竅攘諳儀mm8V渙倉 364
淮月樓的《桃源春曉圖》
謝裡正連忙上前一步,臉上笑開了花:
“缺,太缺了!石山長您有所不知,我們這鄉下地方,能識文斷字的本就少,想請位坐堂的先生難如登天。若大人能為我們引薦德才兼備的先生,那真是我桃源村全體孩童之福,全村感激不儘!”
謝廣福也笑著補充,語氣誠懇:“石山長請放心,我們絕不會虧待了先生。束脩定然從厚,此外,學堂裡還提供單獨的居舍,窗明幾淨,一應生活用具俱全,保證讓先生們住得舒心。若先生家眷願意同來,我們定是把他們當成桃源村的村民相待。”
石堅聽著這誠意滿滿的承諾,心中更為篤定,撫須笑道:“好,好!有二位這番話,石某便放心了。我確有幾位移情山水、醉心教書的老友,待我回去便修書與他們分說。想必他們得知有此世外桃源般的治學之地,還有如此周全體貼的安排,定會欣然前來。”
一番話,說得眾人皆大歡喜,彷彿已經能看到未來學堂裡書聲更盛的景象。
隨後,眾人又參觀了已然成型的祠堂與氣派的村委樓,對其中兼顧傳統禮製與實用功能的設計同樣讚不絕口。
隊伍最後的目的地,是沈硯的淮月樓。
還未走近,便被那獨具匠心的三層樓閣吸引。
白衡這幾日收到展風派人送來的一應開業物品,已將淮月樓內部佈置得雅緻不凡,韻味十足。
踏入一樓大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平整光潔的青石板地麵,中間靠牆處設著一方造型簡潔的木製總台。
總台背後的牆上掛著謝秋芝專門為淮月樓大堂而設計的《桃源春曉圖》。
畫上是現代新中式水墨風格,既保留了傳統國畫的寫意與留白,又在色彩和構圖上更具現代感,與客棧的整體裝修風格高度統一。
以淡墨渲染出桃源村標誌性的、雲霧繚繞的青翠山巒,清川河如一條玉帶蜿蜒其間。一片盛放的桃花林,花雲灼灼,隱約可見淮月樓掩映在花樹之後,雖然現在的桃源村並沒有桃花林,但謝秋芝賦予了畫作一絲“未來可期”的期待感。
整體畫作營造出一種寧靜、豐足、和諧且充滿希望的意境。
這幅畫不僅是裝飾,更是桃源村的“視覺名片”和淮月樓的“無聲地圖”,向每一位抵達的客人直觀地傳遞此地的核心景觀與文化意象。
承景帝都忍不住讚歎道:“此畫可算得上是淮月樓的點睛之筆,讓客人在踏入這裡的一瞬間,便能沉浸於其所營造的獨特氛圍之中,妙啊!”
連沈硯也頷首稱許:“一畫覽儘桃源精髓,芝芝有心了。”
大堂左右分割槽明確,左側擺放著敦實的八仙桌,右側擺放的並非傳統擁擠的方桌,而是些造型彆致、看似隨意卻暗合章法的桌椅組合,其間點綴著綠植盆景與水墨屏風,既有新中式的簡約風骨,又很好的保證了隱私。
沈老太君環顧四周,隻覺處處妥帖,她臉上笑意加深,對著身旁的長公主輕聲道:
“難怪硯兒執意要在此地建客棧,這一踏入桃源村,老身這心情啊,沒由來的就鬆快了許多,這淮月樓的景緻格局,也實在是過於舒心了一些。”
在謝廣福的引導下,大家夥第一次登上了淮月樓三樓——沈硯的私人領域。
三樓需通過一道獨立的樓梯抵達,與樓下完全分開,確保了絕對的私密。
頂樓並非尋常的尖頂瓦簷,而是被設計成了一個帶庭院的小彆墅。
踏入三樓,首先是一個佈置溫馨的客廳,明式傢俱線條流暢,棉麻布料觸感舒適,灰、白、米色的主調點綴著靛青與赭石,整體雅緻而舒適。
書房與臥室同樣延續了這種風格,簡約而不失格調。
但最讓人驚歎的,是連線客廳的那個大露台。
露台地麵鋪著防滑地磚,一側設著石桌石凳,另一側甚至還擺放著竹製搖椅和一個固定的燒烤台。
角落裡錯落有致地種植著充滿野趣的花卉,新搭的葡萄架已抽出嫩芽,可以想見夏日裡濃蔭蔽日的愜意。
站在這頂樓平台,視野豁然開朗。
清川河如玉帶環繞,千畝良田阡陌縱橫一片金色的喜意,遠處的桃源村炊煙嫋嫋,磚廠、炭窯依稀可見,更遠處是正在開發的桃溪村果園。
整個桃源村的生機與煙火儘收眼底,美不勝收。
“妙極!妙極!”
承景帝再次忍不住讚歎:“登高望遠,心懷大暢!淮清,此樓觀景之妙,皆因這平台設計啊,朕......我竟不知,屋頂尚可作此用途!”
謝廣福笑著解釋:“尋常屋頂僅作遮風擋雨之用,我們設計將它平整利用,以堅固的木材與磚石構建平台護欄,既安全,又憑空多出了一方觀景、休憩、甚至待客的天地,可謂‘寸土尺金’。”
長公主撫著露台的護欄,感慨道:“春看花海,夏賞稻浪,秋觀蘆雪,冬覽河月……硯兒,這哪裡是客棧,分明是一處桃源洞天啊!竟是比你的荷園還要愜意上幾分。”
石堅更是目光灼灼地看著清川河邊那一排排倉庫和饅頭窯,還有近處的大水車以及挖好了地基的磨坊工地,顯然心思又飛到了那些民生產業上。
“謝先生,可否帶我等去河邊那磚瓦廠瞧瞧?還有那水車,上回來去匆匆,都沒能好好靠近瞧一瞧那水是如何流到磚瓦廠的。”
承景帝也來了興致,當即提出:“此等利民巧器,自然要去近處看看!”
沈老太君已在搖椅上坐下,愜意地眯起了眼,對著欲邀她同往觀看水車的承景帝“耍賴”道:
“老身累了,不想走了,我就在這裡看看景色,吹吹風,等你們回來。”
大長公主和皇後也覺腳酸,幾人便決定留在這舒適開闊的頂樓小憩,靜候村宴開始。
謝鋒留下山哨一半精銳護衛在淮月樓,便跟著皇帝一行人下樓,前往下一個考察點。
與此同時,桃源村口的牛馬車站也迎來了好幾批手持淮月樓開業名帖的貴客。
齊安帶著一眾去年參與過“打裡正”事件的官員們再次踏足此地,心情與上次已截然不同。
秦嶽和燕七等主動要求來湊熱鬨的玄策衛精銳也相繼到達,村口一時間熱鬨非凡。
石堅本就專注於民生產業,他對那座堅固的清川橋、規模可觀的磚瓦廠、正在建設的石灰木炭廠以及規劃中的磨坊極為關心,問了許多細節,例如磚窯的爐火控製、石灰的燒製用途、磨坊的動力傳動等。
謝廣福一一解答,其中蘊含的標準化生產、資源迴圈利用、水利綜合開發等現代思維,讓石堅如獲至寶,連連追問。
謝廣福的每一個構思都引得承景帝讚不絕口,不停地誇桃源村實乃大寧朝楷模之村。
眾人正在打好地基的磨坊工地上展望未來藍圖時,謝長河匆匆跑來傳話:
“廣福叔,裡正爺,還有各位貴客,宴席快要開始了,月蘭嬸子請大家入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