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96章 年社會主義改造與工廠變化
1956年的春風吹遍了北平城,也吹進了紅星軋鋼廠的每個角落。廠區門口掛起了嶄新的紅綢,“公私合營紅星軋鋼廠”的牌子取代了原來的廠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工人們穿著整齊的藍色工裝,臉上洋溢著既興奮又略帶緊張的笑容——社會主義改造的浪潮,正將他們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林建軍站在技術科的窗前,看著樓下舉行的掛牌儀式,手裡的“科室調整方案”已經修改到第三稿。就在昨天,廠長劉建國正式宣佈他升任技術科科長,全麵負責科室的工作,同時給他下達了一個艱巨的任務:借著改造的東風,整頓技術科,清除那些“混日子”的關係戶,把科室打造成真正能打硬仗的技術團隊。
“林科長,黃乾事又沒來上班,說是家裡孩子病了。”技術員趙小剛拿著考勤表走進來,臉上帶著無奈,“這已經是他這個月第五次請假了,上次讓他畫的零件圖,到現在還沒交。”
林建軍的眉頭微微一皺。黃乾事是前任科長的遠房親戚,靠著關係塞進技術科,平時除了喝茶看報,啥也不會,畫圖靠描,計算靠猜,好幾次差點耽誤了軍工訂單。之前礙於情麵,沒人好意思動他,現在社會主義改造,講究“各儘所能,按勞分配”,正好是清理門戶的好時機。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腦海裡響起,帶著時代背景的分析:
【檢測到“社會主義改造”關鍵節點,工廠性質轉變(公私合營→國營),觸發“製度革新”事件。】
【當前任務:響應“精兵簡政”政策,優化技術科人員結構,提升工作效率,符合“科技報國”主線需求。】
【行為建議:以“生產指標”為依據,裁汰冗員(如黃乾事),提拔實乾人才(如趙小剛、劉衛國),建立“技術考覈製度”,鞏固科長權威。】
“知道了。”林建軍合上方案,語氣平靜,“你去把黃乾事的工作記錄整理一下,尤其是上次耽誤‘100mm炮管’圖紙審核的事,寫份詳細報告給我。”
趙小剛眼睛一亮,連忙應聲:“好嘞!”他早就看不慣黃乾事的做派,隻是沒機會說,現在林建軍要動手,他自然全力支援。
下午的科務會上,氣氛格外嚴肅。林建軍剛宣佈完“技術考覈製度”,黃乾事就跳了出來,手裡的搪瓷缸往桌上一墩:“林科長,我可是廠裡的老人,跟著前科長乾了五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搞什麼考覈?我看你就是想借機排除異己!”
他的舅舅是廠裡的工會副主席,平時在科室裡向來橫著走,根本沒把年輕的林建軍放在眼裡。
“黃乾事,說話要講證據。”林建軍拿出他的工作記錄,語氣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這是你今年的工作完成情況:圖紙審核合格率65%,低於科室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三次重要會議缺席,導致兩個軍工零件引數錯誤;上個月請病假五天,卻有人在東安市場看到你遛鳥。”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臉色發白的黃乾事:“社會主義改造,改的就是‘乾好乾壞一個樣’的弊端。技術科不是養閒人的地方,能者上,庸者下,這是原則。”
科室裡一片寂靜,沒人敢說話。黃乾事還想爭辯,卻被林建軍接下來的話堵了回去:“你的情況我已經向廠長和工會反映了,經研究決定,調你去後勤科管倉庫,那裡的工作相對輕鬆,適合你。”
這已經是給足了麵子,要是直接開除,黃乾事的舅舅臉上也掛不住。黃乾事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沒敢再說什麼,灰溜溜地收拾東西走了,臨走時看林建軍的眼神,充滿了怨毒。
清理了黃乾事,林建軍立刻提拔了趙小剛和劉衛國——兩個都是踏實肯乾的年輕人,趙小剛擅長繪圖,劉衛國精通裝置維護,之前因為“資曆淺”一直沒機會挑大梁。
“從今天起,成立兩個技術小組,趙小剛負責‘新產品研發組’,劉衛國負責‘裝置維護組’,直接對我負責。”林建軍將兩份任命書遞過去,語氣鄭重,“廠裡給了我們新的任務,要在年底前完成‘59式坦克履帶板’的國產化,能不能拿下,就看咱們的了。”
“保證完成任務!”趙小剛和劉衛國激動地接過任命書,聲音響亮,眼裡閃爍著被信任的光芒。
【叮!】
係統的提示音帶著成效評估:
【“技術科整頓”初見成效,冗餘人員清除,核心團隊凝聚力提升,工作效率預計提升35%。】
【獲得“改革先鋒”稱號,廠部獎勵技術科專項經費1萬元,用於購買新的繪圖工具和檢測裝置。】
接下來的幾個月,技術科的麵貌煥然一新。林建軍推行了“技術交流會”製度,每週五下午組織大家討論遇到的難題,年輕技術員可以向老工人請教,老工人也能從年輕人那裡學到新的理論知識,科室裡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趙小剛帶領的研發組很快取得了突破,他們優化的“履帶板熱處理工藝”,使產品壽命提升了20%,得到了軍工驗收組的高度評價。劉衛國的維護組也不含糊,將進口裝置的故障率降到了曆史最低,為生產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林科長,這是這個月的生產報表。”趙小剛拿著一份表單走進來,臉上帶著興奮,“咱們科的人均效率比上個月提高了40%,是全廠提升最快的科室!廠長在大會上表揚咱們了!”
