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341章 閻埠貴的“壽終正寢”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341章 閻埠貴的“壽終正寢”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南鑼鼓巷改造後的衚衕裡,寒風還帶著料峭的涼意。林建軍提著個果籃,站在一棟新式居民樓前,抬頭望著三樓的窗戶——那裡曾住著閻埠貴,那個在四合院裡算計算計了一輩子的“三大爺”。

“林先生,您來了。”居委會的王主任迎上來,臉上帶著惋惜,“閻大爺淩晨走的,走得挺安詳,手裡還攥著個賬本呢。”

林建軍心裡微微一沉。閻埠貴今年整九十,去年冬天就聽街坊說他身體不大好,總唸叨著三個兒子的不是。沒想到走得這麼突然,手裡還攥著那本記了一輩子的賬,倒也符合他“算計一生”的性子。

走進閻家,客廳裡擠著不少人,卻沒什麼哭聲,反而彌漫著一股壓抑的爭吵。閻家三兄弟正圍著一張桌子,對著房產證和銀行存摺爭論不休,聲音越來越大。

“這房子當年拆遷補了兩居室,我是老大,理應多分一間!”閻老大唾沫橫飛,手裡揮舞著一張泛黃的分家協議,“爸當年寫過,我結婚時他答應給我半間房的!”

“放屁!”閻老二推了他一把,“這幾年爸住院,醫藥費都是我掏的,房子該歸我!你除了過年來看一眼,管過啥?”

閻老三年紀最小,抱著胳膊冷笑:“爸上個月還跟我說,這房子留給他孫子娶媳婦,你們倆都彆想!”

林建軍站在門口,看著眼前這幕,突然想起四十多年前的四合院——閻埠貴總拿著個小本子,蹲在槐樹底下記誰家借了他一勺鹽,誰家占了他半寸地界;三個兒子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圍著他要零花錢,被他用“算術題”糊弄過去;那時的閻家雖然清苦,倒也沒像現在這樣劍拔弩張。

“都彆吵了!”王主任忍不住喝止,“閻大爺剛走,你們就為房子吵成這樣,像話嗎?”

三兄弟悻悻地住了嘴,卻依舊互相瞪著眼。林建軍掃過桌上的房產證,地址是安貞裡的兩居室,正是1983年四合院拆遷時分的補償房。當年閻埠貴為了這房子,跟三個兒子紅過無數次臉,總說“等我百年後,誰孝順給誰”,沒成想終究成了禍根。

他走到裡屋,閻埠貴的遺體停在靈床上,蓋著白布。床頭櫃上放著那個磨得發亮的賬本,最新一頁寫著:“老大欠贍養費300元,老二欠藥費500元,老三……”字跡歪歪扭扭,顯然是病中強撐著寫的。

林建軍拿起賬本,指尖劃過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從1950年代的“傻柱借醋半碗”,到1970年代的“秦淮茹換雞蛋兩個”,再到1990年代的“三兒交房租200元”,一頁頁翻過,像一部濃縮的四合院生存史。隻是算到最後,連自己的兒子都算不清了。

“林叔,您說句公道話。”閻老三突然走過來,語氣帶著求助,“這房子到底該給誰?”

林建軍放下賬本,看著他:“你爸生前最看重什麼?”

閻老三愣了愣:“看重……錢,還有麵子。”

“那他有沒有說過,啥叫孝順?”林建軍看著三兄弟,“我記得你們小時候,他總教你們‘算盤打得精,賽過活神仙’,可沒教你們‘為了房子逼死老子’。”

這話像巴掌一樣打在三兄弟臉上,客廳裡瞬間安靜下來。閻老大張了張嘴,想說什麼,最終隻是歎了口氣。

出殯那天,天陰沉沉的。林建軍作為“老街坊”代表,送去了一個花圈,輓聯上寫著“鄰裡一場,恩怨皆空”。他沒多說什麼,隻是站在隊伍後麵,看著閻埠貴的骨灰盒被抬上靈車,想起最後一次見他的情景——

那是1996年的秋天,閻埠貴拄著柺杖在菜市場擺攤賣自家種的白菜,一塊五一斤,少一分都不賣。林建軍路過,笑著問:“三大爺,都這把年紀了,還跟人計較一毛兩毛?”

