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將往事釀成詩 第十七章
-
一次頗具影響力的國際設計沙龍在倫敦舉行。
許南笙和程以謙共同署名提交的一組概唸作品,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作品裡那種破碎與重建的美感,絕望中迸發的生命力,打動了在場的幾位資深評審和買手。
“很特彆,很有力量。”一位頭髮花白的時尚評論家這樣評價。
這份突如其來的關注,像一束光,照進了兩人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
回去的路上,程以謙一邊開車,一邊平靜地提出了那個盤旋在兩人心頭已久的想法:“南笙,有冇有考慮過,我們自己做?”
許南笙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自己……做品牌?這是她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接下來的幾天,他們進行了數次深入的溝通。
理念出奇地一致——他們都不想做浮於表麵的時尚,而是想打造一個能傳遞情感、講述故事的品牌。
最終,“新生”這個詞被確定為核心,旨在用設計語言,詮釋經曆破碎後,如何重新拚湊起更堅韌的自我。
分工也迅速明確:程以謙利用他積攢的行業資源和冷靜的頭腦,負責商業規劃、供應鏈管理和所有對外事務;許南笙則完全專注於創意,主導設計方向。
籌備初期的艱難接踵而至,資金捉襟見肘,合適的代工廠難以尋覓。
程以謙幾乎動用了所有的人情關係,四處奔走洽談。
而許南笙則把自己埋進了工作室,一遍遍修改設計圖,反覆推敲麵料和工藝,力求在有限的預算內達到最極致的效果。
那些日子,工作室的燈常常亮到深夜。
程以謙處理完郵件,會默默煮一杯熱牛奶放在許南笙手邊;許南笙攻克了一個技術難點,也會第一時間興奮地拉著他討論。
疲憊是真實的,但那種為了共同目標並肩奮鬥的充實感,沖淡了辛苦。
他們的首個小型係列,最終在一家租用的畫廊裡,以非正式的沙龍秀形式釋出。
冇有華麗的佈景,隻有簡潔的燈光和音樂。
當模特穿著那些承載著痛苦、掙紮與最終和解的衣物走出來時,台下出現了短暫的寂靜,隨即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獨特的視覺語言和深刻的情感內核,成功吸引了多家專業媒體的報道。
第二天,他們接到了第一個正式的商業訂單,來自一家以挑剔著稱的精品買手店。
看著郵件裡的訂單確認函,許南笙久久冇有說話。程以謙走到她身邊,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
許南笙抬起頭,眼眶有些發紅,但嘴角卻努力向上彎起,露出了一個真切的笑容。
那笑容裡,有著如釋重負,更有著破土而出的希望。
程以謙也笑了。
他在慢慢地走進她的生活,有時會在她連續工作後,強硬地拉她出去散步,沿著河畔吹著風,慢慢散步。
有時會在週末的早晨,帶著剛剛烤好的的巧克力曲奇來到她的公寓,美其名曰吃點甜食可以補充靈感。
許南笙笑得眉眼彎彎,冇有拒絕,畢竟甜品總是能帶來愉悅的心情。
在他日複一日的陪伴下,那段黑暗過往帶來的窒息感,似乎在一點點消退。
她的話漸漸多了起來,偶爾也會跟他聊起一些學生時代的趣事。
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在不知不覺間變得越來越親密。
工作室裡常常能看到他們頭碰頭討論方案的身影,聽到他們因為一個想法不謀而合而發出的輕快笑聲。
新的生活,帶著忙碌和希望的暖意,正朝著許南笙撲麵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