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竅攘諳儀mm8V渙倉 > 288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竅攘諳儀mm8V渙倉 288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運力緊張,果園嫁接

產業重心的轉移,自然也帶來了運力的重新分配。

黑金炭這邊空閒出來的牛車,自然而然地被調配到了需求暴漲的磚瓦廠。

但即便如此,運力依然捉襟見肘。

村裡的牛馬車站,如今成了最忙碌、也最“火藥味”十足的地方之一。

王老五和他三個兒子,負責協調管理著全村十九輛牛車,每天天不亮,這裡就擠滿了各個工地、磚廠、炭窯、果園來取車的負責人。

“王老五!我們磚廠今天得出五萬磚給到村裡,最少要十輛車輪運!”

“王叔!果園那邊嫁接的樹枝和工具今天必須運上山,勻兩輛車給我們吧!”

“王大哥,炭窯雖然不往縣城拉了,但木頭還得拉啊,我們要搞庫存,不能一輛都不給吧?”

“老五,學堂工地等著上梁呢,牛車什麼時候能安排去秋笙家運梁木?”

王老五被吵得一個頭兩個大,他又不識字,也不能拿著本子登記,全靠腦子記,每天早晨牛馬車站這邊,他嗓子都快喊啞了:

“排隊!都排隊!一個個來!磚廠要十輛?沒有!最多七輛!果園兩輛……炭窯一輛……學堂……唉,王耿、王川、王也,你們三個看看棚裡的牛都吃好草料沒有啊,吃好了先讓磚廠的拉走……”

王老五感覺自己就像在走鋼絲,無論如何分配,總有人不滿意,總有無儘的運輸需求無法滿足。

自己的三個兒子也沒閒下來過,除了趕集日他們三個要送村民去雲槐縣趕大集,平時三人每天上午都要去牧場那邊割牧草回來牛馬車站囤著,下午還要打掃牛棚裡麵的衛生,晚上還要喂牛,檢修馬車。

實在是,人也忙,牛車也忙。

終於,在一次因為牛車調配問題,導致磚廠出貨延遲,差點耽誤了大事之後,王老五徹底坐不住了。

他風風火火地找到正在村委樓工地協調材料的謝長河,一屁股坐在旁邊的青磚堆上,摘下草帽,露出汗涔涔的額頭,開始大倒苦水:

“長河!長河大管事!我這差事沒法乾了!”

王老五拍著大腿,聲音裡滿是疲憊和焦躁:“全村就十九輛牛車!磚瓦廠要,各大工地要,果園要,就連隔壁桃溪村也過來說要花銀子雇咱們的牛車!我就是把牛累死,把車跑散架,也伺候不過來這麼多祖宗啊!”

他掰著手指頭算給謝長河聽:“你看看,磚瓦廠那邊,現在產能上來了,每天光往各家各戶運磚運瓦,至少就得七八輛車才轉得開!村裡十幾處同時開工的房子,哪家不要拉磚拉木料?學堂、祠堂、村委樓,哪個不是吞材料的巨獸?還得應付趕集日……十九輛車?再來十九輛都不夠分!”

王老五抓著頭發,一臉懇求地看著謝長河:“長河,你得幫我想想辦法!趕緊跟理事會申請,再多買些牛車回來吧!在多招幾個長工,再不增加運力,咱們村這飛速發展的勢頭,非得被這牛車軲轆給卡住不可!我保證,隻要牛車和人到位,我老王絕對把這些牲口和車輛都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一點不浪費!”

謝長河看著王老五焦急的模樣,又看了看工地上堆積如山的材料,自然知道他所言非虛。

這甜蜜的“負擔”,正是桃源村蓬勃生機最真實的寫照。

他拍了拍王老五的肩膀,沉聲道:“王叔,你彆急,這事我記下了。下回再開理事會,我一定提出增購牛車和擴充運輸隊的事!咱們村的發展,絕不能卡在運輸這一環上!”

另一邊,被精心打理過的廢棄果園裡,此刻正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李月蘭、萬寶娘和王雙雙三位已經係統學習過嫁接技術的婦人,各自帶領著一組娘子軍,正緊張有序地進行著果樹的嫁接工作。

之前謝長河組織人清理過果園的雜草、修剪了果樹老枝,如今這片果園清爽了許多,也為嫁接降低了難度。

園子裡老樁的品種主要以蘋果、梨、櫻桃為主,杏、棗、桃、李、山楂、柿子胡亂的點綴其間。

雖然分佈得淩亂了些,但好在都是些皮實耐寒的樹種,露天過冬毫無壓力。

李月蘭和娘子軍們做嫁接培訓的時候也科普了一些網上學來的果樹的基礎知識,現在,娘子軍們也都知道這片村裡的果園隻要管理得當,明年她們就能嘗到新嫁接品種的果子,當然,這也隻是嘗個鮮,並不是豐產到能隨便吃。

後年才能見到像樣的果子,三年後就能迎來豐產期!

所有人都鉚足了勁,心裡都盼著這片果園能成為桃源村繼磚瓦、黑金木炭之後的又一棵“搖錢樹”!

果園裡,三組娘子軍都在認真的按照李月蘭培訓的方式嫁接,謝長河來送午飯送工具的時候還經常能聽到她們叮囑的吆喝。

“這第一要緊的,就是刀要快!削麵必須平滑得像鏡子一樣!”

“看見沒?就得這樣一刀成!絕對不能來回‘補刀’,那會留下毛茬,活不了的!削麵越長,裡麵那層綠色的接觸麵就越大,成活率才高!”

這是一組李月蘭的聲音。

“瞅見沒?這兩邊皮裡麵那條綠線和白線交界的地方,必須對得嚴絲合縫,像縫衣服似的,得成一條線!”

“老話講這叫‘皮對皮、骨對骨’,道理是一樣的。兩邊至少得對上一半,這‘血脈’才能通,養分才能送過去!”

這是二組萬寶孃的聲音。

“綁的時候得用巧勁!”

“這裡,得留出個小豆子那麼大的空當,不能綁死了,不然芽子冒不出來,就叫‘悶芽’了,前功儘棄!綁完第二天,大家都檢查檢查,要是纏綁的麻繩上看不到細細的水珠,那就說明綁鬆了,得拆開重接!”

“從削好接穗到綁結實,最好就在喘幾口氣的功夫裡完成!老把式說‘一炷香內成三刀’是有道理的!月蘭嫂子說了,這刀口在外麵晾久了,風一吹就乾巴,超過九十息,裡麵水乾了,成活率就嘩嘩往下掉!”

這是三組王雙雙的聲音,她悟性高,李月蘭教學的時候,她是最認真聽的一個,此時她一邊催促著第三組的年輕媳婦和姑娘們,一邊動作飛快地削穗、切口、對齊、綁縛,一氣嗬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