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親妹妹被賣,我轉身打敗極品奶奶 > 393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親妹妹被賣,我轉身打敗極品奶奶 393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老張頭的機遇

在狀元鎮這片土地上,存在著所謂的“狀元財”。

就說東順李家村一輩子靠趕牛車拉客艱難維持生計、日子過得頗為拮據的老張頭,自從不知因何緣故狀元鎮的名號在外廣泛傳開之後

南來北往的遊客數量漸漸增多,然而老張頭那牛車生意卻並未見起色,原因在於客人要麼是徑直前往鎮裡傳聞已久的狀元舊居,要麼是四處探尋打聽此地有啥特色之處,根本沒人樂意慢悠悠地乘坐牛車晃蕩。

某一日,老張頭在鎮口蹲守了好半晌也沒能接到一位客人。

卻瞧見幾個遊客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般團團轉。

經過詳細詢問之後才得知,他們是特意前來沾染狀元之氣,期望能給自家孩子購買一些帶有“狀元”寓意的小物件,可無奈的是,整個鎮上僅有兩家售賣油鹽醬醋的雜貨鋪,連一件像樣能夠稱得上紀念品的東西都沒有。

其中一位女遊客頗為惋惜地講道:

“要是能夠有印著狀元詩的書簽,或者帶著書香氣息的吃食,哪怕價格貴上一些,也是願意購買的啊!”

老張頭將這話原原本本、絲毫不差地學說給閨女以及兒媳聽。

那腦子活絡的兒媳秀蓮,當即便果斷做出決定:

“爹,咱們彆再繼續趕牛車了,去租一個門市房用來開雜貨鋪吧!遊客想要啥東西,咱們就售賣啥東西!”

到了第二天,秀蓮便找到李四丫,將她位於鎮中心處於閒置狀態的小門麵租了下來,經過一番簡單的收拾之後,

“狀元鎮便民雜貨鋪”就此開張營業。

可沒過幾日,難題就如同不速之客一般來臨了。

店裡所售賣的東西與彆家毫無差異,遊客僅僅逛上一圈便轉身離開,根本留不住人。

老張頭看著店裡堆積如山的醬菜、果乾之類的貨物,憂愁得夜晚都難以入眠。

就在這天傍晚時分,放學歸來的孫子,背著“春風得意馬蹄疾”這般的狀元詩,搖頭晃腦地從店門口緩緩經過,秀蓮突然之間眼前一亮,大聲說道:

“爹,咱們給這些東西換個名字試試看吧!”

於是,夫妻倆便連夜展開忙活,把經過精心醃製的脆瓜取名為“狀元醬瓜”,

將晾曬之後的桃乾、蘋果乾叫做“及第果脯”,采用裁成方形的油紙進行包裹,而後又去請鎮上教書先生寫下“狀元鎮特產”這樣的紅紙條並貼上上去。

秀蓮還仔細琢磨,用粗麻繩把果脯串成串兒,命名為“連中三元”,將糯米糕蒸製成毛筆的形狀,稱作“筆鋒糕”。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一番改動之後,生意瞬間便火爆起來。

遊客們手持包裝精緻的特產,挨個打聽名字背後的由來,聽著老張頭講述那些狀元的傳說故事,都紛紛爭相購買,說是要帶回去給自己家孩子討個好彩頭。

甚至有一位前來旅遊的老教授,還特意給他們提出建議:

“既然這是狀元鎮的特色產品,不妨在包裝上麵印上幾句簡易的狀元詩,這樣會顯得更具文化韻味兒。”

老張頭和秀蓮聽到這建議之後,趕忙依照去做。

心靈手巧的秀蓮,又把家裡織就的粗布製作成小布袋,印上“金榜題名”“前程似錦”之類的字樣,用來盛裝特產,既環保又美觀好看。然而,新的問題卻又悄然冒了……

這天晚上,當老張頭視線落在雜貨鋪後院那閒置著的三間空房時,腦海中忽而如閃過一道靈光般有了主意;

