竅攘諳儀mm8V渙倉 226
雷厲風行的謝會長規劃桃溪村
桃溪村人口共計八十戶,三百五十六口人,其中壯勞力約一百二十人。
謝廣福看完基礎資料,走到祠堂一塊大木板前,用炭筆畫了起來。
“橋快修好了,以後交通方便了,咱們緊靠清川河,這是天大的優勢!咱可以在合適的河灘位置,挖魚塘!不用太大,先弄個兩三畝試試。魚苗我可以去幫大家聯係,養好了,自家吃能改善夥食,賣錢就是一筆收入!”謝廣福說完,木板上已經畫好草圖,魚塘的位置就在清川橋不遠處。
“清川河的河灘地,土肥水足,不能荒著!馬上開春了,村裡組織人手,把能開墾的河灘地都開出來,種上生長快、需水多的作物,比如蔬菜、瓜果,到時候可以供應縣城市場!”
“之前趙叔和我說,村裡留了一塊深水田沒有分下去,現在屬於村裡的集體田,那麼這塊田之後的規劃,我當時的建議是種蓮藕,這件事還沒有弄出章程就暫時擱置。”
“村裡那些緩坡地,尤其是清川河邊上那一大片不適合種糧的,統一規劃出來,等時機成熟,引進好品種的果樹苗,搞大型果園!這是長遠收益。”
“以後村裡年輕人有願意學本事的,把自己感興趣或者擅長的告訴趙大俊,讓他登記在冊,好方便以後咱們村的年輕人外派學習,咱們桃溪村要發展,不能隻靠力氣,還得有技術!”
“趙大俊,以後村裡的賬目,無論大小,都要記得清清楚楚,定期向全村公佈。讓大家心裡有本明白賬,乾起活來纔有勁頭!”
“參考桃源村,以後村裡的集體勞動,實行積分製。乾得多,乾得好,掙的積分就多,年底分紅或者兌換物資就多!公平公正!”
“補充一點,村裡的種子,包括菜種和咱們下個月的糧種都不要自己去買,桃源村的糧種已經定下來從四海奇珍坊購買,桃溪村也是同樣的,都從四海奇珍坊買入,我知道大家夥困難,所以第一批種子,我謝廣福可以先墊上,大家寬裕了,就把銀子給到趙大俊,由趙大俊跟進這件事。”
謝廣福一邊說,一邊在木板上畫出簡單的示意圖,條理清晰,目標明確。
他指出的每一條,都結合了桃溪村的實際,看得見,摸得著,讓村民們覺得不再是空想,而是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目標,而且謝廣福還自掏腰包借給他們村糧種,這樣的事情簡直就是活菩薩行為。
一群人正要竊竊私語,盛讚謝廣福的睿智和大義,謝廣福卻沒給他們這個機會。
“光說不練假把式!”
謝廣福最後大手一揮,“理事會今天就算正式乾活了!
現在,第一項任務:田大力、田水生、栓子,你們三個立刻帶幾個人,跟我去河邊和灘塗地,咱們現場把魚塘和菜地的位置定下來!趙叔,你帶人開始準備挖塘、整地需要的工具!趙大俊,開始登記能出工的人數!”
雷厲風行!
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謝廣福的作風瞬間感染了所有人。
“好!”
“聽謝會長的!”
“乾活去!”
桃溪村的村民們,彷彿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以前迷茫的眼神霎時間充滿了乾勁和希望。
田大力和趙栓子本來今天是要在謝廣福家幫工建房子的,今天也集體請了假回來參加村建理事會,他們兩個現在可是村裡和謝廣福、謝三河最熟的兩人。
從兩人最初給謝廣福家翻地到蓋竹樓再到現在建青磚庭院,他們每一次都在。
所以謝廣福指使他們乾活也是輕車熟路了,兩人也逐漸習慣了謝廣福雷厲風行的做事模式。
在謝廣福的帶領下,新成立的理事會成員和各路牽頭人,立刻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
謝三河跟在師父身後,他第一次如此直觀地感受到,知識和規劃的力量,竟然可以如此迅速地改變一個村莊的精神麵貌。
桃源村新購置的十六頭壯牛和十六輛板車,如同十六個剛剛入伍的新兵,給桃源村帶來了蓬勃的生氣,但也帶來了一個甜蜜的煩惱——沒地方安置。
村裡以前隻有三頭老牛,隨便拴在樹下就能湊合。
現在一下子多了十六頭“精壯勞力”,總不能還讓它們風餐露宿。
磚廠那邊雖然有空置的倉庫可以臨時應急,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而且離村民居住區較遠,管理不便。
謝長河作為具體管事人,立刻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他揣著小本本,再次找到了謝裡正。
“裡正叔,咱們那十六頭新牛,現在擠在磚廠的倉庫裡,不是個辦法。”
謝長河開門見山:“牛棚得趕緊建起來,還得規劃好停放板車的地方。另外,廣福叔上次說的,要設一個專門趕集日接送鄉親的‘公交牛車’,車夫也得儘快定下來,方便大家出行。”
這些事若是放在三個月前,謝裡正聽到又要花錢搞建設,肯定得皺半天眉頭,掰著手指頭算半天賬。
但今時不同往日,村裡的公賬因為磚廠和炭窯的銷售,變得前所未有的充盈。
謝裡正如今批起銀子來,底氣足了很多。
他捋著鬍子,爽快地說:“長河啊,你說得對!牛是咱們村的重要家當,不能虧待了。牛棚要建,就建得結實點、寬敞點!你馬上找廣福,畫個牛棚的草圖和具體位置,剩下的那些,需要多少人工、材料,你算好了儘快報上來,我批條子!車夫的事也好辦,就在村裡招,要老實可靠、趕車技術好的,工錢就按……按每天四十文算,你看怎麼樣?”
謝長河連忙點頭:“哎,好!裡正叔,我這就去辦!”
他一邊應著,一邊心裡忍不住有些感慨地搖頭苦笑。
這真是“村裡富,辦事易”啊!
想當初,村裡想修條像樣的路,漢子們辛辛苦苦乾一天的三十文工錢都是咬牙應下的,現在建牛棚、招車夫這樣的事,裡正叔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同意了。
短短幾個月,村裡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
然而,這種“大氣”僅限於村裡的公共建設。
當涉及到私人事務時,謝裡正立刻又變回了那個精打細算、嚴守規矩的裡正。
打個比方,你要是問謝裡正為什麼遲遲不買青磚蓋房子,那謝裡正一定橫眉怒目的懟你:
蓋房子不要銀子麼?
那些人工,青磚,瓦片,石灰,石料、木材那樣不要花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