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竅攘諳儀mm8V渙倉 > 221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竅攘諳儀mm8V渙倉 221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石堅山長的揚眉吐氣

當田教習幾乎是連跑帶顛地衝進山長石堅的書房,上氣不接下氣地彙報了“謝文選擇加入崇實”這個驚天好訊息時,正在伏案研究一份水利圖紙的石堅山長,猛地抬起頭,手中的炭筆“啪嗒”一聲掉在了圖紙上。

“你……你說什麼?謝文?那個四院同錄的謝文?選了咱們崇實?”

石堅的聲音因為驚訝而提高了八度,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

他原本對招到這種好苗子是不抱任何希望的,能撿到幾個踏實肯乾的中等生他就心滿意足了。

“千真萬確!山長!”

田教習激動得滿臉通紅,手舞足蹈地描述了當時在四海奇珍坊後院“四院對峙”以及謝文如何“抵住誘惑”選擇崇實的場景。

“……您沒看見青鬆老嚴那張臉,都快黑成鍋底了!白鷺和瀚文那兩位,也是目瞪口呆!咱們崇實,這次可真是揚眉吐氣了!”

“哈哈哈!好!好小子!有眼光!有魄力!”

石堅愣了片刻後,爆發出爽朗的大笑,笑聲震得書案上的茶杯都嗡嗡作響。

他站起身來,在書房裡來回踱步,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這不僅僅是給崇實學院爭取到了一個好苗子那麼簡單!

這簡直是狠狠打了其他三個老家夥的臉!

想到這麼多年,每次四院山長聚會,嚴鬆齡那個老古板總是炫耀青鬆的科舉上榜率,白羽仙那個騷包總是顯擺白鷺學子的詩詞歌賦,連好脾氣的藏書海也會不經意間提起瀚文又收到了什麼孤本秘籍……

隻有他石堅,往往隻能悶頭喝酒,或者硬著頭皮誇幾句自家學子“踏實肯乾”、“於民生有益”,卻總被那三人或明或暗地調侃“不務正業”、“難登大雅之堂”。

雖然他們四人私交其實不錯,畢竟是同屆進士,又一同執掌書院多年,頗有幾分“相愛相殺”的意味,但這種常年被“壓製”的感覺,實在憋屈!

今天,終於讓他石堅扳回一城!而且是在最核心的生源質量上!

“快!為民!”

石堅停下腳步,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立刻準備最高規格的入學文書!要用最好的灑金箋!我親自蓋章!明天一早就給謝文小友送去!免得夜長夢多!還有那個叫謝吉利的娃娃,既然也考上了,文書一並準備好,彰顯我崇實一視同仁!”

他已經能想象到,下次四院山長聚會時,他該如何“輕描淡寫”地提起這件事,然後欣賞那三個老家夥精彩的表情了!光是想想,就覺得通體舒暢!

第二天一大早,
田為民果然親自將兩份製作精良、蓋著山長大印的入學文書送到了四海奇珍坊後院。

文書上寫明,次日便正式開課。

由於四海奇珍坊距離崇實學院極近,步行不過十分鐘,謝文和謝吉利自然都選擇了更為自由的走讀。

事實上,四大學院九成以上的學子都住在學院的齋舍裡,並非書院齋舍條件多好,恰恰相反,四大學院的齋舍條件都頗為一般,崇實學院的齋舍是十二人一間,青鬆書院稍好,也是十人一間,因為大多數學子家在外地,隻有約一成的學子,或是雲槐縣本地人,或是家境優渥在附近租賃了院落,才會選擇走讀。

這也側麵說明瞭前來雲槐縣求學的學子甚多,不是四大學院不夠寬敞,齋舍不夠多,而是求學的學子太多,再多的齋舍也要擠滿了人,人一多,齋舍的用水問題就尤為突出,學子們平日裡洗漱都是排著隊進行的,想要方便也是必須排隊等待,萬一一個齋舍裡有某些合不來的,有腳氣的,打呼嚕的同窗,那就更加折磨人了。

對於謝文來說,住在齋舍最大的不便就是無法隨時進入空間。

而對謝吉利而言,放著謝大虎那寬敞舒適的員工宿舍不住,去擠十二人一間的嘈雜齋舍,顯然也不是明智之舉。

於是,兩人順理成章地成了崇實書院少數的走讀生。

在學院的日子過得很快,轉眼到了正月二十八,月底是四大學院統一規定的休沐日,假期直到下月初一。

謝文和謝吉利便搭著村裡來送木炭的牛車,返回桃源村。

現在桃源村的三輛牛車明顯不夠用,隔兩日就得拉一趟木炭進縣城交給謝秋實售賣,平時牛車在村子裡也沒閒著,拉木材,石料,鐵礦石、土方之類的就沒消停過,這事謝長河也早就在理事會上提出來過

會議上,謝長河拿著小本本,條理清晰地分析:“各位理事,眼看著開春後,村裡不少人家都要陸續起青磚房了,到時候拉青磚、運粘土,對牛車的需求會更大。現在修橋工地上石料運輸也主要靠牛車。我擔心,就這三輛車,根本週轉不過來,肯定會耽誤大事。我建議,從公賬撥款,再多購置幾輛牛車,最好能做到專車專用。”

謝廣福聽到這個建議,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和讚賞。

他看向謝長河,心裡暗道這小子,最近進步神速啊!不僅能看到問題,還能提前預見未來的需求,並提出解決方案!確實是個可造之材!

不過,他覺得謝長河的方案還可以更完善一些。

謝廣福接過話頭,補充道:“長河這個提議很好,想到了點子上。不過,既然要買,咱們眼光就放長遠一點。不僅要滿足木炭和青磚的運輸,還要考慮到其他專案和未來的需求。”

他掰著手指頭算道:“首先,專供磚廠和炭窯的牛車,肯定要買,保證生產不受影響。其次,以後的果園建設、現在的橋梁工程,都需要牛車幫忙,再者,未來村裡的公共建設、應急事務,也得預留牛車。這樣算下來,刨去磚廠和炭窯那邊的牛車之外,其他需求就要增加六輛。”

他頓了頓,提出了一個新思路:“但這六輛車是村裡的固定資產,不能光投入不產出,我的想法是,除了保證村裡公用,平時若有村民急需,比如紅白喜事、大宗貨物運輸,可以低價租用,收取些腳力錢,這也算是給公賬增加一項進項。”

最後,他丟擲了一個惠及村民的福利計劃:“另外,咱們再專門改裝一輛牛車!雲槐縣每逢帶二、五、八的日子是趕大集的日子,也是村裡人去雲槐縣最多的時候。咱們就弄一輛‘公交牛車’,專門在這些趕集日,定時定點接送鄉親們往返村裡和雲槐縣。收費嘛,象征性地收一兩文錢,就是個意思,主要為了方便大家。車夫的工錢,由公賬支出。”

謝裡正捋著鬍子,仔細聽著,越聽越覺得有意思。

如今村裡公賬豐裕,確實應該做些惠及鄉親的好事,也能提升理事會的威望。

他當即拍板:“廣福考慮得周到!就按你說的辦!買十六輛新牛車!十輛用於生產,五輛村裡備用,一輛用作趕集專車!這事長河你牽頭去辦,儘快把牛車買回來!”

謝長河聽到自己的建議被採納並完善,還要委以重任,激動得連連點頭:

“裡正爺,廣福叔,你們放心!我一定把這事辦好!”

就這樣,桃源村的“交通運輸業”即將迎來一次大規模的升級擴容。

牛車的軲轆聲,彷彿也預示著桃源村前進的步伐,將越來越快,越來越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