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259章 三線工廠的“緊急支援”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259章 三線工廠的“緊急支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970年的深秋,西南山區的雨淅淅瀝瀝下了半個月,把三線工廠的黃土路泡得泥濘不堪。林建軍裹緊了身上的舊軍大衣,踩著沒過腳踝的泥漿,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廠區裡走。褲腳沾滿了泥點,軍用膠鞋早已濕透,寒意順著褲管往上爬,凍得他膝蓋發僵。

三天前,他接到老首長的秘密電話,隻有一句話:“西南三線某廠的精密鏜床卡殼了,影響導彈零件生產,速來。”沒有多餘的資訊,卻透著十萬火急的意味。林建軍連夜跟張廠長請了“探親假”,帶著工具箱登上了南下的綠皮火車,轉了三趟車,又坐了兩天拖拉機,才抵達這個藏在深山裡的工廠。

“是林師傅吧?”一個穿著藍色工裝的年輕人在廠門口等他,胸前的口袋彆著“技術員李建國”的標牌,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焦慮,“可把您盼來了!那台捷克產的鏜床已經停了五天,我們的技術員快把機器拆成零件了,還是找不出毛病!”

林建軍點點頭,沒多說話,跟著李建國往車間走。廠區裡彌漫著煤煙和機油的味道,簡易的廠房依山而建,牆上刷著“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標語,雨水衝刷後有些模糊。偶爾能看到戴著安全帽的工人匆匆走過,臉上帶著和李建國一樣的焦灼——三線工廠的任務大多涉密且緊急,機器停擺一天,就可能影響整個專案進度。

走進鏜床車間,一股濃重的銅鏽味撲麵而來。那台捷克鏜床像一頭趴在地上的鋼鐵巨獸,導軌上積著薄薄的油泥,幾個技術員正圍著它發愁,見林建軍進來,都停下了手裡的活。

“林師傅,您看這情況。”李建國遞過一張圖紙,“這台床子負責加工導彈尾翼的連線座,要求公差0.005毫米。五天前突然出現進給不穩,有時候快有時候慢,加工出來的零件全廢了。我們查了電機、絲杠,甚至把液壓係統都拆了,愣是沒找到問題。”

林建軍沒急著動手,先圍著機床轉了一圈,目光掃過控製麵板上的旋鈕和指示燈。他伸手摸了摸電機外殼,冰涼的金屬上凝著水珠——這裡的濕度比北方高得多,電路容易受潮。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意識裡響起,帶著環境分析的資料流:【檢測到“三線工廠鏜床故障”,核心問題指向“電路接觸不良
濕度乾擾”。】

【簽到“三線車間”成功,獲得“機床電路優化方案”:包含防潮接線端子改造、脈衝訊號濾波設計,可解決潮濕環境下的進給不穩問題。】

林建軍的腦海裡瞬間浮現出優化後的電路圖:在原有電路基礎上,增加三個防潮密封接線盒,在脈衝發生器輸出端串聯一個rc濾波器,能有效過濾濕度引起的雜波。他心裡有了底,對李建國說:“把電路圖拿給我,再找兩個懂電路的師傅。”

車間的角落堆著幾張舊木板,搭成臨時的工作台。林建軍鋪開圖紙,用紅鉛筆在上麵圈出三個關鍵點:“你們看,這裡的接線端子暴露在空氣中,濕度一大就氧化,導致接觸電阻忽大忽小;還有這個脈衝訊號,沒加濾波,電機收到的指令就會‘打架’,進給自然不穩。”

李建國湊過來一看,眼睛頓時亮了:“對啊!我們怎麼沒想到?山裡濕氣重,普通接線端子確實容易壞!”他這才明白,問題不在機械部分,而在電路的“隱性故障”上。

林建軍讓工人找來環氧樹脂和密封膠,又從自己的工具箱裡拿出幾卷耐高溫的絕緣膠帶——這是他特意從廠裡帶來的,知道西南潮濕,普通膠帶不經用。“先把這三個接線盒拆下來,用砂紙打磨乾淨,塗上環氧樹脂密封,再換上防潮端子。”他一邊示範操作,一邊講解,“記住,膠要塗勻,不能有氣泡,不然等於白做。”

兩個年輕技術員看得專注,連呼吸都放輕了。林建軍的動作不快,卻精準得像用尺子量過,剝線的長度、擰螺絲的力度都恰到好處,連密封膠的厚度都控製得一樣。李建國在旁邊記筆記,心裡暗暗佩服——這纔是真正的技術高手,一眼就能看穿症結,手上的活兒更是沒話說。

