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前門村的留守婦女 > 第698章 難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前門村的留守婦女 第698章 難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徐知微會意,沉穩地開啟膝上型電腦和準備好的檔案。“顧總,沈助理,請允許我先從產品和基礎資料開始彙報。”她條理清晰地從桃膠膏的古老配方講起,詳述了核心成分的來源、製作工藝的獨特性,以及目前隻是在桃花庵少量生產,一盒難求的情況。

接著,她又切換到新建工廠的方案,從選址雲灌縣的原料供應鏈優勢,到規劃中的現代化生產線、嚴格的質量控製體係,再到詳細的產能推進計劃、成本構成和基於不同市場滲透率的財務預測。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有支撐,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初步論證……。

顧盼梅聽完,感到徐知微很不簡單,在這偏僻的小山村,能有這樣的人才,而且能待得住。留得下,她看了明月一眼,笑著說:“明月,我這次來,雖然有投資的意向,但也是初步的瞭解,說實話,彆的方麵都滿意,也不怕桃膠膏生產出來沒有市場,因為市場是人開拓的,隻要產品質量過硬,就不怕沒市場,關鍵是你選場的地址有點問題。”

顧盼梅說完,身體微微向後靠在椅背上,指尖在光潔的會議桌上輕輕點了點,目光銳利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欣賞,先是看向徐知微,繼而轉嚮明月。

繼續說道:“徐總監的準備非常充分,邏輯清晰,資料詳實,令人印象深刻。”她先肯定了徐知微,隨即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更為務實和嚴肅,“明月,正因為我看好這個專案,看到了它的潛力,所以有些現實的問題,我們必須擺在桌麵上坦誠地談。”

她坐直了身體,氣場自然而然地籠罩了整個會議室。

“首先,就是人才。一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含量的保健品生產企業,其核心驅動力永遠是人才。徐總監這樣的人才,在雲灌縣,乃至整個地區的稀缺程度,你我心知肚明。”她看向徐知微,語氣誠懇,“我不是質疑徐小姐的能力或忠誠,而是從一個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研發、品控、高階管理……這些關鍵崗位,我們需要的是一個人才梯隊,而不是依靠一兩位核心人物的苦撐。在深圳,我們可以輕易找到擁有頂尖學府背景、大型企業經驗的研發和管理人才,他們有最前沿的視野和豐富的實戰經驗。但在雲灌縣,我們如何吸引並留住這樣的人才?這裡的學術氛圍、資訊流通、生活配套、甚至子女教育,能否滿足高階人才的長期發展需求?這是一個非常現實且嚴峻的挑戰。”

她稍作停頓,讓這個問題沉入每個人的思考中,然後繼續丟擲第二個更普遍的問題。

“其次,是產業工人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現代化工廠,需要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或手工業者,而是具備一定文化基礎、能夠快速學習並嚴格遵守標準化操作流程(sop)、具備良好質量意識和紀律性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顧盼梅的語氣平和卻切中要害,“流水線上的每一個環節,都關係到最終產品的品質和穩定性。這裡的鄉親們或許勤勞、質樸,但我們需要評估的是:將他們培訓成符合現代食品生產要求的熟練工,需要投入多少時間和成本?培訓後的穩定率又能達到多少?年輕人是更願意留在家鄉的工廠,還是更嚮往大城市的機會?這些不確定性,都會直接轉化為管理成本、培訓成本和潛在的質量風險。”

她總結道:“明月,資金我可以投,裝置我可以買最先進的,但‘人’纔是企業真正的筋骨。選址在農村,原料優勢固然明顯,但人才短板和產業工人基礎薄弱這兩大劣勢,可能會成為製約企業未來發展的巨大瓶頸,甚至可能拖累整個專案,讓我們投入的巨大資金無法達到預期的效率和效益。這一點,你們是否有過深入的評估和可行的應對方案?”

顧盼梅的問題一針見血,直接點出了在鄉村興辦現代化企業最核心的痛點。會議室裡一時安靜下來,曹玉娟和康月嬌也麵露凝色,這確實是她們以往更多從情感和鄉土情懷出發,而未能如此理性、深刻剖析過的現實困境。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明月,等待她的回答。這不僅是對專案可行性的拷問,更是對明月作為領導者戰略眼光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驗,同時,顧盼梅提出的問題也是明月的痛點,明月也在大小會議上不止一次的和領導提過這個問題,可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是自然規律,想人為改變,難度很大,各級領導也是沒有辦法。

俗話說有了梧桐樹,纔有鳳來儀!