隨後,他與秀蓮共同行動起來,將空房仔仔細細收拾得乾乾淨淨,為窗戶糊上帶著精美暗紋的窗紙,於每個房間精心掛上一幅由本地書生親手書寫的狀元詩,還在床頭擺放上一小碟寓意頗好的“狀元醬瓜”作為迎接客人的特彆禮物,並將這處精心打造之地取名為“狀元居”民宿。

秀蓮每日在天還未亮時,便起身運用本地特有的糯米和紅棗製作“狀元糕”,同時用蓮子與百合用心熬製“及第粥”,目的是能讓前來的客人在一早即可品嘗到蘊含著美好寓意的本地獨特風味。

隨著時間推移,“狀元居”生意愈發紅火起來,然而麻煩卻像不請自來的訪客一般找上了門。

鄰村有人眼見他們在這生意中獲取收益,便也跟風開設了一家所謂的“狀元特產店”,這家店竟原封不動照搬了他們的名字以及包裝樣式,並且還暗地裡悄悄壓低產品價格。

老張頭見此氣得止不住直跺腳,可秀蓮卻趕忙好言相勸:

“爹,咱可不能跟他們一味地比價格高低,要比就得比實在的地方。”

於是,她特意禮請鎮上經驗豐富的老手藝人,在特產包裝之上燙印下獨一無二的狀元印鑒,又著手將民宿的院子悉心打理成一座精緻的小花園,在園中種上象征高潔品格的梅花以及代表堅韌氣節的竹子,再配上典雅的石桌石凳,使得客人能夠愜意地在院子裡輕聲吟誦狀元詩、悠然喝茶聊天。

更為讓人倍感驚喜不已的是,那位先前提出建議的老教授,帶領著一群熱愛文化的愛好者前來此處居住。

他們不僅積極主動幫老張頭對狀元鎮流傳的民間傳說進行細致整理,而且還耐心教秀蓮製作一款新奇的點心——

“詩箋酥”,這種點心是將酥餅巧妙製作成詩箋的模樣,並且在上麵運用可食用色素精心印上簡短且富有詩意的狀元詩句。

如此一來,這些滿含濃鬱文化味兒的特產,順理成章成為了遊客們到達此地的必買物品,甚至有不少人特地拜托他人從遙遠的外地前來購買。

時至今日,老張頭再也無需如往昔那般趕著牛車操勞奔波了。

他的雜貨鋪在白天售賣著品類五花八門的狀元特產,到了晚上民宿裡則是燈火通明,他與秀蓮以及閨女三人整日忙碌得腳幾乎都無法沾地,與此同時,存摺上的數字如同芝麻開花般一天天不斷往上漲。

當有遊客好奇詢問他為何能夠將生意做得如此成功之時,老張頭麵帶笑容地回答道:“並非是咱自身有多聰明絕頂,實則是沾了狀元鎮的福氣,更是得益於遊客們心中那期盼美好的心意。

咱做生意始終堅持不糊弄人、絕不摻假,用心把每一樣東西都做得誠意滿滿,如此,日子自然而然也就紅火起來啦——這所謂的狀元氣,追根溯源其實就是踏踏實實地過日子,憑借自己的誌氣把生活過好啊!”

在那之後,老張頭還發揮牽頭引領作用,成立了鎮上的特產合作社,毫無保留地將製作狀元係列吃食的方法教授給鄉親們,還對產品進行統一包裝、嚴格把控統一品質,使得整個狀元鎮都借著這股良好風氣,過上瞭如狀元那般令人風光羨慕的好日子。

第408

狀元鎮的喜點

在那狀元鎮,清晨的青石板路剛剛被晨露以一種溫潤的方式悄然潤過,而“巧味齋”那扇朱漆的木門也在一陣吱呀聲中被緩緩推開,此時隻見娟兒係著那藏青碎花圍裙。

用手將一塊“狀元及第”的鎏金招牌掛到了門楣之上,她的指尖輕輕撫過那有著細膩紋理的木頭,眼裡滿滿都是笑意,隨後說道:

