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69章 係統發布第二階段任務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69章 係統發布第二階段任務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954年3月的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軋鋼廠新建實驗室的玻璃窗,落在林建軍攤開的藍圖上。圖紙上密密麻麻的線條勾勒出“超高壓鍋爐管”的截麵圖,標注的引數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這是國家156個工業援建專案中,由蘇聯專家主導的重點工程配套件,也是林建軍最近攻關的核心目標。

他手裡捏著一把特製的遊標卡尺,正測量著一根剛試製出的樣品管。管壁薄如蟬翼,卻能承受每平方厘米300公斤的壓力,這在三個月前還隻是係統獎勵藍圖上的理論資料,如今已在他和試製小組的手中初具雛形。

“林技術員,蘇聯專家到了。”門口傳來小張的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瓦西裡教授說,想看看咱們的最新成果。”

林建軍放下卡尺,擦了擦手上的機油,眼底閃過一絲期待。瓦西裡是蘇聯頂尖的冶金專家,上週剛到廠,帶來了莫斯科鋼鐵研究院的最新資料,兩人就“金屬晶粒細化”技術爭論了三次,每次都能碰撞出新的思路。

實驗室裡,瓦西裡正對著那根樣品管嘖嘖稱奇,藍眼睛裡滿是驚歎。他操著生硬的中文,手裡揮舞著放大鏡:“難以置信!你們用這麼簡陋的裝置,能達到如此精度!林,你的熱處理工藝比我們的標準流程更高效,這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優化了冷卻速率。”林建軍指著旁邊的記錄板,上麵是密密麻麻的溫度曲線,“在650c時采用等溫淬火,比連續冷卻更能控製晶粒尺寸,這是係統……哦不,是我們反複試驗得出的結論。”他差點順口說出係統的存在,連忙改口。

瓦西裡湊近看了半晌,突然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天才的想法!林,我已經向莫斯科發了電報,建議邀請你參加今年的國際冶金會議。你的技術,應該讓全世界看到!”

林建軍心裡一動。國際會議意味著更前沿的技術交流,或許能接觸到西方國家的最新研究,這對突破技術封鎖至關重要。他剛想道謝,腦海裡突然響起一陣不同於往常的係統提示音,帶著金屬共鳴般的厚重:

【檢測到宿主技術能力達到“行業領先”標準,第一階段任務圓滿結束。】

【現啟動第二階段核心任務:“嶄露頭角”(1954年—1957年)。】

林建軍的動作頓住了,藉口去拿資料,走到實驗室角落,集中精神接收係統資訊。眼前的虛擬麵板上,金色的任務標題格外醒目,下麵分列著三個核心目標:

1

主導至少一項重大技術革新

——要求:在1956年前完成“超高壓鍋爐管”國產化,技術指標超越蘇聯同類產品,應用於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的動力車間。

——獎勵:“特殊合金配方庫”、“國際技術專利申請綠色通道”。

2

徹底解決四合院產權糾紛

——要求:清除賈張氏、易中海等人對房屋的覬覦,通過法律手段確立永久產權,必要時可申請“軍工配套人員住房優先權”。

——獎勵:“四合院房屋擴建許可證”、“街道辦特殊事務處理許可權”。

3

為國家工業化提供關鍵技術支援

——要求:參與至少兩個156項援建專案的技術攻關,培養10名以上能獨立操作的技術骨乾。

——獎勵:“國家特殊津貼(每月50元)”、“解鎖特殊地點長期簽到功能”(含蘇聯專家駐地、軍工試驗場等)。

林建軍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第二階段的任務目標更具體,也更具挑戰性,尤其是“特殊地點長期簽到”功能,意味著他能穩定獲取尖端技術資源,這比零散的獎勵更有戰略價值。

【叮!檢測到宿主對任務的深度理解,觸發“新手福利升級”。】

【臨時獎勵:“瓦西裡的技術筆記(未公開部分)”——包含蘇聯專家對中國工業現狀的私人評估及改進建議。】

一股資訊流瞬間湧入腦海,是瓦西裡在筆記本上用俄文寫下的批註:“中國工人有驚人的毅力,但裝置精度不足製約了成果轉化……建議優先改進量具製造工藝,這是所有精密加工的基礎。”下麵還附著幾頁手繪的量具校準示意圖,比公開資料詳細十倍。

“林,在想什麼?”瓦西裡走過來,遞給他一杯冒著熱氣的紅茶,“是不是擔心會議的事?我已經幫你申請了翻譯,費用由專案經費承擔。”

“謝謝您,教授。”林建軍回過神,接過茶杯,指尖傳來溫暖的觸感,“我在想,我們的量具精度確實還有提升空間,您的筆記裡提到的校準方法,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

瓦西裡眼睛一亮,顯然沒料到他能注意到這些細節:“你看過我的筆記?哦,一定是小張……那部分內容我本想下週討論時再拿出,看來我們想到一起去了!”他拉著林建軍走到繪圖板前,拿起粉筆開始演算,“你看這裡,當溫度波動超過±5c時,量具的熱脹冷縮誤差會呈指數增長……”

兩人討論得入了迷,窗外的陽光漸漸移到正午,實驗室裡隻剩下粉筆劃過黑板的“沙沙”聲。這種純粹的技術交流讓林建軍暫時忘記了四合院的紛擾,也更清晰地認識到第二階段任務的意義——他的戰場早已不侷限於軋鋼廠,而是整個國家工業化的浪潮。

