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126章 林建軍的“技術護城河”
1958年冬,軋鋼廠的精密加工車間裡,空氣裡彌漫著切削液的味道,一台嶄新的“數控鏜床”正在高速運轉,金屬碎屑像銀色的雪花,簌簌落在收集槽裡。林建軍盯著顯示屏上的引數,“主軸轉速3000r\\/min,進給量0.15mm\\/r”,這是鉻鉬合金鋼應用於機床主軸的首次試生產,加工精度穩定在0.005mm以內,比蘇聯進口裝置的標準還高出0.002mm。
“成了!”技術員趙小剛激動地攥緊拳頭,手裡的遊標卡尺差點掉在地上,“林科長,這主軸的剛性測試資料出來了,比普通鋼材的使用壽命提升了50%,完全符合軍工機床的要求!”
林建軍的嘴角終於露出一絲笑意。為了這一天,他熬了三個多月,從鉻鉬的配比調整到熱處理工藝優化,每一個引數都經過上百次試驗,係統獎勵的“鉻鉬合金鋼配方”隻是基礎,真正的突破在於將實驗室資料轉化為工業化生產的穩定工藝——這纔是彆人搶不走的“技術護城河”。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機床的轟鳴聲中響起,帶著明確的成果判定:
【“鉻鉬合金鋼機床主軸”試生產成功,標誌著宿主在“特種鋼材應用”領域形成“技術壁壘”,觸發“不可替代性”效應,工廠對宿主的技術依賴度提升至70%。】
【獎勵發放:“高強度鋼焊接缺陷檢測圖譜”(含x射線探傷標準);“軍工機床精度校準手冊”;獲“一機部技術評審專家”資格(可參與國家重大專案評審)。】
一股成就感湧上心頭,林建軍拍了拍趙小剛的肩膀:“通知質檢科,按最高標準驗收,合格的主軸直接送軍工車間裝配,下個月的‘60式裝甲車’生產線就靠它們了。”
他走到車間的公告欄前,那裡貼著一張“技術革新光榮榜”,他的名字赫然在列,旁邊標注著“鉻鉬合金鋼應用——填補國內空白”。廠長劉建國特意在名字下方畫了紅線,批了一行字:“向林建軍同誌學習,把技術牢牢抓在自己手裡!”
這不僅是榮譽,更是護身符。在“大躍進”的狂熱裡,多少工廠為了“放衛星”虛報產量,唯有軋鋼廠的軍工車間,靠著實打實的技術突破,穩穩占據著“重點保障單位”的位置,這其中,林建軍的技術貢獻功不可沒。
【叮!】
【“技術權威”形象鞏固,觸發“政治庇護”效應:上級對工廠的“躍進指標”考覈適當放寬(因軍工任務優先),宿主因“不可替代性”獲得“容錯空間”,可拒絕非必要的形式主義任務。】
林建軍剛走出車間,就看到生產科的老張急匆匆跑來,手裡拿著一份“躍進指標表”,臉上帶著為難:“林科長,廠長讓各車間報‘年底衝刺產量’,咱們……是不是也得往上提提?”
“提多少?”林建軍接過表格,上麵的“當前產能80噸\\/月”被人用紅筆圈住,旁邊寫著“建議120噸”。
“至少100噸吧,不然……”老張的話沒說完,但意思很明顯——怕被說“拖後腿”。
林建軍在表格上寫下“90噸”,理由欄填得清清楚楚:“鉻鉬合金鋼熱處理需24小時恒溫,無法壓縮工時,超額將導致硬度不達標,影響軍工驗收。”他把表格遞回去,“你跟廠長說,這是最大產能,多一噸都保證不了質量。”
老張看著那行理由,歎了口氣:“也隻有你敢這麼寫。”他拿著表格走了,腳步卻比來時輕快——有林建軍這句話,他也好跟廠長交差。
林建軍的“技術護城河”,不僅是過硬的工藝,更是敢於說“不”的底氣。在這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這份底氣比任何口號都更有力量。
【叮!】
係統的提示音帶著行為分析:
【宿主通過“技術引數”成功拒絕不合理指標,“技術權威”的“政治免疫”功能啟用,工廠高層預設其“實事求是”的生產節奏,觸發“良性互動”模式。】
訊息傳回四合院時,閻埠貴正蹲在門口,往煤堆裡摻鋸末——這是他琢磨出的“省煤法子”,能多燒兩天。聽到王師傅說林建軍又搞出了“新技術”,連廠長都讓著他,手裡的鐵鍬頓了頓:“這小子,是把技術玩成了鐵飯碗啊。”
他看著中院賈家緊閉的門,心裡盤算著:秦淮茹昨天去街道申請“特困補助”被拒了,理由是“有勞動能力,不符合條件”;傻柱的夜班補助被扣了一半,說是“食堂效益不好”;易中海的咳嗽聲越來越重,卻捨不得去醫院拿藥……這院裡,也就林建軍活得最踏實,手裡有技術,家裡有存糧,連兒子林衛國都養得白白胖胖,跟院裡的瘦猴們比,簡直是兩個世界。