“杏花,把昨日已經晾好的糯米粉從後廚櫥櫃裡搬出來,咱們今天嘗試著做新的糕點。”

於後廚之中,杏花正踮起腳努力夠著櫥櫃上那精緻的瓷盆,在聽到娟兒所言後,便脆生生地回應道:

“來了大嫂!”她紮著利落簡潔的丸子頭,袖口被高高地挽起,露出了那沾了一點點麵粉的手腕,繼續說道:

“這糯米粉我可精心篩了三遍,絕對細得就像天上柔軟的雲朵。”

娟兒臉上帶著笑意接過了瓷盆,她的指尖撚起一撮糯米粉,然後緩緩湊到鼻尖輕輕嗅聞,接著說道:

“在駙馬府學習手藝之時,廚娘經常會提到,好的食材必須先過‘鼻關’這道關鍵的工序,隻有這糯米粉沒有任何雜味,纔能夠配得上用來製作狀元糕。”

說著她舀起一些紅糖與糯米粉進行仔細地拌勻,手腕在輕輕轉動的過程中,那些粉粒便簌簌地落了下來,又接著講道:

“加紅糖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味道,而且那紅氣也十分討喜,趕考的書生看到之後,心裡首先便會亮堂三分。”

杏花蹲在旁邊看著她揉麵,麵團在娟兒那溫暖的掌心之下被揉得光潤如同美玉一般,她忍不住伸手戳了戳,開口問道:

“姐,這糕是不是要蒸得方方正正,纔可以與‘狀元及第’這個響亮的名頭相匹配呀?”

“正是這個道理。”

娟兒一邊回應,一邊取出桃木印模,然後在麵團上輕輕壓下,

“你瞧瞧這印章,是我專門托手藝精湛的木匠照著古籍上麵的樣式刻製而成的,等到用朱紅印泥一蓋,是不是顯得特彆有精氣神。”

隨後她將印好的糕餅依次碼進蒸籠裡麵,水汽嫋嫋地緩緩升起,漸漸地漫出了那股清甜怡人的香氣。

自巧味齋在狀元鎮聲名大噪走紅之後,南來北往絡繹不絕的遊客幾乎將門檻都踏破了。

就在這天午後,幾個身著長衫彰顯文人氣質的書生在門口駐足停留,其中一人手指著櫥窗裡麵的糕點,滿臉好奇地問道:

“老闆,這‘及第卷’模樣如此彆致,裡麵是什麼餡料呀?”

娟兒此時正為剛出爐的筆鋒酥精心點綴著黑芝麻,聽到這話後抬眼露出一抹笑意,伸手拿起一塊書卷模樣的糕點遞了過去,說道:

“公子不妨嘗嘗看,這裡麵是蓮子、百合以及芡實這些食材,可都是清潤滋補效果特彆好的。”

她的指尖輕輕捏著糕點的邊緣,然後緩緩掰開,接著說道:

“你瞧這餡料十分飽滿,外皮也特彆軟糯,寓意著‘滿腹經綸’,趕考路上吃這麼一塊,也算是圖個下筆有神的好兆頭。”

書生咬了一口糕點,眉眼就此舒展,這般感歎道:

“果然有著清甜且不膩的美好滋味啊!要知道我等明日便即將要去赴京趕考啦,而如此帶著好彩頭的糕點,必須得多買上幾盒不可!”

同行那幾個人聽聞此言後,紛紛附和起來,刹那間櫃台前便熱鬨非凡起來。

一旁忙著打包的杏花,以其手腳麻利的動作,將糕點放入那油紙袋裡,隨後又仔細地係上紅繩說道:

“公子你就放心好啦,我們家一直都是采用古法製作糕點,每日就僅做這麼多數量,定能保證其新鮮程度!”