閻埠貴梗著脖子:“一分錢也是錢!我這白菜嫩,值這個價。”他頓了頓,看著林建軍的車,突然歎口氣,“還是你活得明白,搞技術,實打實掙錢,不像我們家這幾個,就知道盯著我的房子。”

那時的閻埠貴,眼裡已經沒了當年的精明,隻剩下老年人的落寞。他說三個兒子總因為房子吵架,老大想把房賣了換錢,老二想自己住,老三想留給兒子,沒一個問他“冬天冷不冷,藥夠不夠”。

“算計一輩子,圖啥呢?”他當時喃喃自語,“還不如你爹(指林建軍),教兒子學技術,家裡安安穩穩的。”

葬禮結束後,三兄弟果然為了房子鬨上了法庭。法院最終判決房子按份共有,老大老二各占40%,老三占20%,但誰也不肯讓步,最後隻能把房子掛牌出售,賣房款三人均分。訊息傳開,成了街坊鄰裡的笑柄——“閻家老爺子算計一輩子,最後兒子們為了他的房錢對簿公堂,真是報應。”

林建軍聽說後,隻是搖了搖頭。他想起係統之前的提示:“性格即命運,算計者終被算計所困。”閻埠貴的一生,就像他那本賬本,算清了每一筆小賬,卻算錯了人生的大賬——他以為“錢”和“算計”能保全家平安,卻忘了“家和”纔是最大的財富。

這天下午,林建軍去車間巡查,看見林曉陽在操作一台小型銑床,正在加工一個機器人零件。小家夥聚精會神,連爺爺來了都沒發現,臉上沾著油汙,眼神卻亮得驚人。

“爺爺!”曉陽終於抬頭,舉起手裡的零件,“您看我做的齒輪,精度0.1毫米!”

林建軍摸了摸孫子的頭,心裡突然釋然。閻埠貴的悲劇,不在於貧窮,而在於眼界——他把“算計”當成了生存的全部,卻看不到“實乾”和“傳承”纔是立身處世的根本。而他們家,從軋鋼廠的技術傳承,到半導體的研發接力,再到曉陽這代的科技啟蒙,靠的從來不是算計,而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堅守。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意識裡響起,帶著塵埃落定的平靜:【檢測到“四合院舊人終局”,閻埠貴因果閉環完成。】

【獎勵“處世智慧傳承”:家族成員將更深刻理解“踏實為本,和睦為貴”,強化代際凝聚力。】

林建軍看著研發部裡忙碌的林衛國,看著財務室裡認真核賬的蘇嵐,看著車間裡跟著鄭師傅學技術的年輕人,突然覺得,閻埠貴的結局,未嘗不是一種警示——人生不是算盤,敲不出絕對的精準;日子也不是賬本,記不清所有的得失。真正能留下來的,是家風,是本事,是家人之間那份不計較的溫暖。

傍晚,林建軍讓蘇嵐燉了鍋排骨,叫上林衛國一家三口,圍坐在一起吃飯。曉陽滔滔不絕地講著學校的科技比賽,林衛國說著晶片研發的新進展,蘇嵐唸叨著基金會的助學專案,笑聲不時從窗戶飄出去,落在初春的風裡。

“爺爺,閻爺爺家為什麼總吵架?”曉陽突然問。

林建軍給孫子夾了塊排骨:“因為他們總想著‘自己要多拿點’,忘了‘彆人也需要’。”他看著兒子,“就像搞技術,光想著自己出成果不行,得團隊合作;過日子,光想著自己占便宜也不行,得互相體諒。”

林衛國點點頭:“爸說得對,我們研發部最近搞晶片測試,要是各乾各的,肯定成不了,得互相補台才行。”

窗外的月亮升了起來,照著萬家燈火。林建軍知道,閻埠貴的故事已經落幕,但他留下的教訓,會像鏡子一樣,照著後人的路。算計或許能得一時之利,卻換不來長久的安寧;唯有實乾和和睦,才能在時代的浪潮裡,穩穩地紮下根來。

幾天後,林建軍路過安貞裡的那棟居民樓,看見閻家的房子已經換了新主人,陽台上掛著陌生的衣服。他站了一會兒,轉身離開,腳步輕快——四合院的舊人舊怨,終究會被新的生活覆蓋,而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會在時光裡沉澱下來,成為家族最寶貴的財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