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河畔,她說不想官配 第34章 生意
接連十天趙僖過得水深火熱,整個人瘦了一大圈,若非趙大富這位堂叔拿捏著火候,趙僖連三天都撐不過去。
趙僖早出晚歸,許婦的搓繩大業如火如荼,十天內婆媳倆靠著簡易的木托搓了近二百裡長的各類繩子,配著許婦指導祖宅的人編織的袋子,能裝滿滿一車,隻等明天送趙僖去縣學讀書,順道送去蘇雲的鋪子。
次日一早,許婦領著便宜兒子和趙大富父子走上了去縣城的道路。
許婦打扮的很樸素,臉也被幕笠遮擋大半,讓人看不清年紀。
趙大富父子老民裝扮,顯得老實巴交。
而趙僖黑瘦的脫了相,若非穿著學宮服飾,活脫脫一個河工人士。
記憶中許婦僅來過縣城三次,一次是從外界進屹縣,兩次為兒女定娃娃親,屹縣對她來說很陌生。
檢驗了憑證,幾人順利進城,先送趙僖進學宮,又到蘇雲家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趙大富父子從蘇雲鋪子過來接許婦往回趕,老馬的速度並不快,趕回村子已是傍夜時分。
趙大富父子送許婦到院外,留下二十金匆匆離開。
麻布袋子有例可依,蘇雲提前結算了錢,許婦分成六金三,加上祖宅做的草袋子,趙大富湊整給了二十金。
十天的貨售出了半年的收益,許婦稍稍客套一番也就收了。
大不了以後再補,何必在小錢上計較。
許婦進屋周茹還沒吃飯,婆母第一次出門,她心裡空落落的。
見婆母回來,周茹連忙將鍋裡煨著的吃食端出來。
周茹沒問賣出多少錢,許婦還是將事情大概說了一遍。
自家的錢還未結算就有二十金,結完那得有多少,周茹激動的算不過來。
許婦說了一句沒出息,要將錢遞給周茹收著,周茹忙說她要帶著孩子,家裡的大事小情都要婆母操持,她再把著錢不像話。
許婦當著周茹的麵放好錢,吩咐周茹早些休息,自己才梳洗打理自己上床睡覺。
忙了兩天,山路跑了百餘裡,雖說沒用腳走路,但疲憊還是止不住,一覺睡到大天亮。
醒來已是日上三竿,周茹正坐在桃樹下搓薯麻絲,臉上消了腫嘴角也沒了火泡,迎著陽光顯得明豔動人。
蹲在廚屋外的牆角,許婦呲著牙洗漱完,就著鹹菜喝了碗粥。
吃飽喝足,開始乾活。
把一個個木盆內泡好的麻絲撈出來控水,又掐著周茹搓開的麻絲按進盆裡,蓋上石板,將水添滿。
婆媳倆各乾各的,有一搭沒一搭閒聊,等大寶小寶哄騰,許婦就讓周茹停下來看著。
中午吃飯前,兩人將明天要搓的麻絲都泡到木盆裡。
秋收完地裡種上耐寒的種子,村裡也清閒下來,村長家包了山上所有的薯麻桿,老郎中帶著木匠篾匠教村裡人編籃子,等村民手熟了籃子多了,一塊拉縣城去賣大錢,不用村民零零散散的自己去賣。
至於老趙家的姑爺要抽兩成,那都不叫事兒,彆說人家願意分孃家一半,全給孃家了關村裡人啥事,總比自己背著筐挎著籃跑縣城賣強。
有個穩定的地方賣,村民再也不怕白跑百十裡山路,哪敢眼紅趙僖家,萬一惹了人家,老趙家的姑爺不收他們的籃子咋辦。
下午趙大富家的倆兒子送麻皮過來,許婦正踩著搓繩機。
等兩人把麻布抱到屋簷下,許婦招呼兩人過來。
“二孃。”
“回去跟你爹講晚上給兩匹馬加點料。”
村裡忙活了半個月,上午她去看了一眼,大大小小合格的籃子有四五百個,差不多可以裝大半車子,是時候讓村民們見到錢了,順便將練手的東西處理掉。
“你三爺那邊挨家挨戶算算做多少了,都收上來。明天我再跑一趟縣裡,往後你們跟著你爹跑。”
叫兩人幫著量搓好的麻繩,幾人將麻繩搬上車,許婦才放兩人回家。
一輛車上三個人,路上沒碰到山匪路霸,屹縣對轄區治安管理很嚴,隻要有地方上報,武備處的殺才們必定追根溯源斬草除根。
擦黑進城,幾人都累的不行,貨物都沒卸就吃了點東西睡了。
第二天早上蘇雲急著去卸貨,許婦也跟去了。
天剛亮商鋪前就擠了不少人,應該是蘇雲提前放了風聲。
兩人見前門堵住了,隻好轉到鋪子後麵。
進了門,許婦見東西卸的差不多,就叫來趙大富。
“小雲來,你大叔家秸稈袋草袋各三百,秸稈袋四銅,草袋五銅,二十七金。這兩種袋子年前就不送了。”秸稈袋草袋蘇雲鋪子自己用,加上這次送來的足夠鋪子用到年後:“麻袋一千五百個,一個一銀二,一百八十金,抽兩成餘下加二十七金合一百七十一金。”
蘇雲複算一下,數目沒錯。
“娘這邊兩股繩二百裡,一裡二金五,三股一百五十裡,一裡三金,五股一百裡,一裡四金,七股五十裡,一裡五金,合計一千三百五十金。”錢數看似很大,其實很便宜,一根十米的粗晾衣繩在縣裡吃碗清湯麵的錢,也就是沒有成本,不然掙不了多少錢:“薯麻算買村裡的,算上咱家和你叔家的人工,餘下你我一人六百。”
嶽母做的繩緊實不易散,即便泡進水中曬乾後和新的沒兩樣,上次送的險些不夠賣,蘇雲感覺錢拿得有些燙手。
許婦暗暗腹誹,說好錢兩家分,推來讓去的,有毛病吧。
不容蘇雲推拒,許婦直言錢是給趙姰的,堵住蘇雲。
“竹筐竹籃有大有小,竹筐二百一,大的二銀四銅小的二銀合四十八金,竹籃三百七,大的一銀六銅小的一銀四銅合五十八金,共計一百零六金。”
竹製品的前道工藝繁瑣,為了使村民進行製作的物品更具競爭力,許婦在村民製作物品時增加了烘培印染工藝,很多小的物件這次一個也沒有拿來,隻送來幾種大的竹筐竹籃試水。
接近市場價一半的售價和優良的品質,許婦等人認為今天蘇家商鋪的銷售量一定好到爆,一旦這邊的返響不錯,從明日返回村子後,往後村民製作的竹製品將供應全縣,搶占所有鄉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