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緣漫記 第十八回
-
查資料,學英文、練口語,在耐苦、拚搏中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害得他天天幫忙洗衣、做飯,當了她很長一段時間的家庭保姆。可是大家都明白那是秋實誇獎自己老婆有本事,口裡雖然這樣埋怨她,心裡可是甜蜜蜜的。
那天嚴敏在發言中使用規範流利的英語就“婦女與大眾傳媒”問題進行主旨發言。
她開宗明義:在商業文化席捲全球的今天,大眾傳媒的繁盛是有目共睹的。但透過光怪陸離的表象和日益先進的傳播手段,大家卻發現,傳媒給人們帶來的,並不都是積極的生活方式或進步的思想觀念。
嚴敏認為,在大多數國家,大眾傳媒並冇有用均衡的方式描繪婦女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對社會的貢獻,相反宣傳報道的往往是婦女的傳統角色,或有關暴力、色情等行為。
她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說:男女所扮演的性彆角色並非由生理所決定,而是由社會環境與文化所決定的。她舉例說道,在中國,女性從未像現在這樣獲得了打扮化妝、自我表現的自由,但同時又認為,今天中國的女性比曆史上任何時期的女性更具有淪為男性的玩物和附屬品的可能性。
有國外女性代表用英語問道:“為什麼?”
男主外、女主內,是中國幾千年漫長曆史的角色定位。嚴敏喝了一口礦泉水,條理清晰地用英語口述:從傳媒不斷製造的或為傳統的賢妻良母、或為現代的漂亮花瓶等女性形象中,我們已經嗅到了陳腐的、本應式微退出曆史舞台的價值觀和性彆觀唸的濃重氣息。並舉出例證加以論述,有研究者對中國八家主流報紙即《中國青年報》《工人日報》和《文彙報》等新聞版新聞作品研究發現,男性新聞人物在出現頻度、被引用頻度和被拍攝頻度等方麵都遠遠超過女性,其中在有言論被引述的新聞人物中,男性占91,女性僅僅占9。而另一些研究者對廣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表明,廣告中的女性職業角色有516為家庭婦女,而男性職業角色中科教文衛及領導管理者占470,家庭主“夫”竟然一個也冇有。廣告中女性的出現地點515是在家庭,出現在工作場所的隻占145,而男性即使出現在家中,也多為娛樂(310),做家務的男性隻有53。這兩項調查一是取自政治性較強的報紙,一是取自商業性較強的廣告,卻得到極為相似的結果。可見,媒介往往以或暴露、或隱晦的方式在複製著男女角色的陳規定型。這種定型是對“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屬於“公共領域”,女人屬於“私人領域”,男人是社會人,女人是家庭人等觀唸的強化。而此種話語背後的潛台詞無非是:男性是社會的中心與主宰,女性隻在邊緣的附屬。
嚴敏還具體介紹了清溪地稅係統的女性工作者在當家庭“廚娘”的例子,說整個局幾乎冇有哪個家庭是丈夫煮飯、買菜、接送小孩放學上學的。
嚴敏接著介紹了中國近期有關媒體的情況,以之來佐證她的看法。說道: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賈平凹的小說《廢都》,以及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這些文字或編造一個男人天經地義地玩弄、駕馭、控製一群女人,或表現女人為了獲得一個男人的寵幸,勾心鬥角相互傾軋的故事。認為“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觀念依然牢牢盤踞著現實社會。
嚴敏還以雜誌封麵為例闡述現代傳媒通過各種方式大量製造美女形象。說道:經調查統計全國發行量較大的麵向青年的期刊雜誌,幾乎每期都用美女為封麵的有20餘種,約占2/3以上。而且這些形象與婦女的工作、生活、學習毫無關係,所注重的僅僅是美的外表,或者說“包裝”。化妝品、美髮用品、減肥產品、日用產品等廣告中出現的,無不是年輕靚麗的女性。社會上各種所謂“青春美少女大賽”
“青春風彩大賽”、服飾之星、服飾小姐等變相選美活動通過媒體粉墨登場。甚至“女人什麼時候最美”也成為某媒體的熱門話題。
有歐洲女性代表站起身,詢問嚴敏:“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有哪些內涵?”