【叮!】
係統的提示音捕捉到閻埠貴的心理活動:
【“閻埠貴”對宿主的“技術崇拜”加深,其“生存策略”向“技術依附”傾斜(通過資料交換獲取庇護),對四合院“內鬥”的參與度降至10%。】
林建軍回四合院取“x射線探傷儀使用手冊”時,正好撞見秦淮茹從傻柱家出來,手裡拿著半塊窩頭,臉上帶著屈辱的紅。看到林建軍,她像被針紮了似的,慌忙低下頭,快步往家走,連腳步聲都透著慌亂。
傻柱站在門口,對著牆根抽煙,看到林建軍,把煙頭摁滅在地上,悶聲說:“她快斷糧了,棒梗餓得起夜……我就剩這點了。”
“你自己決定就好。”林建軍的語氣平淡,“但記住,救急不救窮,填不滿的坑,彆硬填。”
傻柱的肩膀顫了顫,沒說話,但林建軍看出他眼裡的鬆動——那點“不好意思拒絕”的心思,正在被持續的消耗磨得越來越淡。
賈張氏從窗戶縫裡看到這一幕,往地上啐了口唾沫,罵罵咧咧地縮回炕角。她最近又開始偷鄰居的煤,被閻埠貴抓了現行,被迫幫著閻家占廚房的灶台,心裡憋著一股火,卻不敢再鬨——林建軍上次處理賈東旭事故的狠勁,她還記得,真把人惹急了,自己怕是連撫卹金都保不住。
【叮!】
【“四合院人物行為收斂”,宿主的“技術權威”形成隱性威懾,各角色對“越界行為”的風險評估提升,觸發“自我約束”效應。】
【“訓禽”進度:99%,僅剩“極端生存壓力下的鋌而走險”風險未清除。】
林建軍取了手冊,鎖好耳房,轉身離開時,看到易中海背著藥包從外麵回來,咳嗽得直不起腰。老頭看到他,渾濁的眼睛亮了亮,張了張嘴,想說什麼,最終還是搖了搖頭,蹣跚著回了屋。
林建軍知道他想說什麼——無非是想讓自己在廠長麵前“美言幾句”,爭取點額外的醫療補助。但他沒打算插手,規矩就是規矩,易中海的工齡和貢獻都有記錄,按規定來最公平,濫開特例,隻會讓更多人鑽空子。
走出四合院,寒風卷著雪沫子打在臉上,林建軍卻覺得心裡踏實。他去供銷社給蘇嵐買了兩尺藍布,想給她做件新棉襖,又給林衛國買了個撥浪鼓(用工業券換的),小家夥最近長牙,總愛啃東西。
“林科長,您也來趕集?”供銷社的售貨員笑著打招呼,“您那技術真神了,聽說軍工局都來人考察了,想把您的鉻鉬合金鋼技術推廣到全國呢。”
“隻是做了該做的事。”林建軍接過布包,心裡清楚,這“技術護城河”不僅護著自己,也護著工廠的軍工訂單,護著那些靠紮實技術吃飯的工人,在這個狂熱的年代裡,守住了一塊“實事求是”的陣地。
【叮!】
【“技術推廣”事件觸發,宿主獲得“國家技術進步獎”提名,係統獎勵“特種鋼材國際標準對照手冊”(含美、蘇、德三國技術引數),為後續“國際接軌”奠定基礎。】
回到家,蘇嵐正在給林衛國織毛衣,小家夥坐在搖車裡,抓著林建軍做的不鏽鋼小玩具,咯咯笑得正歡。“今天廠裡來人了,說要給你記一等功。”蘇嵐抬起頭,眼裡閃著驕傲的光,“還說要給咱們分套新家屬樓,帶陽台的那種。”
“新樓不急,先把技術吃透。”林建軍把藍布放在桌上,拿起毛衣針,笨拙地想幫忙,卻把線團弄散了,惹得蘇嵐又氣又笑。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工廠的方向傳來隱約的機器轟鳴,那是鉻鉬合金鋼生產線在加班,為“60式裝甲車”趕製零件。四合院的方向一片寂靜,隻有偶爾傳來的咳嗽聲和算盤聲,像被風雪困住的困獸,在狹小的天地裡掙紮。
林建軍知道,“大躍進”的餘波還未平息,即將到來的困難時期會更加嚴峻,四合院的矛盾也會在生存壓力下重新爆發。但他不再擔心,鉻鉬合金鋼鑄就的“技術護城河”,既能抵禦外界的風浪,也能護住家裡的溫暖,這就足夠了。
【叮!】
【“技術護城河”構建完成,宿主在工廠的“不可替代性”達到90%,獲得“軍工係統技術顧問”終身資格,可參與製定《國家特種鋼材標準》。】
【“訓禽”進度:99%,四合院“禽獸”已無法對宿主構成實質威脅,僅剩“極端環境下的生存衝突”待清除。】
林建軍抱著林衛國,看著他亮晶晶的眼睛,突然想起給兒子取的名字——“衛國”。保衛國家,不僅是扛槍打仗,更是在自己的崗位上,把技術做硬,把日子過穩,讓腳下的土地,真正長出希望。
雪還在下,但精密加工車間的燈光亮得耀眼,像黑夜裡的航標,指引著踏實前行的方向。而那座困著“禽獸”們的四合院,終將在時代的風雪裡,慢慢顯露出各自選擇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