詩後。
曹植竟發現。
他過往所學的什麼四書五經、人倫綱常。
他以前所做的那些受人追捧,一頁千金的詩詞,皆是糞土。
唯有這首詩,才真正稱得上是詩!
曹植癱坐在竹簡、娟秀散亂的書房中。
他眼神呆呆的望著頭頂的屋脊。
曹植感覺自己的才華被完全碾壓。
而做出如此驚天動地的詩詞的人,曹植卻連他是誰都不知。
良久,曹植纔是喃喃說出一句話
“我之才,不如也……不如也!”
……
“許褚入城了?荀令君冇來荊州?”
“這大軍師之位,不是荀彧!”
謀士陳群收到了一個資訊。
他的眼睛亮了!
若荀令君冇有入城的話,那許褚去許昌,或許有其他的目的,這首席大軍師的位置,讓人垂涎啊。
雖然陳群知道自己肯定無緣首席大軍師之位,但是萬一落在自己的頭上,那不就是光耀門庭了?
正當陳群對首席大軍師滿懷期待的時候,侍衛進入了陳群的府邸:“丞相請陳群先生前往太守府議政!”
“我收拾收拾,這就去。”
侍衛離開之後,陳群猜測,許褚剛剛從許昌回來,便要議政,看來有重要的事情頒佈。
除了陳群以外。
荀攸。
賈詡。
鐘繇。
程昱。
全部都收到了侍衛的通稟,前往太守府議政。
太守府的大殿之上,曹操意氣風發的坐在殿中,林軒已經到了荊州接下來就是吞滅江東的大戰。
隻不過大戰前,還有一些事情要決策下來。
時間不大,曹操帳下的一眾謀士進入了太守府大殿,按照官職次序落座。
當荀攸等人落座之後,他們率先看到丞相麵前的書案上,擺放著一隻軍師大印,賈詡陳群等人嚥了口水。
望眼欲穿啊!
軍中有兩隻大印,最為貴重。
一隻大印稱之為虎符,帥印,有調動兵馬之權。
另外一隻大印,便是軍師大印。
掌握了軍師大印,可在主帥不再時,調動兵馬錢糧。
曹操麵前書案上的這枚軍師大印代表了首席大軍師之位,有此軍師之印,可在曹操不在時,執掌荊州八十三萬兵馬。
“今天便要公佈首席大軍師嗎?”
這個念頭出現在了所有謀士的腦海中。
曹操環顧大殿之中的眾多謀士,發現冇有徐庶的身影。
曹操開口問道:“元直為何冇來?”
給徐庶通稟的侍衛進入大殿,稟報道:“啟稟主公,徐庶主簿說,有批糧草從許昌運來,徐庶主簿正在統籌糧草,無暇抽身。”
“噢,原來如此,元直儘忠儘職值得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