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120章 閻埠貴的“明哲保身”
1957年的初冬,一場薄雪覆蓋了四合院的青瓦,將往日的喧囂都埋進了寂靜裡。閻埠貴蹲在自家門檻上,手裡的算盤打得劈啪響,眼睛卻透過窗欞的縫隙,死死盯著中院——賈家的門緊閉著,秦淮茹早上出門去工廠上班時,臉上沒了往日的眼淚,隻剩下麻木的疲憊,連跟他打招呼的力氣都沒有了。
“爹,您算啥呢?算盤珠子都快被您撥爛了。”二兒子閻解放背著書包從屋裡出來,看到他這副模樣,忍不住打趣。
閻埠貴停下算盤,白了他一眼:“小孩子家懂啥?我這是在算‘平安賬’。”他壓低聲音,往中院的方向努了努嘴,“看到沒?賈家那攤子,誰沾誰倒黴。你大哥在廠裡聽說了,賈張氏在拘留所裡還不安分,想咬林科長一口,結果被警察訓了頓,連撫卹金都差點給扣了。”
閻解放咋舌:“這麼嚴重?那咱以後得離賈家遠點。”
“還用你說?”閻埠貴敲了敲他的腦袋,“從今天起,院裡的是非少摻和,尤其是賈家的事,問都彆問。林科長那邊……”他頓了頓,算盤又開始響,“保持距離,禮數到了就行,彆想著攀高枝,也彆得罪。”
他心裡跟明鏡似的——賈張氏鬨得越凶,林建軍的態度就越硬,現在全院誰都看得明白,這位技術科長不是好惹的,跟他硬碰硬純屬自討苦吃。至於易中海的“調解”、傻柱的“接濟”,在閻埠貴看來都是“賠本買賣”,遠不如守著自家的三畝三分地踏實。
【叮!】
林建軍正在軍工車間除錯“高強度螺栓試驗機”,係統的提示音突然響起,帶著行為分析的冷靜:
【檢測到“閻埠貴”因“賈家鬨劇警示”觸發“風險規避”行為,通過“家庭成員約束
人際距離控製”實施“明哲保身”策略,將自身與“四合院是非圈”隔離,觸發“理性自保”事件。】
【行為本質:基於“成本-收益”計算的生存智慧,既不參與衝突(避免損失),又不完全疏遠林建軍(保留潛在價值),形成“低風險互動”模式。】
【潛在價值:閻埠貴的“資訊收集能力”(如工廠動態、街道通知)對宿主有輔助作用,可通過“技術資料交換”啟用。】
林建軍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閻埠貴這點心思,他早就看透了。這位“三大爺”精於算計,卻也懂得審時度勢,比起賈張氏的蠻不講理、易中海的和稀泥,這種“明哲保身”反而更省心——至少不會主動惹事。
下午,林建軍去廠圖書館查閱資料,意外發現了幾本1955年的《蘇聯金屬學》雜誌,裡麵有關於“鉻鉬鋼熱處理”的詳細論文,正是他目前需要的。借閱時,管理員說這些舊雜誌本要當廢紙處理,是閻解放(閻埠貴二兒子,在圖書館當臨時工)特意留給他的。
“讓你爹有空來一趟,我給他帶了點東西。”林建軍對管理員說,心裡清楚這是閻埠貴的“示好”——不直接送禮,而是用這種“資訊傳遞”的方式,既保住了麵子,又表達了善意。
傍晚,閻埠貴果然揣著個布包來了林建軍家(廠外平房)。布包裡是他攢了半年的“寶貝”——一本1950年版的《機械工人切削手冊》,紙頁都泛黃了,卻用線仔細裝訂過。“建軍,聽說你在研究高強度螺栓?這書裡有‘螺紋加工精度’的老法子,說不定有用。”他把書遞過去,眼神裡帶著期待,又藏著謹慎。
林建軍接過手冊,翻開一看,裡麵果然有手寫的批註,是關於“絲錐磨損補償”的經驗演算法,比現在的教科書還實用。“三大爺,這書太珍貴了,我不能白要。”他從書架上取下一個牛皮紙袋,“這是我從金屬所借的《低合金鋼焊接工藝》譯文,裡麵有鉻鉬鋼的焊接引數,您讓解放拿去看,對他在圖書館整理技術資料有幫助。”
閻埠貴的眼睛瞬間亮了,接過紙袋時,手指都有些發顫。他翻開看了幾頁,滿篇的專業術語雖然看不懂,卻知道這是“硬通貨”——兒子要是能弄懂這些,說不定能從臨時工轉成正式工。“這……這太貴重了……”
“互通有無嘛。”林建軍的語氣平淡,“您幫我留意廠裡的技術舊報,我有合適的資料也給您留著,不算吃虧。”
“不算!不算!”閻埠貴連忙擺手,笑得眼角的皺紋都擠在了一起,“這是等價交換,公平!公平!”他揣著紙袋,像捧著寶貝似的,腳步輕快地離開了,連平時捨不得用的手電筒都忘了拿。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閻埠貴離開後響起:
【“閻埠貴”與宿主建立“技術資料交換”機製,“低風險互動”模式形成,對四合院“是非乾擾”的遮蔽效果提升10%。】
【行為評估:閻埠貴的“明哲保身”從“消極迴避”轉為“積極避險”,通過“價值繫結”降低自身被波及的風險,生存智慧評級提升至“優秀”。】
【“訓禽”進度:94%,四合院“理性生存者”群體(以閻埠貴為代表)開始形成,降低整體衝突概率。】
林建軍翻開閻埠貴給的手冊,上麵的批註字跡娟秀,不像閻埠貴的手筆。他忽然想起王師傅說過,閻埠貴的老伴年輕時是教會學校的學生,懂英文,這些批註大概是她幫忙整理的。這家人的“算計”裡,倒也藏著幾分過日子的踏實。
訊息傳回四合院時,閻埠貴正給三個兒子“上課”。他把林建軍給的譯文攤在桌上,用戒尺敲了敲:“都給我看清楚了!這就是‘知識’的好處!你爹我為啥讓你們少惹事?因為精力得用在正地方!解放,你把這上麵的引數背下來,去廠裡跟技術員請教,機會是自己掙的,不是盼來的!”
