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37章 蘇聯顧問的認可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37章 蘇聯顧問的認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初夏的陽光透過硝煙,給朝鮮的山巒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林建軍蹲在一輛t-34坦克旁邊,額頭上滲著細密的汗珠,手裡的扳手正隨著他的動作,在發動機艙裡靈活地轉動。

這輛坦克的發動機出了個怪毛病——低溫啟動困難,而且行駛時總會發出“哢噠哢噠”的異響。連隊的幾個老修理工折騰了兩天,換了火花塞,清理了油路,都沒能解決問題。安德烈顧問來看過一次,皺著眉頭說“可能是曲軸軸承磨損了,需要回後方大修”,可前線正等著用坦克,根本沒有時間送修。

“建軍,要不就算了吧?”趙大勇蹲在旁邊,遞過來一塊擦汗的布,“安德烈顧問都說得回後方修,咱們在這兒肯定弄不好。”

“再試試。”林建軍頭也沒抬,手裡的動作沒停,“我總覺得不是軸承的問題,那聲音不對勁。”

他的手指撫過發動機的每一個部件,感受著細微的震動。係統獎勵的“機械故障診斷技巧”在腦海裡飛速運轉,將各種可能的故障原因一一排除。突然,他的手指停在了一個不起眼的油管介麵處——這裡的溫度似乎比其他地方低了一點。

“找到了!”林建軍眼睛一亮,用扳手擰下介麵處的螺絲,裡麵的密封圈已經老化變形,邊緣還裂了個小口,“是這裡漏氣,導致燃油壓力不穩定,所以啟動困難,行駛時才會異響。”

趙大勇湊過來看了看,撓撓頭:“就這麼個小密封圈?能有這麼大影響?”

“你可彆小看它。”林建軍笑著解釋,“這密封圈是耐油耐高溫的特種橡膠做的,一旦老化漏氣,燃油供給就不穩定,發動機自然就出問題。咱們的橡膠質量不過關,容易老化,這是通病。”

他從工具箱裡拿出一個備用密封圈——這是他特意從蘇聯援助的物資裡找到的,用特種橡膠製成,比國產的耐用得多。小心翼翼地換上後,他站起身,對駕駛員說:“試試啟動。”

駕駛員跳上坦克,轉動鑰匙。發動機“突突”地響了幾聲,竟然真的啟動了,而且聲音比之前順暢了許多。他又試著開了幾圈,之前的“哢噠”聲消失了,行駛起來平穩得像新車。

“神了!建軍你真是神了!”趙大勇激動地拍著大腿,“安德烈顧問都說要回後方大修,你換個破密封圈就搞定了,這技術,絕了!”

林建軍剛想謙虛幾句,就聽到身後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回頭一看,隻見安德烈帶著幾個蘇聯技術人員,正大步流星地走過來,臉上帶著驚訝和好奇。

“林同誌,你真的修好了?”安德烈走到坦克旁邊,用手摸了摸發動機外殼,感受著它的溫度和震動,眼睛越睜越大。

“是的,顧問同誌。”林建軍點點頭,指著那個換下來的密封圈,“是這個密封圈老化漏氣導致的,換個新的就好了。”

安德烈拿起那個舊密封圈,對著陽光仔細看了看,又用俄語跟身邊的技術人員說了幾句。那幾個技術人員也圍過來看,臉上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不可思議!”安德烈轉向林建軍,藍眼睛裡閃爍著讚賞的光芒,“我們的技術人員檢查了兩次,都沒發現這個問題,你竟然隻用了半天就找到了!林同誌,你的技術太出色了,比我們很多軍工廠裡的老師傅都厲害!”

