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潛鱗1937:我在敵營當大佬 > 第174章 "功勳"的代價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潛鱗1937:我在敵營當大佬 第174章 "功勳"的代價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就在陳曉於香港茶樓嗅到危險氣息的同時,重慶羅家灣保密局大樓(軍統局本部已改組為保密局)的一間密室內,一場決定他命運的肮臟交易,正在悄然進行。

密室煙霧繚繞。

毛人鳳坐在密室裡,指尖的雪茄燃了半截,灰白的煙灰顫巍巍地掛著,像他此刻懸著的心事。對麵的是美國戰略情報局(oss)駐華聯絡處主任,理查德·布朗中校,身材高大,軍服挺括,臉上帶著美國人特有的、混合著優越感和務實精神的笑容,藍眼睛裡是毫不掩飾的算計和一種居高臨下的“關切”。

“毛將軍,”布朗操著生硬但流利的中文,開門見山,“我國政府十分讚賞貴國在對日戰爭期間的貢獻。如今戰爭結束,為了遠東的持久和平,特彆是幫助貴國有效……遏製內部破壞勢力,”他微妙地停頓,意指**,“進一步的軍事和經濟援助是必要的。但這需要建立在更深入的相互理解之上。”

毛人鳳臉上堆起程式化的笑容,心裡罵了句娘。理解?不就是想要更多籌碼麼?這洋鬼子比日本人還難纏,至少日本人明著搶,他們是要你笑著把家底掏出來。

“當然,布朗中校,我們一直是親密無間的盟友。對抗蘇俄擴張及其代理人,維護亞洲自由世界的秩序,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毛人鳳說得冠冕堂皇,肚子裡卻在盤算倉庫裡那些美械還能支撐前線幾天。

“是的,共同責任。”布朗點點頭,話鋒一轉,“為了更有效地履行這一責任,我們需要更深入地瞭解我們的對手,以及……過去一些複雜事件的真相。這有助於我們評估風險,製定策略。”

布朗身體微微前傾,帶來一股古龍水和雪茄混合的強勢氣味:“比如,關於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一些……決策內幕。我們注意到,珍珠港事件前,日方的情報研判異常精準,似乎得到了某些極其精準的戰略指引。我們懷疑,這背後可能有某些……超越日本自身能力的因素在起作用。”

來了。毛人鳳心臟漏跳一拍,麵上卻不動聲色。他知道美國人一直在尋找除了“日本人發瘋了”之外更具體的解釋,或者說,替罪羊,來分擔他們自己情報失誤的責任。

“這個嘛……”毛人鳳故作沉吟,手指敲著桌麵,“經過我們戰後的大量清查和審訊,確實發現了一些……令人震驚的線索。”

他使了個眼色,旁邊如同背景板的機要秘書立刻將一份薄薄的、封麵印著“絕密”的檔案袋放在布朗麵前。

毛人鳳語氣變得“沉痛”而“神秘”,彷彿在緬懷什麼,“經過我們戰後大量清查、審訊,犧牲了無數優秀特工,確實發現了一些……令人震驚的線索。”他刻意頓了頓,營造氣氛,“日軍之所以能精準選擇珍珠港作為突破口,並把握住最佳進攻時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一個潛伏在他們內部的……戰略分析天才。”

布朗的藍眼睛瞬間亮得像探照燈:“哦?”