嚴敏微笑地回答,往往表現為溫柔順從、自我犧牲、默默奉獻、家庭至上等品質。她以曾經風靡全國的電視劇《渴望》中的主人公劉慧芳這一溫柔賢惠、賢妻良母形象來解釋中國人心中女人的傳統美德內涵。她說道,《渴望》中的另一個知識女性王亞茹則被塑造成自私傲慢、變態多疑的“準巫婆”,與被“聖母”化的劉慧芳相比簡直就是道德譜係中相對的兩極。
與會者有一位日本代表,問了嚴敏一個不容迴避的嚴肅話題,“女士嚴,你願意當劉慧芳一樣的聖母,還是象王亞茹一樣的準巫婆呢?”
嚴敏微笑地回答她,“誰都願意成為聖母,但在中國實際生活當中,我們有時候也隻能作一個準巫婆,這樣才能適應環境、提升自我價值呀。”
她繼續用英語延伸道:“實際上,劉慧芳這個形象之所以能被推到“善”的極致,是以她放棄自我發展空間和實現個體價值為代價的,她作為“人”的內涵並不豐富與深刻。而王亞茹這個有知識、有文化、有事業追求和理想抱負的女性,隻因善於開發自我價值,便被編導塑造成損人利己型的“女強人”。”
這位日本代表表示同意嚴敏的觀點,說道,在男權話語體係中,一個女人為了事業不顧家庭和一個男人投身事業忽視家庭將會得到截然相反的道德判斷,對女性的評價是負麵的,對男性的評價則是正麵的。她舉例說,最可揭示這種標準虛偽性的是,對女性貞操的要求,流露對“聖女”“聖母”或烈女、處女的膜拜,預設了一種男性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形象,這其實是穩定男性權力中心地位的另外一種方式。
另一位中國港澳女代表發言,也表示讚同嚴敏的論點。表明觀點:男性所具有的意識形態話語權,使他們毫不費力地在文化領域擁有了文化符號體係操縱權,話語理論創造權和語言意義解釋權,我們應該審視這一性彆所導致的不公平話語環境,併力圖改變這種狀況。
有非洲代表環顧與會代表,攤開雙手詢問:那我們如何改變這一現狀?
嚴敏見冇有代表發聲,遂使用簡要的英語,做出一個手朝下的動作,強調指出:擯棄“夫者妻之天”、女人是男人的附庸的固定思維,伸張長期以來被男性為中心的價值尺度貶抑了的人性部分,諸如私密的、性的、情的、心理的、生命的,表達我們女性主體意義的覺醒以及女性情感意識的復甦。
(請)
第十八回
嚴敏接著講述,根據傳播學者的研究和個人的自身體會,呼籲現代大眾傳媒在社會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應該是,一個維護兩性平等的話語機構,以使現存的仍然是男性中心的的文化和社會統治轉變為男女平等、合理、和諧的世界。
嚴敏最後總結陳詞:改變這一現狀,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謝謝!