林建軍笑了笑:“顧問同誌過獎了,我隻是運氣好,碰巧發現了而已。”

“這不是運氣,是實力!”安德烈擺擺手,語氣非常認真,“林同誌,我有個提議,不知道你願不願意聽。”

“顧問同誌請說。”林建軍心裡一動,有種預感。

“我們蘇聯最近在莫斯科開辦了一所高階軍事技術學院,專門培養軍械維修人才。”安德烈的語氣帶著期待,“我可以推薦你去那裡學習,學費、生活費全免,畢業後還能獲得蘇聯的軍械工程師證書。那裡有最先進的裝置,最權威的專家,能學到你這輩子都學不完的知識。怎麼樣?有沒有興趣?”

這個提議太有誘惑力了!

周圍的戰士們都驚呆了,趙大勇更是忍不住拉了拉林建軍的胳膊,眼神裡寫滿了“答應他”。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能去蘇聯留學,尤其是去學習軍事技術,簡直是天大的好事,多少人夢寐以求。

安德烈顯然也覺得林建軍不會拒絕,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他相信,沒有哪個技術人員能抗拒這樣的誘惑。

林建軍沉默了片刻,心裡確實有些動搖。他知道蘇聯的軍事技術領先中國很多,如果能去那裡深造,肯定能學到更多先進的知識,這對他“科技報國”的理想大有裨益。

但是,他轉念一想,自己的根在中國。他穿越到這個時代,不是為了成為蘇聯的工程師,而是要為新中國的工業發展貢獻力量。如果去了蘇聯,就算學到再多知識,不能及時用到祖國的建設上,又有什麼意義?

“對不起,顧問同誌。”林建軍抬起頭,眼神堅定,“感謝您的好意,但我不能接受您的推薦。”

“什麼?”安德烈愣住了,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你拒絕了?為什麼?”

“因為我是中國人民誌願軍的一名戰士,是中國的技術工人。”林建軍的聲音不高,卻異常清晰,“我的國家現在很需要技術人才,我必須回去,用我學到的知識建設自己的國家。等將來有機會,或許我會以中國工程師的身份,去蘇聯交流學習,但現在,我不能離開我的祖國和戰友。”

他的話擲地有聲,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動容。趙大勇看著林建軍,眼神裡充滿了敬佩;王鐵牛更是激動得直點頭,嘴裡嘟囔著“說得好”。

安德烈怔怔地看著林建軍,藍眼睛裡閃過驚訝、不解,最後變成了深深的敬佩。他沉默了很久,突然用力拍了拍林建軍的肩膀,力道大得讓林建軍都有些吃不消。

“好!好一個‘建設自己的國家’!”安德烈的聲音有些沙啞,用生硬的中文說,“林同誌,我佩服你!說實話,我推薦過很多人去蘇聯學習,你是第一個拒絕的,而且理由這麼……這麼讓我感動。”

他轉過身,對身邊的蘇聯技術人員用俄語說了幾句,語氣激動。那些技術人員也紛紛向林建軍投來敬佩的目光,有人還豎起了大拇指。

“林同誌,你放心。”安德烈又對林建軍說,“雖然你不能去蘇聯學習,但我會把我所有的技術資料、維修手冊都給你,隻要你需要,隨時可以來找我請教。以後有機會,我也會向中國的軍工部門推薦你,讓他們知道,你們有這麼優秀的技術人才。”

“謝謝您,顧問同誌。”林建軍真誠地說。他能感覺到,安德烈的善意是發自內心的。

“不用謝。”安德烈笑了,“你讓我看到了中國的未來。一個國家,有你這樣的年輕人,就永遠不會落後。中國有句古話,叫‘少年強則國強’,我現在信了。”

他頓了頓,又說:“對了,你剛才修坦克的那個方法,能不能給我的技術人員講講?我覺得這個經驗很重要,能解決我們很多坦克的通病。”

“當然可以。”林建軍爽快地答應了。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林建軍在安德烈的邀請下,給蘇聯技術人員詳細講解了t-34坦克密封圈老化的原因、判斷方法和更換技巧。他結合係統獎勵的“蘇聯坦克常見故障分析”,還提出了幾個改進建議,比如將密封圈的材質換成更耐老化的氟橡膠,將介麵處的螺絲換成防鬆型的。