雨還在下,車間的窗戶被風吹得哐哐響。林建軍蹲在機床底下接線路,額頭上的汗珠混著灰塵往下淌,滴在布滿油汙的地麵上。他沒顧上擦,隻是偶爾抬頭對李建國喊一句:“濾波器的電容用10微法的,電阻選100歐,精度1%的那種。”

天黑時,電路改造終於完成。林建軍站起身,活動了一下僵硬的腰,對李建國說:“通電試試,先空轉半小時。”

李建國緊張地按下啟動按鈕,鏜床的電機發出平穩的嗡鳴聲,進給手輪轉動時,指標在刻度盤上勻速移動,再也沒有之前的卡頓。“成了!”他激動地喊起來,聲音在車間裡回蕩。

旁邊的工人們都鼓起掌來,有人還從口袋裡掏出皺巴巴的煙盒,想給林建軍遞煙。林建軍擺擺手,指著控製麵板:“再試切一塊料,看精度怎麼樣。”

一塊45號鋼坯被固定在工作台上,鏜刀緩緩落下,在金屬表麵留下光滑的切痕。半小時後,試切件被送到檢驗室,很快傳來訊息:“誤差0.003毫米,優於設計要求!”

車間裡爆發出更熱烈的歡呼,幾個老師傅拉著林建軍的手,非要請他去食堂喝兩杯——廠裡的白酒是用紅薯釀的,度數不高,卻是招待貴客的心意。

“不了,機器剛修好,得再觀察一晚。”林建軍婉拒了,“明天早上再連續加工三批零件,沒問題了我再走。”他知道,三線工廠的裝置關係重大,不能有半點馬虎。

李建國沒再堅持,隻是讓食堂留了幾個白麵饅頭和一碗紅燒肉——這在物資匱乏的山區,已經是最好的夥食。“林師傅,您這手藝真是絕了!我們折騰了五天,您來了一天就搞定,還是大城市來的師傅厲害!”

林建軍笑了笑:“不是我厲害,是你們太急了,沒往電路上想。”他拿出那個記滿筆記的本子,遞給李建國,“這裡麵記了防潮改造的細節,還有幾個易損件的替代方案,山裡買零件不容易,你們留著用。”

本子上不僅有電路圖,還有用鉛筆標注的“應急處理法”,比如“找不到防潮端子時,可用普通端子裹三層絕緣膠帶,再塗蠟密封”,全是些實用的土辦法,看得李建國眼眶發熱。

第二天一早,連續三批零件加工完成,合格率100%。工廠的領導握著林建軍的手,非要給他開個表彰會,被林建軍堅決拒絕了:“我就是來幫忙的,不用搞這些。任務完成了,我也該回去了。”

臨走前,廠長塞給林建軍一個紅布包,裡麵是一本燙金的證書,上麵寫著“三線建設標兵”,還有五十塊錢和十斤糧票。“這是廠裡的一點心意,您一定要收下。”廠長的語氣帶著敬意,“您的名字,我們記在廠裡的功勞簿上了,雖然不能公開,但這份情我們領了。”

林建軍收下了證書,把錢和糧票退了回去:“我是工人,拿工資的,這些用不上。機器要是再出問題,打這個電話找我。”他留下一個廠裡的保密電話,這是老首長特意給他開通的專線。

坐在返程的拖拉機上,林建軍看著窗外飛逝的山景,把證書小心翼翼地放進工具箱的夾層。雨停了,陽光透過雲層照在山尖上,給翠綠的竹林鍍上了一層金邊。

【叮!】

【“三線緊急支援”任務完成,超額達成精度要求,獲“隱性貢獻點”
300。】

【獎勵“極端環境裝置維護手冊”:包含高溫、高濕、高海拔地區的裝置保養方案,適配特殊工況。】

林建軍的意識裡浮現出手冊的內容,從沙漠地區的防塵設計到高原的氣壓補償,細致得連潤滑油的型號都分了類。他知道,這份獎勵或許用不上,但守護技術的火種,本就該考慮到各種極端情況。

火車顛簸著駛向北方,林建軍靠在窗邊打盹。夢裡,他又回到了三線工廠的車間,看到那台鏜床正在加工導彈尾翼,陽光下,金屬的光澤像流動的銀河。他知道,自己做的事很平凡,卻能讓國家的“劍”更鋒利,這份隱秘的自豪,比任何榮譽都珍貴。

車窗外,夕陽正染紅半邊天,像三線工廠車間裡那盞永不熄滅的燈,在深山裡默默燃燒,照亮著一個國家艱難卻堅定的前行之路。而林建軍,就是這無數微光中的一束,平凡,卻不可或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