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106章 蘇聯專家的認可與刁難
深秋的陽光透過新車間的天窗,在鋥亮的軋鋼裝置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林建軍正蹲在一台“1150可逆式軋機”前,手裡拿著千分尺,反複測量著軋輥的徑向跳動——這台從蘇聯引進的大家夥是新車間的核心裝置,也是軍工訂單的“主力軍”,明天蘇聯專家瓦西裡就要來進行最終驗收,容不得半點差錯。
“林科長,瓦西裡教授的專列提前到了,廠長讓您馬上過去一趟。”技術員趙小剛氣喘籲籲地跑過來,藍色工裝的袖口沾著油汙,“聽說他看了我們之前的試生產報告,不太滿意,說‘精度達不到斯大林格勒工廠的標準’。”
林建軍的眉頭微微一皺。試生產報告他看過無數遍,產品精度(公差±0.03mm)完全符合合同要求,甚至比蘇聯提供的參考資料還好0.01mm,瓦西裡這是雞蛋裡挑骨頭。他放下千分尺,擦了擦手上的油汙:“知道了,我這就去。”
廠長辦公室裡,氣氛有些凝重。瓦西裡穿著筆挺的灰色西裝,與車間裡的工裝格格不入,他手裡捏著試生產報告,用生硬的中文說:“林,你們的軋機空載精度很好,但滿載時呢?我懷疑你們的地基沉降不均勻,會影響最終產品質量。”
“教授,我們做過滿載測試。”林建軍拿出一份厚厚的報告,攤開在他麵前,“這是連續100小時滿載執行的資料,徑向跳動始終控製在0.02mm以內,地基沉降量僅0.3mm,遠低於蘇聯規範的1mm限值。”
報告上的曲線圖平滑穩定,每個資料點旁都有技術員和監理的簽字,嚴謹得讓人挑不出毛病。瓦西裡的眉頭擰了起來,手指在“0.02mm”這個數字上反複摩挲,顯然沒料到會是這個結果。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林建軍腦海裡響起,帶著精準的分析:
【檢測到“瓦西裡”因“技術優越感受挫”觸發“權威維護”行為,通過“質疑核心引數”實施刁難,本質是對中國技術人員自主能力的不信任。】
【行為動機:蘇聯技術輸出的“居高臨下”慣性
對“高錳鋼工藝突破”的隱性嫉妒
維護本國裝置的“絕對權威”。】
【應對策略:以“資料說話”,展示充分的實驗證據;適當讓步(接受部分非關鍵調整),保留核心技術自主權;強調“合作共贏”,滿足其“指導者”的麵子需求。】
“資料是死的,人是活的。”瓦西裡最終抬起頭,語氣依舊強硬,“明天驗收,我要親自測試‘軋輥熱膨脹係數’,必須控製在11.2x10??\\/c,這是我們國家坦克炮管的標準,差0.1都不行!”
這個要求遠超合同約定(11.5x10??\\/c),而且熱膨脹係數受材質、溫度控製等多重因素影響,現場測試極難穩定達標。林建軍心裡清楚,這是瓦西裡故意設定的障礙,想讓他們在驗收時出醜,從而掌握後續生產的“指導權”。
“可以。”林建軍沉吟片刻,點頭應下,“但我們需要貴方提供你們的‘熱膨脹測試標準操作程式’,確保測試方法一致,避免誤解。”
瓦西裡顯然沒料到他會答應得這麼乾脆,愣了一下才說:“我會讓助手給你。”
【叮!】
【“適度妥協”策略生效,瓦西裡“刁難預期”部分落空,為後續談判爭取空間。】
【提示:其提供的“操作程式”存在隱藏陷阱(過度強調環境溫度控製),需提前準備應對方案。】
回到車間,林建軍立刻組織技術員研究蘇聯的測試程式,果然發現了問題——對方要求測試環境溫度必須穩定在20c±0.5c,而車間實際溫度波動在18-22c,要達到這個標準,必須臨時加裝恒溫裝置,費時費力。
“科長,這明顯是故意刁難!”趙小剛氣得把程式扔在地上,“咱們的裝置哪樣不是按他們的標準來的?現在又來這套!”
