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7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7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954年暮春的清晨,陽光透過軋鋼廠新建的實驗室玻璃窗,在水磨石地麵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林建軍站在窗前,手裡捏著一張剛出爐的檢測報告,指尖劃過“超高壓鍋爐管試樣合格率92%”的字樣,嘴角勾起一抹淺淡的笑意。

窗外,新建的無縫鋼管車間正在試車,銀白色的鋼管在傳送帶上流動,像一條金屬長河。遠處的四合院煙囪冒著嫋嫋炊煙,與工廠的蒸汽交織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新舊交織的時代剪影。

他的目光落在實驗台的玻璃罐上,裡麵裝著半透明的液體——那是係統獎勵的“體質強化液(初級)”。三個月來,他每天按劑量服用,耐力和恢複力顯著提升,連續工作18小時也不覺得疲憊,這在高強度的技術攻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林技術員,這是蘇聯專家剛送來的資料。”小張抱著一摞俄文手冊走進來,臉上帶著興奮,“瓦西裡教授說,您關於‘低溫軋製’的論文,已經被莫斯科鋼鐵研究院收錄了!”

林建軍接過手冊,封麵上印著燙金的院徽,心裡湧起一股熱流。從1951年那個凜冬穿越而來,在陌生的時代掙紮求生,到如今能在國際舞台上發出中國技術人員的聲音,這三年的每一步,都走得紮實而堅定。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腦海中響起,帶著總結性的沉穩:

【第一卷“站穩腳跟”劇情線已完成,關鍵節點回顧:】

【1951年:穿越適應,啟用係統,參軍赴朝,戰場淬煉;】

【1953年:凱旋歸來,攻克無縫鋼管技術,確立工廠地位;】

【1954年初:粉碎四合院覬覦,劃定人際邊界,完成軍工訂單。】

【綜合評價:優秀。宿主已從“生存者”轉變為“技術骨乾”,為第二階段發展奠定基礎。】

林建軍合上手冊,走到牆邊的地圖前。圖上用紅筆圈出三個點: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超高壓鍋爐管應用地)、鞍山鋼鐵公司(技術交流合作單位)、北京鋼鐵學院(計劃進修地點)。這是他為第二階段任務規劃的路線圖,每一步都清晰而堅定。

“建軍,忙著呢?”門口傳來傻柱的聲音,他手裡端著個飯盒,臉上帶著難得的靦腆,“我媽蒸了點糖包,給你送兩個嘗嘗。”

林建軍回頭,看著飯盒裡暄軟的糖包,熱氣氤氳中,傻柱的眼神比以前清澈了許多。自從賈張氏被拘留後,他徹底斷絕了和秦淮茹家的非正常往來,雖然偶爾還會被秦淮茹的眼淚打動,但至少學會了說“不”。

“謝了,傻柱哥。”林建軍接過飯盒,拿出一個咬了一口,甜絲絲的豆沙餡在舌尖化開,“味道不錯,嬸的手藝越來越好了。”

“那是!”傻柱咧嘴笑起來,撓了撓頭,“我來是想告訴你,秦淮茹剛才又來找我,想借這個月的糧票,說棒梗病了。我沒借,讓她找街道辦申請救濟。”

“做得對。”林建軍點點頭,“真有困難,組織會管,但不能總想著占便宜。”

傻柱重重地點頭,像是卸下了什麼包袱:“嗯,我也是這麼想的。那我先回去了,食堂還等著我燒火呢。”

看著他挺直的背影,林建軍心裡微微觸動。傻柱的轉變,或許是第一卷最意外的收獲——環境能改變人,清醒更能重塑人。

他轉身看向窗外的四合院方向。中院裡,秦淮茹正蹲在槐樹下擇菜,身形單薄,時不時抬頭望向工廠的方向,眼神複雜。賈張氏坐在自家門檻上,手裡撚著佛珠,嘴裡念念有詞,三角眼卻時不時瞟向林建軍的耳房,透著不甘和怨毒。

易中海背著雙手從後院出來,路過中院時,腳步頓了頓,最終還是沒說什麼,徑直走出了衚衕。這位“一大爺”的權威,在林建軍一次次的規則反擊中已悄然鬆動,院裡的鄰居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對他言聽計從,連閻埠貴算水電費時,都敢跟他討價還價了。

