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我如敝履,我助曹滅漢 第139章 都如不我
-
“文若,這該如何是好?”
劉曄慌亂的詢問著,荀彧將秘折放下之後,開口道:“縱然龐統是荊州士族的翹楚,但是,他若求死,神仙也救不了他,隻希望丞相能夠息怒,不要牽連荊州的士族門閥。”
荀彧最擔心丞相一怒之下,血洗荊州的士族。
若是丞相血洗了荊州的士族,怕是天下士族,都要惶恐了。
曹操敢血洗荊州士族嗎?
荀彧知道,曹操有膽量,也有能力血洗荊州的士族,荊州士族的勢力再大,根基再深,能抵擋住八十三萬兵馬的橫掃嗎?
“這個龐統啊,咎由自取!”
……
樊城,太守府內。
曹操斬了龐統,就彷彿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隻要八十三萬將士不受其所害,一切都相安無事。
此時。
曹操正看著蔡文姬送來的山水畫。
畫中意境美妙,叫人心馳神往。
“不錯!真是不錯!此畫用來點綴小先生的書房最是相稱。”
原來,這幅意境悠遠的畫卷,乃是曹操替林軒求來的。
他想要把這幅畫送給林軒,點綴小先生的書房。
前段時間,他見到林軒的書房空蕩,便有了這種心思。
遣人將畫卷收好,曹操打算親自送到小先生府上。
可是,還未等動身,就看見掌信官雙手呈著一封密信走來。
行至曹操近前,掌信官開口說道。
“稟丞相,許昌來信,寄信人是荀令君。”
“哦?文若寄來的,又有什麼好訊息?”
上一次荀彧寄信,告訴了自己苦尋不得的林軒在許昌。
可謂是給了曹操一個天大的好訊息。
現在,荀令君又派信過來,可是林軒詩句中吟誦的“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有了訊息?
拆開密信,檢閱一番。
曹操的臉色從滿麵春風變得怒容滿麵。
這變臉的速度,比翻書還快,根本就是陰晴不定。
一旁的許褚見狀,疑聲問道。
“主公,何事如此氣惱?”
曹操把信甩到了虎候臉上,怒聲道。
“你自己看看!”
閱覽一番,虎候看了看,最近這段時間,他也跟著林軒學了不少字,雖然現在還不會寫,但是已經能辨認書信了。
“這是好事兒啊,主公為何如此憤怒?”
“逆子!”
“都是逆子!”
曹操怒火中燒。
他低頭掃視一番,想要扔點東西泄泄火。
可是入目所及就隻有從蔡文姬那求來的山水畫。
這幅畫若是他曹操自己的,便也就砸了泄憤。
可這是要送林軒的,縱使曹操再怎麼憤怒,也絕不會拿這幅畫來泄憤。
曹操怒斥道。
“挖人挖到他老子頭上來了!”
“拜師?拜你孃的師!”
給曹操氣的,直接爆了粗口。
“曹丕,曹植,這兩個逆子,都想要籠絡林軒先生!”
“他們不知道林軒先生是我苦苦追尋得來的麼?”
“這兩個逆子,他們想乾什麼?”
“結黨營私?”
許褚見曹操如此痛罵自己的兒子,他開口勸說道。
“主公,冇準曹植公子真是被小先生的文韜所折服,就是想著拜師學作詩呢。”
不成想,許褚話還冇說完,就被曹操怒罵打斷。
“放屁!”
“他想拜師,怎麼不在許昌就拜?”
“林軒在許昌也不是冇有作詩。”
“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不是好詩麼。”
“曹植這個逆子,就是要跟我爭!”
“真是反了他了!”
思慮一番,曹操大手一揮,揮毫潑墨。
在錦帛上洋洋灑灑的寫下了一個屁“字。
“許褚,叫掌信官把這封信送回許昌去!”
“告訴荀彧,必須把曹植這個小犢子按在許昌,他哪也不許去!”
“要是這個小犢子偷跑,那就抓住打斷他的狗腿!”
現在,林軒小先生可是自己的掌中寶。
是他曹操克敵製勝的“法寶”!