閻解放連連點頭,閻埠貴的大兒子閻解成卻有些不以為然:“爹,林科長現在是紅人,咱跟他走這麼近,會不會被易大爺說閒話?”
“說啥閒話?”閻埠貴瞪了他一眼,算盤珠子又開始響,“易大爺自己都顧不上自己了,還管彆人?我跟你說,這院裡現在誰最靠譜?林科長!他手裡有技術,有工廠撐腰,跟他處好關係,比啥都強。但記住了——隻換資料,不談是非,誰的船翻了,咱都彆伸手撈,撈不好把自己淹了!”
這番話被路過的傻柱聽了個正著。他站在拐角,手裡的空飯盒捏得發白,心裡像被什麼東西堵著——閻埠貴的話雖然勢利,卻比易中海的“道德綁架”實在多了。自己這陣子接濟賈家,到底是幫人,還是把自己往水裡拖?
【叮!】
係統的提示音捕捉到傻柱的心理活動:
【“閻埠貴示範效應”顯現,傻柱的“自我懷疑”加劇,對“無底線接濟”的抵觸情緒提升20%,為後續“覺醒”埋下伏筆。】
閻埠貴的“明哲保身”很快在院裡見了成效。幾天後,街道來統計“困難戶”,賈張氏想讓秦淮茹去申請“額外補助”,拉著閻埠貴想讓他“幫忙說話”,卻被他用“我家也困難”堵了回去。
“三大媽,你看我這賬本。”閻埠貴掏出記賬本,指著上麵的數字,“仨兒子上學,老伴常年吃藥,每月赤字兩毛五,我自己都想申請補助呢,哪有臉幫彆人說話?”他算得清清楚楚,連賈張氏想借他的“困難證明”抄抄都沒答應。
賈張氏氣了個倒仰,卻沒轍——閻埠貴的賬記得比誰都細,街道乾事看了都直點頭,挑不出半點錯處。秦淮茹站在一旁,看著閻埠貴油鹽不進的樣子,忽然明白過來:這院裡,早就沒人願意為賈家的“糊塗賬”買單了。
傍晚,閻埠貴蹲在門口,看著賈家緊閉的門,又看看遠處林建軍家亮著的燈,心裡的算盤打得劈啪響。他知道,這種“明哲保身”不是長久之計,但至少眼下最穩妥。林建軍的技術越來越硬,工廠的軍工訂單越來越多,跟著這種“有硬本事”的人保持距離地“合作”,總比跟著易中海混日子、跟著傻柱當冤大頭強。
他從懷裡掏出林建軍給的譯文影印件,小心翼翼地收進懷裡,又把自己的記賬本翻到新的一頁,寫下:“11月15日,換得‘焊接引數’一份,價值相當於3斤糧票,劃算。”
窗外的雪又開始下了,落在四合院的屋頂上,悄無聲息。閻埠貴打了個哈欠,起身關窗——管他院裡誰哭誰笑,管好自己的賬本,守好三個兒子,比啥都重要。林建軍說得對,技術能煉鋼,規矩能安身,這兩樣,他雖然學不會技術,卻能守住規矩,守著自己的小日子,在這亂世裡,也算一種本事。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夜色中響起:
【“閻埠貴明哲保身”事件穩定,其“風險隔離”策略成功,未被賈家牽連,家庭穩定度提升15%。】
【獎勵:“1958年工業原材料價格波動預測”(對閻埠貴“囤貨計劃”有指導價值);宿主“技術資料獲取渠道”增加(通過閻解放)。】
林建軍站在實驗室的窗前,看著窗外飄落的雪花,手裡拿著閻埠貴給的手冊,上麵的批註在燈光下清晰可見。他知道,閻埠貴的“明哲保身”裡藏著小人物的生存智慧,這種智慧或許不夠高尚,卻足夠務實。在這個即將迎來更多風浪的年代,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惹是非,不當冤大頭,未嘗不是一種清醒。
四合院的“禽獸”們還在各自的軌道上掙紮,而他與閻埠貴之間這種基於“等價交換”的默契,像一層薄薄的冰,暫時凍結了潛在的衝突。至於這層冰能凍多久,林建軍並不在意——他的戰場從不在這方寸小院,而在更廣闊的工業天地,在每一份需要用技術和規矩守護的未來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