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156章 儲糧法的“鄰裡效仿”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156章 儲糧法的“鄰裡效仿”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960年的夏天來得又悶又熱,空氣裡彌漫著潮濕的黴味,牆角的青苔瘋長,連磚縫裡都滲出黏糊糊的潮氣。這樣的天氣最考驗儲糧技術——林建軍站在地窖門口,手裡拿著根溫度計,顯示“18c”,濕度“65%”,正是儲存紅薯乾的最佳條件。

地窖裡整齊碼著十排麻袋,每袋紅薯乾都用草木灰拌過,灰黑色的粉末附著在薯乾表麵,像給它們穿了層防護衣。這是係統獎勵的“防黴儲糧法”:草木灰呈堿性,能抑製黴菌生長,還能吸收潮氣,比單純用稻草鋪墊更有效,實驗資料顯示,這樣儲存的紅薯乾,黴變率能從30%降到5%以下。

“建軍,再翻曬兩袋吧?”蘇嵐抱著林衛國站在窖口,小家夥穿著小肚兜,好奇地扒著麻袋邊緣,想伸手去抓薯乾,“昨天王師傅說,他家的玉米都長黴了,扔了半袋,心疼得直掉眼淚。”

“嗯,今天把東邊那兩袋翻出來。”林建軍拿起木耙,輕輕翻動麻袋裡的紅薯乾,草木灰簌簌落下,露出下麵乾燥的薯塊,“按係統說的,每半個月翻曬一次,每次拌新的草木灰,能存到明年開春。”他特意選了個靠近窖口的位置堆放——這裡最容易被外人看到,是故意留下的“破綻”。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地窖的陰涼裡響起,帶著行為監測的清晰:

【檢測到“閻埠貴”連續三日在宿主家附近徘徊,通過地窖通風口、窗戶縫隙觀察儲糧狀態,其“模仿意圖”達90%,主要關注“草木灰使用比例”“翻動頻率”“堆放間距”三個核心引數,符合其“精打細算”的行為模式。】

【行為本質:災年生存壓力下的“規則內效仿”,不同於賈張氏的“偷竊”,屬於“良性學習”,對四合院“低衝突狀態”有正向作用(減少因儲糧不當導致的饑荒衝突)。】

【應對建議:保持“默許”態度,不主動傳授也不刻意隱瞞,其效仿成功後將增強對宿主的“技術敬畏”,鞏固“以靜製動”的訓禽策略。】

林建軍翻曬完紅薯乾,故意將一把草木灰放在窖門口的石階上,還“不小心”掉落了幾片帶灰的薯乾。剛鎖好地窖門,就看到閻埠貴背著個糞筐從院外走過,眼睛像掃描器似的掃過石階,腳步頓了頓,假意咳嗽著轉身,卻在經過那把草木灰時,偷偷用手指蘸了點,放在鼻尖聞了聞,又飛快地蹭掉,動作隱蔽得像隻偷油的耗子。

蘇嵐看得直笑:“三大爺這是……想學咱們的法子?”

“想學就讓他學。”林建軍拿起水桶,“這法子又不值錢,草木灰誰家都有,能幫他存住糧,院裡也能少點事。”他心裡清楚,閻埠貴的效仿有底線——隻學技術,不越界偷搶,這種“規則內的算計”,反而比賈張氏的胡來更省心。

果然,第二天一早,林建軍去工廠時,看到閻家院子裡曬滿了紅薯乾,上麵也撒著灰黑色的粉末,雖然比例不對(草木灰放少了),但架勢十足。閻埠貴正蹲在地上,用小秤稱草木灰,嘴裡念念有詞:“林建軍用的是‘一斤薯乾拌二兩灰’,我家的少點,一兩五……省著點用,夠拌到秋收了。”

他的三個兒子蹲在旁邊,手裡拿著樹枝模仿林建軍的樣子翻動薯乾,閻解成小聲說:“爹,咱這麼學林家,會不會被說閒話?”

