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夫們,抉擇吧 第215章 蘇黎世的星火
李振華教授站在機場大廳的一角,手中緊緊捏著那張皺巴巴的名單,仔細地清點著人頭。他的目光緩緩掃過每一個學生,口中唸叨著他們的名字:“趙鵬、陳敏、孫立偉、周曉冉……”
當他的目光停留在那個唯一穿著旗袍的女生身上時,他略微遲疑了一下,然後輕聲問道:“顏嫣?”
女孩似乎有些匆忙,她正忙著把行李箱上搖搖欲墜的泡麵箱扶正。聽到教授叫她的名字,她連忙應道:“到!”接著,她抬起頭,一臉天真地問:“教授,我真的可以帶這麼多康師傅出國嗎?”
李教授微笑著推了推眼鏡,解釋道:“蘇黎世的中餐館價格可不便宜,一頓飯的花費可能夠你半個月的生活費呢。所以多帶點泡麵,以備不時之需。”
就在這時,廣播裡傳來了登機的通知。李教授帶領著學生們走向登機口,準備登上漢莎航空的波音
747
客機。
然而,在法蘭克福中轉時,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孫立偉的簽證出現了問題,地勤人員指著他的護照,連連搖頭,表示訪學簽證不能轉申根區。
窗外,大雪紛飛,一片白茫茫。五個學生擠在電話亭裡,焦急地聽著李教授用流利的德語與海關人員交涉。。
“他竟然能夠將《海德堡心血管論文集》的目錄背得滾瓜爛熟!”周曉冉在後來的日記中這樣描述道,“當教授說出‘克雷布斯迴圈改良監測法’這個專業術語時,海關官員的眼睛突然一亮,彷彿被一道閃電擊中一般。”
三個小時過去了,孫立偉終於如釋重負地舉著臨時通行證,像離弦之箭一樣衝出了海關。他的懷裡緊緊揣著李教授用會議摘要換來的咖啡杯,那杯子底部用馬克筆寫著一行字:“學術是通關文牒。”
蘇黎世大學禮堂的主會場裡,水晶燈下座無虛席,滿是諾貝爾獎得主們的身影。趙鵬站在講台旁邊,手心裡攥著演講稿,緊張得直發抖:“教授,我這口語……”
李教授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安慰道:“彆擔心,孩子。你看,第三排那個禿頂老頭,就是保羅·穆勒。他可是個厲害角色,去年還公開指責中國的資料造假呢。”說著,李教授把會議手冊翻到某一頁,指給趙鵬看。
當穆勒結束了他關於《心肌乾細胞療法陷阱》的精彩演講時,整個會場都沉浸在一種嚴肅而又熱烈的氛圍中。然而,就在這時,一個清脆的聲音突然打破了這片沉默。
“請問,胚胎源性心肌細胞在您的實驗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提問者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她站起身來,手中高舉著一隻手,目光堅定地看著台上的穆勒。
這個問題讓全場都陷入了一片寂靜。人們麵麵相覷,似乎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穆勒也不禁眯起了眼睛,想要看清提問者的胸牌。
“中國本科生?”穆勒看著胸牌上的字,露出了一絲驚訝的表情。
顏嫣並沒有被穆勒的反應所影響,她繼續說道:“我們重複了您在2003年發表在《cell》雜誌上的實驗。”說著,她舉起了一張自製的圖表,上麵詳細地展示了他們的實驗結果。
“我們使用Sd大鼠進行實驗,發現當胚胎細胞的比例超過30%時,就會出現竇房結抑製的現象。這與您今天所給出的結論是相互矛盾的。”顏嫣的聲音清晰而堅定,她的目光始終落在穆勒身上,似乎在等待他的回應。
此時,台下的李教授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個滿意的微笑。那張圖表,其實是他昨晚熬夜帶著顏嫣一起用醫院廢棄的心電圖紙畫出來的。
國際會議中心的咖啡角飄著哥倫比亞豆的焦香,李振華教授像一位老練的棋手,將我們這群“卒子”精準推向棋盤關鍵位。他輕拍我的肩,將我引至一位銀發如雪的老者麵前:“顏嫣,這位是哈佛醫學院遺傳學與公共傳播學雙聘教授,埃德加·索恩。”
索恩教授手握骨瓷杯,鏡片後的灰藍色眼睛像淬了冰的湖:“李,這就是你提過的‘旗袍戰士’?”周圍幾位諾獎得主發出善意的低笑。
“索恩教授,”我遞上提前準備的資料夾,指尖冰涼卻穩如磐石,“這是我的成績單、參與李教授課題組的心肌基因編輯實驗資料,以及發表的公共健康傳播論文。”資料夾第二頁用熒光筆標出關鍵句——《傳統媒體與社交網路在遺傳病科普中的傳播效率對比》,那是熬了四十七個深夜的成果。
他翻頁的速度極快,卻在看到某頁時驟然停頓。
標化成績單
托福:118
SAt2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800x4
“中國學生總讓我驚訝,”索恩教授抽出鋼筆,在論文空白處唰唰寫下一行字,“下週三下午三點,哈佛醫學院d棟307室,帶上你的cRISpR小鼠模型。”筆尖突然頓住,“你用什麼策略解決基因脫靶效應?”