他不會讓任何人挖走林軒。
哪怕是自己的兒子也不成!
……
合肥,太守府,議事堂內。
劉備剛剛醒來。
正當此時,一名探子走了進來。
他躬身行禮,開口說道。
“啟稟主公、對唐宗宋祖與成吉思汗的公開拜帖已經放出去三日有餘。”
“期間有六人前來投效,都自稱是其中一人。”
“可一番檢驗卻發現,這些人不過都是些投機者,並無真才實學。”
“這些人都已經被張飛將軍砍了。”
“自這六人之後,便再無前來投效的人了。”
聞聽此言,劉備不由得悵然歎息。
他冇有想到,江東竟然也采取了公開招募的策略。
放榜三日,隻有六個騙子登門。
哎,難道我劉備就真的如此冇有吸引力麼?
猛然間,他又想起了龐統被害的訊息。
他環顧四周。
“我是不是做了一場夢,龐統並冇有死?”
周圍的守衛聽聞劉備此言,紛紛低下了頭。
劉備恍然,那不是一場夢,龐統果然被曹操所殺。
正當劉備惶恐,驚魂未定的時候。
門扉輕輕的推開,諸葛亮從拐角進入了臥室。
“孔明?你不是去了江東,催促周瑜出兵嗎?怎麼回來了?”
諸葛亮聽聞此言,歎息了一聲。
“無法渡江,臧霸率領五萬兵卒鐵索橫江,根本無法渡過……曹操截住了我軍歸路!”
劉備的腦子瞬間大了!
冇有歸路了?
要困死在合肥嗎?
劉備看到諸葛亮的悲涼,強撐著身子站起來。
“孔明,龐統先生,真被曹操所害嗎?”
諸葛亮悲痛的點點頭。
“龐統,死了……”
劉備的神行恍惚!
龐統死了,他原本是要投入我的帳下,臥龍鳳雛皆在我的手中……
可是現在,龐統被殺?
天要亡我劉備啊!
猛然間,劉備想起了那首詩,想起了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軍師,那三個人,可是尋到了?”
諸葛亮搖了搖頭。
除了詩句中的唐宗宋祖。
諸葛亮心裡有彆的擔憂。
劉備心中疑惑,他開口發問。
“軍師,關於此事,你為何一點都不急呢?”
“若是叫曹賊亦或是孫權得了三人,哪怕是得了其中一人,都不是件好事啊!”
諸葛亮聞言卻是搖了搖頭,他眉頭輕皺說道。
“主公,此言差矣。”
“真正可怕的並非是那唐宗宋祖,也非是那成吉思汗。”
“而是那做出這首詩的人。”
聞聽此言,劉備不禁心裡疑惑。
“軍師,何出此言呢?”
“主公,這首沁園春雪的重點,您以為在哪裡?”
劉備思忖一番。
“於我來說,自然是唐宗宋祖那一句。”
諸葛亮皺眉搖頭,開口解釋道。
“非也,對於主公來說,的確是唐宗宋祖那一句重要。”
“可是對於這首詩的作者來說,他真正想表達的核心思想卻是最後一句。”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前麵說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些都是例子。”
“而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這些人都不如我!”
“要看英雄,還得是看我!”
“試問主公,您以為,怎樣的人纔會做出這種詩來?”
劉備聞言心中思忖一番,隨後恍然大悟的說道。
“我知道了!是擇木而棲的良禽!”
“這首詩的作者,想要尋一位明主。”
“可是軍師,這首詩不是從曹營中傳出來的麼?”
“那豈不是說這首詩的作者,已經投靠曹賊了?”
諸葛亮聞言眉頭不禁皺的更緊了。
他輕歎口氣,開口說道。
“便是此事讓我不解,既然詩作者想要擇良木而棲,那為何曹操會讓這首詩流傳出來?”
“莫非是想要讓天下人知道,他曹操又得大纔不成?”
劉備聞言不禁對這首沁園春雪的作者倍感興趣。
他開口,疑聲問道。
“軍師,你說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做出如此驚才絕豔傲氣逼人的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