【叮!檢測到四合院權力結構發生微妙變化,觸發“格局重塑”預警。】

【提示:第二階段“房屋保衛戰”核心矛盾已顯現,賈張氏、易中海可能聯合外部力量(如街道個彆辦事員)試圖乾預產權。】

林建軍的目光冷了幾分。他從抽屜裡取出那份經過公證處認證的產權檔案,指尖拂過“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的字樣。係統獎勵的“街道辦特殊事務處理許可權”卡片靜靜躺在檔案上,這是他為第二階段準備的第一道防線。

實驗室的門被推開,李師傅帶著趙小剛和劉衛國走進來,三人手裡都捧著零件樣品,臉上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林技術員,你看!”李師傅舉起一個光潔的零件,“按你的方法加工,精度達到0.005毫米,比蘇聯專家要求的還高!”

林建軍接過零件,放在投影儀下,螢幕上的輪廓線清晰而流暢。這三個徒弟,一個沉穩、一個聰慧、一個勤奮,經過半年的培養,已經能獨當一麵,這是他為“培養技術骨乾”任務打下的基礎。

“很好。”林建軍的聲音裡帶著欣慰,“下一步,我們挑戰0.003毫米,目標是趕上德國的精密加工水平。”

“沒問題!”三個年輕人齊聲應道,眼裡閃爍著對技術的渴望。

看著他們圍在圖紙前爭論的身影,林建軍想起了係統空間裡的《機械工程手冊(1954年版)》。手冊的最後一頁,係統自動生成了一張“1957年技術藍圖”預覽圖:上麵有他從未見過的連軋機組、計算機控製的雛形,還有一行小字——“路雖遠,行則將至”。

傍晚時分,他回四合院取換洗衣物。剛進中院,就看到許大茂陪著一個穿著旗袍的女子從後院出來,那女子身姿窈窕,正是電影隊的婁曉娥。許大茂臉上堆著諂媚的笑,手裡拎著個精緻的皮箱,顯然是剛從婁曉娥家出來。

看到林建軍,許大茂的笑容僵了一下,隨即揚起下巴,帶著炫耀的口吻:“林技術員,下班啦?我跟曉娥去看電影,就不跟你聊了。”

婁曉娥隻是淡淡點頭,目光在林建軍身上停留了一瞬,帶著探究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疏離。

林建軍沒理會許大茂的挑釁,徑直回了耳房。係統提示音適時響起:【檢測到許大茂與婁曉娥互動頻繁,觸發“聯姻預警”,其可能通過婁家關係獲取資源,需留意。】

他開啟衣櫃,裡麵整齊地掛著工裝和一件半舊的中山裝。牆角的保險櫃裡,除了軍工圖紙和獎金,還有一張泛黃的照片——那是他在朝鮮戰場與戰友們的合影,照片上的年輕人笑容燦爛,眼神清澈。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林建軍輕聲念著這句話,這是他在係統獎勵的《資治通鑒》裡看到的,此刻用來形容眼前的處境再合適不過。

工廠裡,超高壓鍋爐管的試製進入關鍵階段,蘇聯專家的態度日益尊重,國際冶金會議的邀請函已在郵寄途中;四合院裡,賈張氏的怨恨、易中海的算計、許大茂的野心,像水麵下的暗流,隨時可能掀起波瀾;而國家工業化的浪潮席捲而來,156個援建專案如火如荼,無數機遇與挑戰在前方等待。

他鎖好門,轉身走出四合院。夕陽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與工廠的煙囪、實驗室的燈光、四合院的槐樹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屬於1954年的獨特剪影。

【叮!第一卷“站穩腳跟”正式落幕,第二卷“嶄露頭角”將於1954年秋開啟。】

【獎勵預覽:解鎖“特殊地點長期簽到”功能,開放“國家工業資料庫”許可權。】

林建軍抬頭望向天空,暮春的晚霞絢爛如織。他知道,平靜隻是暫時的,更大的風浪還在前方,但他的腳步堅定而從容。係統空間裡的體質強化液泛著微光,實驗室的圖紙上還留著待解的難題,而胸腔裡跳動的,是一顆屬於中國工業者的滾燙心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