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40章 凱旋歸來,物是人非?
1953年10月的北平,秋高氣爽,永定門火車站的站台上擠滿了人。空氣中彌漫著煤煙味和烤紅薯的香氣,擴音喇叭裡播放著《歌唱祖國》的旋律,偶爾夾雜著幾聲火車的鳴笛,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林建軍背著一個洗得發白的軍綠色揹包,跟著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站台。他穿著一身略顯寬大的誌願軍軍裝,領口的紅領章在陽光下格外鮮豔,臉上帶著旅途的疲憊,眼神卻明亮得像秋夜的星星。
兩年了,整整兩年,他終於回來了。
站台上到處都是迎接親人的人群,哭喊聲、歡笑聲、問候聲交織在一起,彙成一股溫暖的洪流。林建軍踮起腳尖,在人群中搜尋著熟悉的身影,心裡既期待又有些忐忑——不知道王師傅和廠裡的同事們,還好嗎?
“建軍!這裡!”
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林建軍循聲望去,隻見王師傅正站在一根電線杆旁,使勁朝他揮手。他比兩年前蒼老了些,頭發白了不少,背也微微駝了,但那雙眼睛依舊炯炯有神,透著股精神勁兒。
旁邊還站著幾位廠裡的領導,其中就有當初送他參軍的趙主任,還有一位穿著中山裝、戴著眼鏡的陌生中年男人,應該是新來的領導。
“師傅!”林建軍眼睛一熱,快步走了過去,緊緊握住王師傅的手。王師傅的手掌粗糙而溫暖,布滿了老繭,這是他最熟悉、也最安心的觸感。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王師傅的聲音有些哽咽,他拍著林建軍的肩膀,上下打量著他,眼眶紅紅的,“瘦了,黑了,但看著更結實了,像個真正的軍人了!”
“趙主任,各位領導,我回來了。”林建軍轉向幾位領導,敬了個標準的軍禮,動作乾練有力,帶著戰場曆練出的沉穩。
“好小子,林建軍同誌,歡迎凱旋!”趙主任握住他的手,臉上帶著由衷的笑容,“我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把你盼回來了!你在前線立了功,給咱們紅星軋鋼廠爭光了!”
那位陌生的中年男人也上前一步,伸出手:“我是新來的廠長,姓劉。早就聽說過你的事跡,年紀輕輕,技術過硬,還在戰場上立了大功,是咱們廠的驕傲啊!”
“劉廠長過獎了,我隻是做了我該做的。”林建軍謙虛地說。
“謙虛是好事,但有成績也不能藏著掖著。”劉廠長笑著說,“走,咱們先回廠,路上再細說。車都備好了。”
坐上廠裡的吉普車,林建軍看著窗外飛逝的街景,心裡感慨萬千。北平的變化不小,街道比兩年前乾淨了,路邊多了不少新蓋的廠房和商店,行人的臉上也多了幾分從容和笑意,再也看不到剛解放時的那種惶恐和不安。
“這兩年,國家在大力搞工業化,咱們廠也擴產了,新上了一條軋鋼生產線,就是技術跟不上,老出問題。”劉廠長看著他,眼神裡帶著期待,“我跟趙主任還有你師傅都商量過了,你在部隊搞了兩年軍械維修,技術肯定錯不了。廠裡決定,直接給你提乾,當技術員,負責車間技術革新,怎麼樣?”
林建軍有些意外,隨即湧上一股激動:“謝謝廠長信任!我一定努力工作,絕不辜負廠裡的期望!”
他知道,技術員在這個年代的工廠裡,已經是妥妥的“乾部”身份,不僅工資比工人高,更重要的是能直接參與技術決策,這正是他想要的。
“我們就欣賞你這股勁!”劉廠長滿意地點點頭,“現在國家缺的就是你這樣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技術人才。抗美援朝打出了國威,但也讓我們看清了差距,工業上不去,腰桿子就硬不起來。你在朝鮮見識過美軍的裝備,知道好技術有多重要,這也是我們把你調去技術科的原因。”
王師傅在一旁補充道:“你走之後,我又帶了幾個徒弟,都不太靈光。車間裡的那些老裝置,還是老毛病,效率低,廢品率高。你回來就好了,有你在,我心裡踏實。”
林建軍看著師傅鬢角的白發,心裡一陣感動:“師傅,您放心,我一定把在部隊學到的東西都用上,咱們廠的技術,肯定能提上去。”
他想起在朝鮮維修過的那些蘇製、美製裝備,想起安德烈送的那些圖紙,想起係統獎勵的《工業基礎手冊》和“無縫鋼管生產核心引數”,心裡充滿了信心。這些積累,足夠讓他在軋鋼廠做出一番成績。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腦海裡響起,恰到好處:
【檢測到宿主獲得重要職業發展機遇,明確“技術革新”工作方向,完成“凱旋歸建”任務!】
【任務獎勵:“無縫鋼管生產核心引數(升級版)”——包含溫度控製、軋製壓力、冷卻速度等關鍵資料,可將產品合格率提升15%;“1953年北平工業資源分佈圖”——標注各工廠、研究所、物資倉庫位置及專長領域。】
林建軍心中一喜。無縫鋼管是當前國家重點發展的工業產品,廣泛用於軍工、石油、機械等領域,廠裡新上的生產線正好能用上這些引數。而工業資源分佈圖,則能讓他更方便地獲取技術支援和物資,少走彎路。
吉普車駛進紅星軋鋼廠的大門,熟悉的轟鳴聲撲麵而來。高大的煙囪冒著白煙,車間裡傳來機器的運轉聲,工人們穿著藍色工裝忙碌著,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車剛停穩,就圍過來一群工人,大多是林建軍以前的同事。
“建軍回來了!”