明月迎著顧盼梅銳利而審視的目光,並沒有絲毫閃躲。她深吸一口氣,眼神中的光芒並非僅僅是辯護,更是一種清晰的、經過深思熟慮的堅定。

“顧總,您提出的這兩個問題,一針見血,也正是我從決定建廠之初就反複思考,甚至夜不能寐的核心難題。”明月開口,首先坦誠地承認了困境,這讓顧盼梅微微挑眉,多了幾分聽下去的興趣。

“人才外流,高素質產業工人匱乏,這不僅是桃花山的問題,這是整個中國無數鄉村共同麵臨的困境。我向各級領導反映過,他們重視,但也同樣受困於這個大環境。正如人們常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是自然規律。”

她話鋒一轉,語氣變得鏗鏘有力:“但是,顧總,規律並非不可打破,或者說,我們可以嘗試創造一個新的‘高處’。”

“第一,關於高階人才。我們沒指望一開始就能從一線城市大規模引進頂尖人才。我們的策略是:‘外引內培,雙管齊下’。”明月條理清晰地闡述,“外引,我們不會和深圳拚綜合吸引力,我們拚的是‘事業平台’和‘價值實現’。這個專案,紮根於土地,聯結著最原生態的寶貴資源,它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吸引力和故事性的平台。我們可以嘗試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基地,邀請專家作為技術顧問,進行短期專案合作。同時,我們會拿出有競爭力的股權激勵方案,尋找像知微這樣,或許本身就對鄉村有情懷、對保健食品行業有

興趣、願意投身一份真正的事業的誌同道合者。這並非空中樓閣,知微能留下,就是最好的證明。”

她看向徐知微,目光中有感激,更有信心。

“更重要的是‘內培’。我們計劃請普濟師太或她的徒弟來授課,從本地選拔有潛力的年輕人進行係統化培養。為將來桃膠膏從古法製作向工業化轉變做準備。這不僅能解決我們自身的人才需求,長遠看,更是為這片土地積蓄人才力量。”

“第二,關於產業工人。”明月繼續道,“您擔心鄉親們的適應能力和穩定性。但您可能低估了他們對現代化產業的好奇心、學習能力和對家鄉的歸屬感。他們或許不懂sop這個詞,但他們懂得‘規矩’,懂得珍惜在家門口就能獲得穩定收入、照顧老人孩子的工作機會。”

“我們將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性化的培訓體係和晉升通道。由知微和未來外聘的生產經理,用最直觀、最易懂的方式編寫教材,手把手培訓。設立等級獎勵機製,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和學習動力。工資待遇、福利保障,我們會向沿海成熟工廠看齊,甚至更有競爭力,因為我們的成本結構中,土地和原料本身就具有優勢。”

“更重要的是,”明月的聲音充滿了力量,“我們建這個廠,不僅僅是為了生產桃膠膏,更是想做一個實驗,一個證明: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而產業的核心,在於人。我們想證明,通過科學的引導和投入,本土的力量可以被啟用、被提升,成為企業最穩固的基石。這份凝聚力和社會價值,是在冷冰冰的工業園裡難以獲得的。”

最後,她擲地有聲地說:“顧總,您說的‘梧桐樹’,不能等彆人種好了幫我們引來鳳凰。我決心把公司建在桃花山,就是想和鄉親們一起,親手種下這棵‘梧桐樹’!用現代化的管理、有競爭力的薪酬、清晰的職業前景、以及對這片土地最深的情感羈絆,作為滋養它的土壤和養分。我相信,隻要這棵樹開始紮根、生長,就一定會有鳳凰願意飛來,甚至,我們自己就能培育出本地的‘金鳳凰’!”

明月說完,會議室一片寂靜。曹玉娟和康月嬌眼中充滿了激動和認同,徐知微也向她投去讚賞的目光。

顧盼梅凝視著明月,許久沒有說話。她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專案的商業計劃,更是一個企業家的魄力、遠見和深沉的社會責任感。這遠超出一個簡單投資案的考量,但卻恰恰打動了她。她不知道,蕭明月一個普通農村婦女,一個沒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怎麼會把事情想得這麼透,有如此大的胸懷,她哪裡知道,蕭明月一直就沒停止過學習,而且有些情懷和善良,是與生俱來的。

終於,顧盼梅緩緩開口,語氣中少了幾分審視,多了幾分鄭重:“親手種下梧桐樹……明月,你給了我一個不同於任何商業計劃書的答案。很好,這讓我更想在將來親眼看到,你說的這片土壤,究竟有沒有孕育奇跡的可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