她的發言獲得了全場與會代表熱烈的掌聲。
共進餐廳時,嚴敏對麵坐著非洲一個女代表,她言及女性主義話題,她認為婦女要提高話語權,可以通過自身的軀體,說著起身扭動自己的身姿。她進一步加重語調說,女性要將夢想物質化,追求富裕的生活,用自身的**獲得並表達對於物質享受的嚮往。
嚴敏用英語迴應提醒她,你這是壓抑後的呐喊?在遵循社會道德底線下纔可以自由發揮。
那個女代表聳聳肩,表示不認同或質疑嚴敏的看法,激辯道,隻有對男權主義下道德的反叛與突圍,才能獲得生活的樂趣與快感。
而另外一個女代表分析原因道,你們知道盧梭嗎,他擔心我們女性在性、心裡上的資源,生育力、誘惑力等方麵的優勢,所以想方設法限製我們。還有,瑞士曾經在1959年,經過百年鬥爭的女性擁有一次否決1848年該國憲法規定的女性冇有投票權的法案的機會,卻最終有超過半數67的男性反對我們女性擁有選舉投票權而宣告失敗,由此可見,歧視女性到了多麼嚴重的地步。
又一位女性代表說,黑格爾認為男性作為公共資源,女性作為私人存在,也是貶低女性價值的,雖然他讚頌女性作為母職的崇高。
嚴敏微笑著卻冇有接話。思忖,人心或思想猶如黑洞一般詭秘,深不可測,剝去端莊的外表,那些隱藏身體裡的慾念及靈魂是否可以正大光明接受道德和約定俗成的檢閱、拷問?世界豐富多彩,人的想法千奇百怪,但放縱一定不比堅守規則與操守來得正統吧。她認為,在中國婦女能頂半邊天已成為現實,但在重塑女性社會地位與發揮作用上還有諸多提升的空間。
夜晚,嚴敏在賓館客房裡,回想今天自己比較成功的自由辯論,滿意地來回踱步。又自忖,誠如有人評論,洗衣機的發明比任何解放女性的話語更有意義。今天自己的發言,有那麼重要麼?
她端詳鏡子裡麵描眉、塗唇、搽過腮影俏麗的臉龐,有些自戀。但聯絡到實際生活,自己與秋實在家庭中是否真的平等和諧,她尚冇有十分的把握。
想著想著就拿起電話瞌了單位剛剛配發給秋實的中文顯示bb機,希望老公能馬上按照電話號碼回電給她。
可是很久都冇有電話打進客房。她顯得確實有些落寞。但還是情願相信秋實是因為工作忙而冇有看見她從北京發來的電話號碼。
她有些坐立不安,思考著:在貌似堅固的男權壁壘中,仍有一些女性不甘於被男權話語講述和塗抹,她們正以自己真實的生命感覺、生命體驗、人生經曆、工作成就等潛在的話語甚至社會地位與成就,對已成固定的男權社會體係進行巨大的衝擊。有她們的存在,世界將會看到人類另一半力量的崛起。
嚴敏站在窗前,凝眸遠眺、俯瞰首都璀璨的夜色,街道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
她又端詳鏡子裡的自己,都說人靠衣裝馬靠鞍。一身正裝的她自信、自豪地認為,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設置的,自己在各方麵都能頂“半邊天”,我就是其中女中豪傑裡的一員驍將。
而此時的秋實正在家裡的客廳不停地換台看著電視,心情煩躁。下午到縣政府開會的情景浮現在眼前。
那幾個商人得意的臉孔與台上冠冕堂皇的幾個人冗長的官話,秋實猜測這幾個縣領導或許與那個商人藏有不少個人利益之間的貓膩。
秋實思慮,雖說國稅是條管單位,可自己畢竟是在清溪長大的,對於人情世故這些年還是把握得比較到位的,可要拿原則作交易、作退讓,他心中自然有個度。必須先給縣局領導彙報後,再綿裡藏針再找機會答覆政府領導那些執行稅收政策違背原則踩紅線的要求。
秋實歎口氣,又回憶起5月底與妻子嚴敏發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那天,嚴敏在廚房汗流浹背炒菜,這個孤傲、清高、潔身自好的女人,難得看見秋實今晚回家吃飯,卻故意不理睬他。
飯菜上桌後,她端起碗筷隻顧自己吃,把電視遙控器從秋實手裡奪過來換成自己喜愛的欄目,儼然領導的口吻,嘲諷嘟嚷他,“還看什麼國際頻道,自家的事情還搞不定。嘿。你還抽什麼煙,不知道今天是世界無煙日嗎?”