“這不是小林嗎?都成軍官了!”
“聽說你在朝鮮立了大功,給咱們廠爭光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著,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林建軍一一打招呼,看著這些熟悉的麵孔,心裡暖暖的。
“好了好了,大家讓一讓,讓建軍先去報道。”趙主任笑著疏散人群,“晚上廠裡給建軍同誌開歡迎會,到時候再聊。”
劉廠長帶著林建軍去了廠部,辦理了報到手續,給他安排了一間單獨的技術員辦公室——雖然不大,但有一張寬大的繪圖桌和一把轉椅,在這個年代,已經是很高的待遇了。
“你的辦公室就在技術科隔壁,以後有什麼事,隨時找我。”劉廠長指著窗外,“下午先休息一下,明天正式上班。王師傅,你帶建軍去宿舍安頓一下,給他弄點好吃的,補補身子。”
“哎,好!”王師傅樂嗬嗬地答應著。
跟著師傅走向宿舍的路上,林建軍看著熟悉的車間、熟悉的機器,甚至還有幾個熟悉的工人,心裡卻突然想起了四合院的那些人。
易中海還在算計著讓傻柱給他養老嗎?
傻柱有沒有聽他的話,不再當“冤大頭”?
秦淮茹和賈張氏,還在惦記著彆人的糧票嗎?
許大茂,是不是還在陰陽怪氣地說他壞話?
兩年過去了,四合院的那些人和事,還像離開時那樣嗎?真應了那句“物是人非”?
“想啥呢?”王師傅拍了拍他的肩膀,“是不是累了?回宿舍先睡一覺,晚上我請你吃紅燒肉,給你接風。”
“沒什麼,師傅。”林建軍笑了笑,把那些思緒暫時壓在心底,“就是想起以前在廠裡上班的日子了。”
“過去的都過去了,往前看。”王師傅語重心長地說,“你現在是技術員了,跟以前不一樣了,要多操心廠裡的大事,彆總惦記著院裡的雞毛蒜皮。”
林建軍點點頭。他知道師傅說得對,四合院的那些糾紛,跟國家工業化的大局比起來,確實不值一提。但他也明白,那是他在這個時代的“根”,遲早要回去麵對。
“師傅,晚上吃完飯,我想回趟四合院,看看房子。”林建軍說。
“也好。”王師傅點點頭,“街道辦說把你那房子照看得挺好,回去看看放心。不過彆跟院裡那些人多糾纏,尤其是賈家那娘倆,還有前院的閻老西,沒什麼好事。”
“我知道。”林建軍笑了笑。看來,即使他不在,四合院的“名聲”也沒變好。
回到宿舍,放下揹包,林建軍坐在窗前,看著外麵忙碌的廠區,心裡充滿了力量。朝鮮的戰火淬煉了他的筋骨和意誌,現在,是時候把這些淬煉轉化為建設的力量了。
他從揹包裡拿出安德烈送的坦克圖紙,上麵已經被他用紅筆標注了許多與軋鋼技術相通的地方——金屬的延展性、溫度的控製、壓力的分佈,這些原理是相通的,隻是應用場景不同。
“就從無縫鋼管開始吧。”林建軍在心裡定下第一個目標。這不僅是廠裡的重點專案,也是係統獎勵的強項,最容易做出成績。
夕陽西下,把廠房的影子拉得很長。林建軍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軍裝,準備去赴師傅的“紅燒肉之約”。
明天,將是他作為技術員的第一天,也是他“科技報國”之路的真正開始。至於四合院的那些人和事,就留到今晚,去揭開那層“物是人非”的麵紗吧。
他的眼神堅定,步伐沉穩,走向食堂的方向。那裡有熱騰騰的飯菜,有期待他歸來的師傅,更有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