安德烈聽得非常認真,時不時用俄語提問,還讓助手詳細記錄。最後,他感慨地說:“林同誌,你不僅技術好,還很有想法。這些改進建議,我們國內的專家都沒提過,回去後我一定向軍工部門反映。”

臨走時,安德烈特意把一個厚厚的牛皮紙本子送給林建軍:“這是我多年的維修筆記,裡麵有很多t-34坦克的秘密,現在送給你,希望能對你有用。”

林建軍接過筆記本,感覺沉甸甸的,不僅是因為它的重量,更是因為裡麵承載的信任和友誼。

“謝謝顧問同誌。”

“不用謝。”安德烈看著他,眼神真誠,“記住,不管什麼時候,技術都是沒有國界的,但工程師是有祖國的。我期待著有一天,能在中國看到你設計的坦克,看到中國的工業崛起。”

“我一定會努力的。”林建軍鄭重地說。

安德烈走後,趙大勇激動地抱住林建軍:“好小子!你太牛了!連蘇聯顧問都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還拒絕了去蘇聯留學的機會,我趙大勇這輩子就服你一個人!”

“彆捧我了。”林建軍笑著推開他,“我隻是做了我該做的選擇。”

王鐵牛也走過來,拍了拍林建軍的肩膀:“建軍,你剛才說的那番話,真是說到我心坎裡了。咱們國家是窮,是落後,但正因為這樣,才更需要咱們這些人留下來建設。你放心,以後有啥需要幫忙的,儘管開口,我老王第一個上!”

周圍的戰士們也紛紛圍過來,七嘴八舌地誇讚著林建軍,眼神裡充滿了敬佩和自豪。

林建軍看著大家真誠的笑容,心裡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剛才的拒絕是對的。去蘇聯留學固然能學到先進技術,但能得到身邊戰友的認可,能為祖國留住一份技術和人才,纔是更有意義的事。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腦海裡響起,帶著一絲讚許:

【檢測到宿主拒絕國外優厚條件,堅持回國建設,展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完成“赤子之心”任務!】

【任務獎勵:“蘇聯軍事技術資料彙編(絕密)”——包含坦克、火炮、飛機等多種裝備的設計圖紙和技術引數;“俄語精通”——瞬間掌握俄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可與蘇聯專家進行無障礙交流;“科技報國”積分
100(積分可用於解鎖更高階彆的技術藍圖)。】

林建軍心中一喜,這些獎勵太珍貴了!“蘇聯軍事技術資料彙編”能讓他全麵瞭解蘇聯的軍事工業水平,“俄語精通”能讓他更方便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而“科技報國”積分更是為他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他悄悄拿出安德烈送的筆記本,翻開第一頁,上麵用俄文寫著一行字:“技術是橋梁,友誼是基石——致我尊敬的中國同行林建軍同誌。”

林建軍的心裡充滿了力量。他知道,自己的選擇沒有錯。不管是在朝鮮的戰場上,還是將來回到祖國的工廠裡,他都要用自己的技術,為祖國的強大貢獻一份力量。

遠處的炮聲還在繼續,但林建軍的心裡卻一片光明。他彷彿已經看到,在不久的將來,新中國的工廠裡機器轟鳴,農田裡五穀豐登,鐵路上火車賓士,而這一切,都有他和無數像他一樣的年輕人,用雙手和智慧鑄就。

“走,修炮去!”林建軍收起筆記本,拿起扳手,對趙大勇和王鐵牛說,“爭取早點打完仗,回家建設咱們的國家!”

“好!”趙大勇和王鐵牛異口同聲地答應著,跟在林建軍身後,向著下一個需要維修的裝備走去。他們的腳步堅定而有力,在朝鮮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腳印,也留下了屬於那個年代的,最動人的希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