“說啥閒話?”閻埠貴的算盤打得劈啪響,“技術這東西,誰學會算誰的本事!去年他家存的紅薯乾一點黴都沒長,咱家的爛了三成,這就是差距!”他壓低聲音,“學著點,等秋收了,咱用這法子存玉米,能多換五斤白麵!”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閻家翻曬薯乾時響起,帶著效仿效果的評估:

【“閻埠貴效仿”初步成功,其家庭紅薯乾黴變率從30%降至15%(因草木灰比例不足),儲存時間延長1個月,觸發“技術認同”效應,對宿主的“敬畏度”提升至70%,主動減少“占便宜”行為(如借工具按時歸還、兌換物品主動加量)。】

半個月後,林建軍在工廠澡堂碰到閻埠貴,老頭正搓著背,看到他進來,難得地露出笑臉:“建軍,你那草木灰儲糧法真管用!我家的紅薯乾一點黴都沒長,比去年多存了十斤!”他搓著胳膊上的灰,語氣裡帶著試探,“就是……那翻動的時候,是不是得按‘上下左右’的順序?我總覺得中間的還是有點潮。”

林建軍往身上潑水,水珠順著肌肉線條滑落:“間距留夠兩指寬,保證通風,翻的時候從外到內,每次轉半圈,讓每塊薯乾都能曬到太陽。”他沒細說“按係統引數每排間距2.5厘米最佳”,隻給了個容易操作的“兩指寬”標準——點到即止,是保持距離的智慧。

閻埠貴的眼睛亮了,連忙用肥皂在牆上劃了個記號:“兩指寬……外到內……半圈……”生怕忘了。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兩人交談時響起:

【“有限技術交流”強化“良性互動”模式,閻埠貴“技術依賴”提升至65%,主動提出“用自家醃的鹹菜換草木灰使用技巧”,符合其“等價交換”原則,為後續“技術資料共享”埋下伏筆。】

回家的路上,閻埠貴果然拎著一小壇鹹菜送到林建軍家,壇口封著紅布,上麵還貼著張紙條,用毛筆寫著“鹹菜十斤,換儲糧訣竅”。蘇嵐開啟壇子,一股鹹香撲鼻而來,裡麵的蘿卜乾切得整齊,碼得緊實。

“這老頭,還挺講究。”蘇嵐笑著說,“比院裡其他人強多了。”

林建軍拿起一塊蘿卜乾,嚼了嚼,鹹淡適中:“他這是在試探,想建立長期的‘技術交換’關係。”他從地窖裡拿出一張紙,上麵畫著草木灰與紅薯乾的最佳配比圖,“把這個給他,不算泄密,還能讓他欠個人情。”

閻埠貴拿到配比圖時,激動得差點把算盤掉地上,對著圖紙比劃了半天,嘴裡不停唸叨:“原來如此!是草木灰放少了!我說怎麼中間的還潮……”他非要再添兩斤鹹菜,被林建軍攔住了:“下次有技術上的事,互相請教就行,不用這麼客氣。”

這話讓閻埠貴心裡熨帖極了,覺得林建軍不僅技術高,人品也好,比院裡那些偷雞摸狗的強百倍。從那以後,他每天都會去自家糧窖轉轉,按林建軍說的“兩指寬間距”“外到內翻動”操作,看著乾燥的紅薯乾,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閻埠貴優化儲糧方法後響起,帶著階段總結:

【“儲糧效仿”事件產生輻射效應:1

傻柱向閻埠貴請教“玉米儲存技巧”(用乾沙子混合),間接接受林建軍的技術影響;2

秦淮茹嘗試用草木灰儲存野菜,減少浪費;3

四合院因“儲糧不當”導致的爭吵下降40%,生存壓力得到部分緩解。】

秋收前的最後一次翻曬,林建軍在地窖裡碰到了閻埠貴——老頭居然提著桶煤油,說是“按你說的,給木架刷煤油防蛀”,眼神裡的敬佩藏都藏不住。

“建軍,我算是服了。”閻埠貴看著碼得像小山似的紅薯乾,感慨道,“這技術纔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啥都靠譜。”他頓了頓,壓低聲音,“聽說賈老婆子想偷你家的草木灰,被我罵回去了,我說‘林科長的東西也敢動,嫌上次的認錯書貼得不夠久?’”

林建軍笑了笑,沒接話。他知道,閻埠貴的效仿不僅僅是學儲糧法,更是在學一種“踏實過日子”的態度。這種態度像一粒種子,落在四合院的土壤裡,哪怕起初帶著算計的私心,最終也能長出秩序的嫩芽。

地窖外的陽光透過氣窗照進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草木灰的氣息混著紅薯乾的甜香,形成一種獨特的味道,那是災年裡,技術與智慧交織出的、最讓人安心的味道。林建軍看著整齊的糧堆,心裡清楚,守住這些糧食,不僅是守住家人的溫飽,更是守住亂世裡的一份底氣,一份讓鄰裡效仿、讓秩序生根的底氣。

而閻埠貴回家後,把那張配比圖工工整整地貼在糧窖牆上,像供奉神仙似的,每天上香似的看一眼,嘴裡唸叨:“學好技術,餓不著……”這成了他給三個兒子最常說的話,也成了四合院在艱難歲月裡,一道無聲卻堅韌的風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