“此人化名‘高橋曉’,真實身份成謎。”毛人鳳繼續他的表演,半真半假地編織著謊言,“但其對國際戰略,尤其是貴國太平洋艦隊部署規律的洞察,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正是他的一係列分析報告,為山本五十六的冒險計劃提供了最關鍵的理論依據和信心支撐。可以說,他是珍珠港事件在情報層麵的……重要推手,甚至可能是幕後黑手之一。”

他將陳曉的功績巧妙地扭曲,把“預警者”和“分析者”的身份,偷換概念成了“推動者”和“黑手”。

為了增加說服力,他示意秘書展示了部分精心篩選、甚至動了手腳篡改和斷章取義的“高橋曉”報告摘要——都是從梅機關殘存檔案或日軍俘虜口供裡摳出來的邊角料,重點突出其對珍珠港防禦弱點的“精準”剖析,至於“夜鶯”那些同步傳遞給軍統的預警資訊?自然被“忽略”了。

布朗仔細翻閱著那些經過翻譯的檔案,臉色越來越凝重。一個神秘的分析師,隱藏在日軍內部,用無比犀利的筆觸,為珍珠港襲擊提供了關鍵情報支援?這太具爆炸性了!如果運作得好,這將是解釋珍珠港“意外”失敗的一個全新視角,也能部分緩解美國國內對政府和軍方情報失誤的指責壓力!

“這個‘高橋曉’,現在在哪裡?”布朗抬頭,目光如鷹隼。

毛人鳳歎了口氣,臉上露出“遺憾”的表情:“根據我們最後的情報,此人已在一次與我方人員的激烈交火中,於華東地區……葬身火海。可惜,未能生擒。”

他巧妙地將石塘鎮事件的結果嫁接到這裡。

布朗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但旋即被更大的興趣取代。人死了,但其背後的網路、其分析的方法、其可能的同夥,都是極具價值的情報富礦。

“毛將軍,感謝貴方提供的這份極其重要的情報。”布朗鄭重地說,“這為我們理解那段曆史提供了全新的關鍵拚圖。我相信,這份誠意,將會在後續的援助談判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分內之事,都是為了共同利益。”毛人鳳笑容可掬,心裡盤算著這批軍援能武裝多少個師。

交易在煙霧繚繞中達成。國民黨用一份經過扭曲的、關於一個已“死”的王牌間諜的“黑材料”,換取了美國人的“信任”和未來援助的承諾。

曾經的功勳,成了被精心包裝後出賣的籌碼。

英雄被塗抹成惡魔,隻為了換取打內戰的子彈。

布朗回到駐地,立刻伏案起草發往oss華盛頓總部的緊急報告。報告中,他詳細描述了從國民黨方麵獲得的關於“高橋曉”的情報,將其定義為“珍珠港事件日軍情報工作的關鍵核心人物之一,其分析直接促成了襲擊的成功”,並強烈建議總部高度重視,即便目標已死亡,也應深挖其背景和遺留影響。

報告末尾,他筆尖沉重地寫下:“……此人雖已確認死亡,但其展現出的戰略情報能力非同尋常,身份背景極度可疑,不排除有其他勢力(他隱晦地暗示可能是蘇聯)介入或利用的可能。建議將其列為重點曆史研究物件,並評估其可能存在的同黨或思想繼承者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建議對與此人相關的任何線索保持最高警惕,必要時采取果斷措施。”

“潛在風險”、“果斷措施”——這些詞在他筆下帶著冰冷的殺氣。

華盛頓oss總部接到報告後,高層震動。一個可能深度參與甚至“引導”了珍珠港事件的“神秘分析師”?這訊息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

很快,一份帶有陳曉(高橋曉)模糊照片(源自梅機關舊檔案)和基本描述的內部緊急通報,被下發到oss各主要海外站點,要求密切留意任何與此人相關的蛛絲馬跡,並標注為“高度關注,潛在威脅”。

通報裡,“高橋曉”的名字與“珍珠港”、“戰略分析天才”、“身份不明”、“可能未死”等關鍵詞緊緊捆綁。

美方對“高橋曉”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混合著曆史探究欲、情報收集癖,以及基於誤解和憤怒而產生的敵意。

一張跨越太平洋的無形追捕網,因為一場肮臟的交易和扭曲的“功勳”,悄然撒開。

而這一切,遠在香港的陳曉,還一無所知。他隻知道危險臨近,卻絕想不到,這危險已被包裝成如此致命的形態,正跨越太平洋,向他撲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