她不由想起今早天還未亮之時,就跟著娟兒開始和麵,此刻指尖彷彿還殘留著做筆鋒酥所用黃油的香氣呢——要知道那筆鋒酥啊,得反複地揉搓方可做出毛筆所具備的韌勁,隨後再點上黑芝麻當作筆鋒,看起來簡直栩栩如生。

沒過幾日之後,鎮上規模最大的“狀元客棧”掌櫃前來找上門,一進得門來便拱手並滿臉笑容地說道:

“娟兒老闆啊,你家所製作的喜點如今已然成為鎮裡的招牌啦!我心裡想著把狀元糕以及筆鋒酥都列入客棧的早餐選單之中,好讓住店的客人皆能嘗嘗這份美好彩頭,你覺得此事怎麼樣呢?”

彼時娟兒正在教授新收的徒弟阿玲如何雕花,聽到這話之後,放下手中正拿著的竹刀回應道:。“王掌櫃你實在是太客氣啦,若能讓更多人品嘗到咱們所做的糕點,那對我而言可是一種榮幸呢。”

接著她手指著案台上剛剛雕好的蓮花酥,繼續說道:

“不過呢我這裡可有個規矩,那便是食材必須保證新鮮,製作過程絕不能偷工減料,這可是咱們巧味齋的根基所在啊。”

阿玲雙手捧著雕花模具,眼神極其專注地學著印模的操作,嘴裡這般說道:

“師父曾經講過,做糕點這件事其實就和做人一樣,心意是必須要藏在其中的。”

她小心翼翼地把模具按在麵團之上,均勻地使著力道,最終印出的“狀元及第”字樣清晰又端正。

王掌櫃聽到這些話後,連連點頭應道:

“那是自然是如此啦!客人吃著你家的糕點,再聽著咱們狀元鎮流傳的典故,這般旅途才會顯得更有一番滋味呀。”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巧味齋的名氣變得越來越大,常常有遊客專門為了喜點而來到此處。

在這天清晨時分,天僅僅隻是剛矇矇亮而已,娟兒和阿玲便已然在後廚開始忙碌起來,蒸籠裡麵散發出來的甜香混合著清晨的光線,一直飄出了半條街道。

阿玲一邊揉著麵,額角滲出細密的汗水,一邊問道:

“師父啊,咱們每天就隻做兩百份糕點,會不會實在太少了些呢?好多客人來得晚了都根本買不到呀。”

娟兒往蒸籠裡麵新增著木柴,那火苗映照得她臉頰微微泛紅,她這般回答道:

“要知道慢工才能出細活嘛。你瞧這狀元糕,要是蒸的時辰哪怕差了一刻,那就不會具有軟糯的口感;還有那筆鋒酥,黃油的比例要是多了一分,吃起來就會感覺到膩味啦。”

她隨即拿起一塊剛剛出爐的狀元糕,輕輕地吹了吹氣,繼續說道:

“這就如同那些狀元們辛辛苦苦苦讀十年一樣,少了一分堅持都是不行的,做糕點同樣也得如此,用料足夠、心意誠懇,才能讓大家記掛在心裡呀。”

就在說話的這個時候,門口處傳來了遊客發出的讚歎聲音,有人高高舉著剛買到手的糕點正在拍照,也有人對著那塊“狀元喜點,名不虛傳”的匾額嘖嘖稱奇——那塊匾額可是上個月幾位成功考上功名的書生特意送過來的,其鎏金的字跡在陽光……

蒸籠再次掀開,熱氣氤氳中,朱紅的“狀元及第”印章格外醒目,甜香漫過青石板路,成了狀元鎮最動人的煙火氣,也藏著娟兒最樸實的心願——用一塊糕點,送一份祝福,讓每一個品嘗到的人,都能感受到藏在食材裡的誠意與溫暖。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