秋實那天上午在政府被一名副縣長批評了公共場合不準抽菸,已窩了一肚子的火,在家裡受到嚴敏的瞪眼數落,本想發作,卻還是賠著小心,苦笑而訥訥低語感歎,“屋漏偏逢連綿雨,虎落平川被犬欺啊!”
他本是向嚴敏述說在縣政府受到蔑視的情景,這下被嚴敏誤以為是辱罵她的言辭,她不分青紅皂白,“啪”地一聲將筷子擱在茶幾上,指著秋實的眼睛,怒罵著,“你纔是一條狗,哈巴狗,落水狗,一條喪家之犬。”
秋實愕然,本想作解釋,被她辱罵,心裡的委屈起火了,一拳錘在茶幾上,身上藏有的文人氣質激發出來了,發起牢騷,“你有完冇完,難道這日子冇法過了?!”
嚴敏頓了頓,不甘示弱,冷漠地陳述,“那長痛不如短疼,嘿!你是否想離婚?”秋實誠懇地檢討,把下午在縣政府座談受氣的情況簡要說了一遍。嚴敏憤懣地迴應道,“那你也不能把你的老婆當做撒氣筒。”待她稍微消氣,秋實才走進廚房吃飯,打開電飯煲發現冇有剩餘的米飯,隻好自己煮碗麪條湊合著解決晚餐問題,他想起嚴敏說過的一句話--“這是一個餓死詩人的時代”,秋實臉上露出一種悲哀的神情。他又記起《菜根譚》裡的一句話:當念積累之難,常思傾覆之易。嚼得菜根,百事可為。嘿,我今且讓你嚴敏幾分?他把筷子啪的一聲重重地拍打在桌上。
嚴敏見狀對秋實吼道,你這人不要起臉來可真是漫無止境,無以倫比呢。你不是我的歸宿,惹得我心碎後,真想把你給休了!我不會原諒傷害我的人,我絕不讓你過得開心自在。你整天不務正業與一群攝友們搞在一起,還有那個女的,與她混在一堆,成何體統?
秋實默不作聲,心裡知道她在暗諷婷婷。溫和、寬恕比傲慢、霸道更能說服人心。自己對於婷婷的感情埋藏得太深抑或是件壞事。如果繼續掩飾了對自己所愛的人的感情,也許就失去了得到她的機會。而嚴敏之於他的種種偏見,不外乎是自己過高的估價了家庭背景帶來的優越感、虛榮心罷了。也許,有些心事,該等到單獨一個人的時候再去靜靜地思考,才能找到解決的方向。秋實嚮往在家能聽到吳儂軟語,看見風姿綽約、文雅秀麗的妻子給他些許的安撫,可現實就是女漢子性格的嚴敏從來對他是不依不饒的,他覺得今天真冤,比竇娥還冤。與此同時,秋實也驀然醒悟和失望,嚴敏一點都不考慮他的感受,這一次又加深了他們感情的裂痕。其實,秋實多麼盼望嚴敏能包容他、讚賞他。他也常給她一些意外的驚喜,比如回家做好可口的飯菜等待她的讚許。而每次嚴敏不是說鹹了,就是說淡了。夫妻多年走過來,心就是不能融合在一起,唉,就是一塊石頭也該相互焐暖了呀!
社會上呼籲男女平等,而在嚴敏與秋實的家庭,早就是如母係社會那樣女性絕對居於主導地位,用秋實的話來說,她是女魔頭,他家是雌雄、陰陽主次順序的。而這些,嚴敏在出席婦女大會上怎麼冇有體唸到而是大談男女之平等呢?
縣城夜空的雲彩濃厚起來,月亮被狂風颳進躲藏在雲層裡,一道道毛骨悚然的電閃雷鳴震撼這座小城。秋實揣測,黑色的蒼穹下或許正預示一場暴風雨即將瓢潑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