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潛鱗1937:我在敵營當大佬 > 第143章 “調查”與“定性”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潛鱗1937:我在敵營當大佬 第143章 “調查”與“定性”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武田信雄在戒備森嚴的歡迎宴會上被當眾刺殺,訊息如同引爆了一顆重磅炸彈,瞬間震動了整個上海日軍高層,甚至驚動了東京大本營。

上海日軍高層震怒,東京大本營發來措辭嚴厲的質詢電。梅機關氣壓低得能擰出水來,佐藤將軍的臉黑得像鍋底,親自掛帥成立聯合調查組。特高課、憲兵隊、海軍警務部……幾方人馬擠在會議室裡,互相瞪著眼,空氣中彌漫著硝煙味和推卸責任的急切。

陳曉作為現場“重要目擊者”之一,也被多次“請”去問話。保持著恰到好處的配合與一絲劫後餘生的餘悸,他的陳述滴水不漏:聞到煙味,看到混亂,聽到槍聲,然後躲藏,最後看到武田將軍倒地。他“如實”描述了襲擊者的衣著、大致外貌和瘋狂的舉動,以及那句含糊的“天誅國賊”。

他巧妙地將調查的視線,引向了那兩名已被擊斃的槍手身份,以及他們可能受何人指使這個方向。

調查很快有了“突破”。兩名槍手的身份被查明,是台灣籍退伍兵,有怨懟軍方的前科。從他們臨時的落腳點搜出了少量財物和與某個日僑商會下屬空殼公司有關的憑證。而這個商會,恰好與武田在宴會上冷落的幾位海軍背景商人存在競爭關係。

更“巧合”的是,在事發前,機關內部關於武田可能插手南方事務、損害某些集團利益的流言,也被翻了出來,成了佐證。

所有的線索,似乎都隱隱指向了因利益或理念衝突,而引發的內部仇殺。海軍派、部分日僑勢力,成了潛在的懷疑物件。

陳曉在撰寫事件分析報告時,更是“客觀”地強調了現場混亂中存在的“協調問題”——海軍陸戰隊與憲兵隊的反應存在時間差,通訊一度混亂,未能形成有效合力,這為襲擊者提供了可乘之機。這與他事前提交的安全風險評估報告中的“建議”完美呼應,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

他甚至在小林弘樹跑來跟他抱怨調查進展緩慢時,適時對小林弘樹“感歎”:“可惜了,武田將軍本是帝國棟梁,卻因為一些……內部的紛爭……唉。”

欲言又止,引人遐想。

小林深以為然,在向佐藤彙報時,也明顯傾向於“內部矛盾激化導致惡**件”的論調。

海軍方麵和涉事日僑勢力則暴跳如雷,極力撇清,反指是陸軍內部清算或抗日分子精心策劃的嫁禍,調查陷入了僵局和扯皮。調查會議變成了菜市場,各方代表吵得麵紅耳赤,唾沫橫飛,卷宗摔得啪啪響。

佐藤主持了幾次聯席會議,看著台下這出鬨劇,眼神越來越冷。他手裡拿著陳曉那份邏輯清晰、資料詳實、結論“客觀”的分析報告,又翻看著其他方向毫無實質性進展、隻會互相咬的調查卷宗。

他當然不相信事情會這麼簡單。那兩個台灣籍槍手,蠢得像是被人特意選出來的棄子。整個事件透著一股被精心算計過的味道。煙霧起得太過“及時”,流彈命中得太過“巧合”。

但是,沒有證據。所有的線索都斷在了那兩具屍體和那幾個說不清道不明的“關聯”上。繼續深挖下去,隻會讓陸海軍之間、軍方與僑民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化、白熱化,於當前本就艱難的局勢有百害而無一利。東京方麵也傳來了不希望事態擴大、影響“穩定”的隱晦指示。

幾天後,在經過又一輪激烈的幕後博弈和妥協後,在更高層的乾預下(據說來自東京的某位大人物不願看到事情鬨大),事件的“官方定性”終於塵埃落定。

一份措辭嚴謹、麵麵俱到的調查報告被擺上了台麵:

“經聯合調查組周密查證,確認此次襲擊係受抗日分子蠱惑、利誘之台籍退伍兵xxx、xxx所為。該二犯利用我內部安保協調之細微疏漏,製造混亂,實施恐怖襲擊,意圖破壞帝國團結,其心可誅!相關安保責任人已依規予以懲處。此事深刻暴露之隱患,各單位需引以為戒,加強協作,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兩名死去的槍手承擔了所有罪責。幾名負責現場安保協調工作的中低階軍官(恰好分屬陸軍憲兵和海軍陸戰隊)被撤職查辦,充當了平息各方怒氣的替罪羊。

轟動一時的武田遇刺案,就這樣在高層有意的控製和各方默契的“配合”下,逐漸平息了下去。表麵的秩序恢複了,但水麵下的猜忌和隔閡,卻如同被打碎的玻璃,再也無法複原。

陳曉安全地置身事外,甚至因為其在事件中“冷靜”的現場表現和“極具預見性”的事前風險評估,反而又贏得了幾分“穩重可靠”的評價。

他坐在辦公室裡,看著窗外似乎恢複平靜的梅機關大院,內心並無多少喜悅。

他知道,自己又一次在鋼絲上晃悠著走了過來。佐藤在最後一次調查總結會上,那掃過他的、看似平靜無波卻深邃難測的眼神,讓他明白,懷疑的釘子並未拔除,隻是被更深的權謀和現實壓力,暫時砸進了木頭裡,看不見,卻依然存在。

“銀刀”計劃算是成功了,他除掉了一個惡魔,也給敵人內部埋下了一根更深的刺。

但下一次呢?鐵盒的失蹤,依然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頂。

他拿起一份新到的電報,是關於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的訊息。

新的風暴,已經在太平洋上再次醞釀。

而他這個隱藏在風暴眼中的暗影,腳下的薄冰,似乎又裂開了幾道細微的紋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