“彆生氣,這是技術博弈的一部分。”林建軍撿起程式,語氣平靜,“通知後勤科,馬上調兩台工業空調來,把測試區域圍起來,溫度控製在20c±0.3c,比他們要求的更嚴,讓他們挑不出毛病。”
他頓了頓,指著程式上的“升溫速率”引數:“重點監控這個,他們沒說,但這纔是影響熱膨脹係數的關鍵。我們按1c\\/min升溫,比他們預設的2c\\/min慢一半,資料會更穩定。”
【叮!】
【“針對性準備”完成,應對方案符合“技術嚴謹性”原則,同時規避對方隱藏陷阱。】
【獎勵:“精密溫度控製演算法”;熱膨脹測試資料準確率提升10%。】
第二天的驗收現場,氣氛緊張得像拉滿的弓弦。瓦西裡親自操作測試儀器,他的助手拿著溫度計,每隔五分鐘報一次資料:“20.1c……19.9c……20.0c……”
林建軍站在一旁,看著軋機平穩執行,顯示屏上的熱膨脹係數曲線始終圍繞“11.2x10??\\/c”小幅波動,完美得像是教科書上的範例。當最後一個資料出來時,連瓦西裡的助手都忍不住低聲讚歎:“太精確了,比我們工廠的測試還穩定。”
瓦西裡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他盯著資料看了足足十分鐘,最終還是在驗收報告上簽了字,隻是筆尖劃過紙麵的聲音格外沉重:“林,你們的技術很出色,超出了我的預期。但軋機的潤滑係統必須用蘇聯的‘m10號潤滑油’,這是規定。”
這是個無關痛癢的要求,林建軍立刻點頭:“可以,我們會按規定采購。”他心裡清楚,瓦西裡這是在找台階下,保住最後一絲“專家權威”。
驗收結束後,瓦西裡卻沒立刻離開,反而提出要參觀高錳鋼履帶板的生產車間。“林,我聽說你們的履帶板磨損量隻有0.3mm?這不可能,我們的標準是0.5mm。”他的語氣裡帶著難以置信的懷疑。
當看到磨損試驗台上幾乎完好的履帶板,以及旁邊的電子顯微鏡照片(馬氏體組織均勻細密)時,瓦西裡的眼睛裡充滿了震驚。他拿起一塊樣品,用手指反複摩挲著光滑的表麵,突然對林建軍說:“我要帶一塊樣品回莫斯科,做成分分析,這太神奇了!”
“教授,這是我們的技術機密。”林建軍禮貌地拒絕,“如果需要,可以通過官方渠道申請技術交流,我們很樂意分享經驗。”
瓦西裡的臉漲了漲,最終還是放下了樣品,深深地看了林建軍一眼:“你很優秀,林。但記住,冶金技術沒有捷徑,中國的工業之路,還很長。”
“我們知道,所以一直在努力。”林建軍的語氣平靜卻堅定,“感謝蘇聯的幫助,我們會在學習的基礎上,走出自己的路。”
【叮!】
【“蘇聯專家驗收”事件圓滿完成,宿主通過技術實力贏得尊重,同時守住核心技術機密,獲“中蘇技術交流”優先參與權。】
【獎勵發放:“蘇聯m10潤滑油國產化替代方案”;“軋機精度保持手冊”;科技報國積分
300。】
送走瓦西裡,廠長劉建國拍著林建軍的肩膀,笑得合不攏嘴:“好小子,給咱們中國人長臉了!瓦西裡在專列上跟我說,你的技術水平,比得上他們的高階工程師了!”
“是團隊的功勞,離不開大家的配合。”林建軍的目光望向窗外,新車間的煙囪正冒著滾滾濃煙,那是軍工訂單的生產訊號。他知道,瓦西裡的認可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會有更多技術壁壘等著突破,但他心裡充滿了信心。
回到家屬區時,天色已暗。蘇嵐正在院裡醃鹹菜,看到他回來,擦了擦手:“聽說蘇聯專家挺難纏的,順利嗎?”
“還行,按資料說話,他們挑不出毛病。”林建軍拿起一塊鹹菜嘗了嘗,鹹淡正好,“以後咱們的履帶板,能用上自己的高錳鋼了,不用再看彆人臉色。”
蘇嵐的眼睛亮了起來:“那太好了!我今天去廠裡,聽人說你們的坦克履帶板,連軍區首長都誇了。”
“還得繼續改進。”林建軍望著星空,係統剛剛解鎖的“鉻鉬合金鋼深孔加工技術”正在腦海裡清晰呈現,“下一步,我們要攻克炮管內膛的精密加工,讓咱們的坦克炮,打得更準,更遠。”
遠處的工廠燈火通明,像一片閃爍的星海。林建軍知道,與蘇聯專家的這場交鋒,不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尊嚴的博弈。在這個百廢待興的年代,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真正挺直腰桿,這比任何外交辭令都更有力量。
四合院的是非早已被他拋在腦後,那裡的算計與糾纏,在國家工業化的浪潮麵前,不過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他的戰場,在車間,在實驗室,在每一個需要用技術實力證明中國力量的角落。
夜漸深,林建軍坐在燈下,開始繪製“炮管內膛加工示意圖”,筆尖劃過紙麵的聲音清脆而堅定,像在為一個民族的工業崛起,寫下鏗鏘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