“雙sgRNA引導的FokI-dcas9係統。”我脫口而出,心臟在胸腔裡擂鼓,“我們在靶點兩側設計‘哨兵序列’,當脫靶發生時……”
“停,”他抬手打斷,嘴角卻罕見地揚起,“具體方案週三演示——現在,去嘗嘗瑞士巧克力,年輕人彆總繃著。”
當晚旅館地下室的公共廚房彌漫著一股濃烈的老乾媽香氣,這股香氣彷彿有著某種魔力,讓人聞了就忍不住垂涎欲滴。此時,陳敏正站在爐灶前,專心致誌地煮著一碗熱氣騰騰的掛麵。
趙鵬盯著索恩教授手寫的便簽倒吸冷氣:“他竟給了私人辦公室地址!知道去年多少藤校博士被他用‘實驗室沒凳子’打發走嗎?”便簽紙邊緣印著暗紋——Veritas(哈佛校訓:真理)。
陳敏把泡麵湯喝得滋溜響:“索恩的公共傳播學課去年全網直播點選破億,他挑學生比選總統嚴格。”
突然,一陣輕微的腳步聲從身後傳來。陳敏好奇地轉過頭,隻見一位身材高大、麵容和藹的華裔教授正緩緩朝他走來。這位教授的目光緊緊鎖定在那瓶老乾媽的瓶子上,臉上流露出一種渴望的神情。
“你好,年輕人,”教授微笑著說道,“我能……分我一勺嗎?”他的聲音略帶一絲靦腆,但眼神卻十分堅定。
陳敏有些驚訝地看著這位陌生的教授,然後點了點頭,爽快地將勺子遞給了他。教授小心翼翼地接過勺子,挖了一勺老乾媽,送進嘴裡細細品味。
“嗯……真是太美味了!”教授閉上眼睛,滿臉陶醉地感歎道,“我已經有十年沒有嘗到這熟悉的味道了。”
陳敏好奇地問:“您是中國人嗎?”
教授點了點頭,自我介紹道:“我叫林振聲,是
mIt
的終身教授。”
就在這時,廚房裡又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原來,有五個學生正圍在一台電磁爐旁,一邊煮著東西,一邊熱烈地討論著學術問題。
陳敏和林教授好奇地走過去,隻見周曉冉正用筷子演示著一個血管支架的模型,趙鵬則拿著一片番茄切片,向大家展示心肌梗死的邊界,而顏嫣則將一根根麵條排列成基因序列的形狀。
林教授看著這些充滿創意的演示,不禁露出讚賞的笑容。他與學生們交流了一會兒,然後突然想起了什麼,從口袋裡掏出一張名片遞給陳敏。
“這是我的聯係方式,”林教授說,“如果你以後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或者對
mIt
感興趣,隨時都可以聯係我。另外,推薦信我已經寫好了,你可以在
mit.edu
上檢視。”
陳敏感激地接過名片,向林教授道了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