下午回到四合院時,夕陽正給青磚灰瓦鍍上一層金邊。中院裡,易中海正坐在小馬紮上,給幾個老人講“尊老愛幼”的道理,眼角餘光卻頻頻瞟向林建軍的耳房,帶著難以掩飾的複雜情緒。

林建軍知道,這是賈張氏被拘留後,易中海第一次在院裡“公開活動”。老頭大概是想重新鞏固自己的權威,順便試探他的態度——畢竟,在多數鄰居眼裡,他這個“後起之秀”已經隱隱動搖了易中海“一大爺”的地位。

“建軍回來了?”易中海率先開口,臉上堆起慣有的溫和笑容,“聽說你們的高壓管試製成功了?真是年輕有為啊。”

“運氣好而已,離不開廠裡的支援。”林建軍淡淡回應,腳步沒停,徑直走向自己的門。他現在沒功夫應付這些虛與委蛇,係統任務裡“徹底解決產權糾紛”的字眼還在眼前閃爍,必須儘快行動。

剛走到門口,就看到閻埠貴鬼鬼祟祟地從牆角探出頭,朝他招手:“建軍,過來一下,有要事。”

林建軍皺眉走過去,這老頭訊息靈通,說不定有什麼新動向。

“我剛從街道辦回來。”閻埠貴壓低聲音,手裡的算盤珠子撥得飛快,“聽到兩個訊息:一是賈東旭因為他媽盜竊的事,被車間調到了夜班,工資降了一級;二是易中海托人打聽‘無主房屋回收政策’,好像還沒死心。”

林建軍心裡冷笑,果然如此。易中海的算計比賈張氏更隱蔽,想用“政策”做幌子,行侵占之實。他拍了拍閻埠貴的肩膀,從口袋裡掏出一小袋水果糖——這是上次軍工驗收時發的福利,正好用來“支付情報費”。

“謝了,三大爺。”林建軍的語氣平靜,“這事我心裡有數。”

閻埠貴接過糖袋,掂量著厚度,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跟你打交道就是痛快。有啥需要打聽的,儘管找我,保證靠譜。”

回到耳房,林建軍反手鎖上門,從保險櫃裡取出那份經過公證處認證的產權檔案。陽光透過雙層玻璃照在紅色的封麵上,“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的燙金字樣格外醒目。他拿起紙筆,開始草擬“房屋保衛戰”的行動計劃:

1.\\t本週內:將產權檔案副本提交廠保衛科和街道辦檔案室,註明“軍工配套人員重要財產,非經本人及廠部雙重同意,不得變動”。

2.\\t下週:請瓦西裡教授出具一份“技術人員住房穩定性對專案影響”的評估報告,提交給市工業局,爭取“特殊保護”資格。

3.\\t長期:培養的學徒中,有兩人住在附近衚衕,可請他們留意四合院動靜,形成“外圍監控”。

寫完最後一筆,他的目光落在窗外。中院裡,易中海還在和幾個老人閒聊,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麵,像是在盤算什麼。林建軍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第二階段的任務,就從徹底清理這些“絆腳石”開始。

傍晚時分,他去車間找李師傅。老鉗工正帶著趙小剛除錯新到的精密車床,看到林建軍,放下手裡的活:“聽說你要去參加國際會議?真給咱們廠長臉!”

“還沒定下來。”林建軍笑了笑,話鋒一轉,“李師傅,想不想帶徒弟一起參與‘超高壓鍋爐管’專案?成功了,說不定能評上‘全國勞動模範’。”

李師傅的眼睛瞬間亮了,黝黑的臉上泛起紅光:“真……真的?我這把老骨頭,還能跟上你們年輕人的腳步?”

“您的經驗是無價之寶。”林建軍遞給他一份技術方案,“您看這部分,關於‘低溫衝擊韌性’的控製,我總覺得哪裡不對,想聽聽您的看法。”

李師傅接過方案,戴上老花鏡,手指在圖紙上點劃著,嘴裡念念有詞。趙小剛和劉衛國也湊了過來,四個年齡跨度從二十到五十歲的工人圍在一起,討論聲漸漸蓋過了機器的轟鳴。

林建軍看著眼前的場景,心裡湧起一股踏實的力量。第二階段的任務雖然艱巨,但他不是孤軍奮戰——有係統提供的技術藍圖,有工廠和蘇聯專家的支援,有並肩作戰的師徒團隊,更有法律和時代站在他這邊。

【叮!檢測到宿主啟動第二階段任務佈局,觸發“士氣提升”效果。】

【獎勵:試製小組全體成員“專注度
15%”;“科技報國積分
200”。】

夜幕降臨,實驗室的燈依舊亮著。林建軍站在窗前,望著廠區裡次第亮起的燈火,遠處的北平城輪廓在夜色中若隱若現。係統麵板上,“特殊地點長期簽到”的解鎖預告閃爍著微光,像是在召喚他走向更廣闊的舞台。

他知道,從接受第二階段任務的這一刻起,他的戰場已經從軋鋼廠的車間、四合院的方寸之地,擴充套件到了國家工業化的宏大版圖。前路或許布滿荊棘,但他手中的技術藍圖、身邊的戰友、以及心中“科技報國”的信念,終將為他劈開一條通往巔峰的道路。

窗外的月光漸濃,照亮了實驗室牆上的標語:“工業強,則國家強。”林建軍握緊拳頭,指尖因用力而微微發白——第二卷的序幕,已經拉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