林建軍接過報表,看著上麵的數字,嘴角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這隻是開始,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深入,工廠的發展會越來越快,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也會越來越多,但他有信心帶領技術科,跟上時代的步伐。
工廠的變化不止發生在技術科。食堂實行了“飯菜票製度”,多勞多得,傻柱的積極性高了不少,飯菜質量也上去了;勞資科重新覈定了工資等級,乾得好的工人能漲工資,極大地調動了大家的生產熱情;最讓人振奮的是,廠裡開始籌建家屬區,第一批房子就分給了像林建軍這樣的“技術骨乾”和“勞動模範”。
【叮!】
【“社會主義改造”在工廠落地生根,觸發“正向激勵”效果。】
【宿主獲得“家屬區住房優先選擇權”,可申請兩居室一套,為脫離四合院創造有利條件。】
拿到住房申請表的那天,林建軍心裡格外踏實。他第一時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蘇嵐,兩人站在規劃圖前,暢想著未來的生活。
“等搬過去,咱們就有自己的廚房和書房了。”蘇嵐的眼睛亮閃閃的,語氣裡充滿了期待,“我可以在書房放你的圖紙,在廚房給你做你愛吃的紅燒肉。”
“好啊。”林建軍的心裡暖暖的,“到時候把王師傅也請過來,讓他看看咱們的新家。”
回到四合院,林建軍的心情卻沒那麼輕鬆了。院裡的氣氛和工廠截然不同,依舊是老樣子——閻埠貴蹲在門口算計著什麼,賈張氏坐在台階上罵罵咧咧,易中海則背著手在院裡踱步,像是在思考什麼大事。
“建軍,聽說你升科長了?還分了房子?”閻埠貴第一個湊上來,臉上堆著精明的笑,手裡的算盤打得劈啪響,“真是年輕有為啊!我家老大想在廠裡找個活兒,你看能不能……”
“三大爺,廠裡現在招工都要考試,憑本事吃飯。”林建軍打斷他,語氣平淡,“你讓他好好複習,下個月有次招工考試,考上了就能進。”
這話說得滴水不漏,既沒答應,也沒完全拒絕,把皮球踢給了考試。閻埠貴算盤打得飛快,知道再糾纏也沒用,隻能訕訕地說:“那是,那是,憑本事吃飯,應該的。”
傻柱從外麵回來,手裡拎著個酒瓶,看到林建軍,眼睛一亮:“建軍,聽說你分房子了?恭喜啊!啥時候搬家,我給你幫忙!”他的語氣裡帶著真誠的羨慕,沒有了之前的敵意。
“還沒定呢,估計得下個月。”林建軍笑了笑,“到時候肯定麻煩你。”
“沒問題!”傻柱拍著胸脯保證,“彆的本事沒有,力氣有的是!”
看著傻柱的背影,林建軍心裡微微觸動。傻柱本性不壞,隻是被院裡的人和事拖累了,或許等自己搬走了,他也能慢慢醒悟過來。
賈張氏趴在門縫裡,把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嘴裡酸溜溜地嘟囔:“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分了個破房子嗎?指不定是用啥見不得人的手段弄來的!我看啊,遲早得倒黴!”
她的話雖然刻薄,卻沒人附和,連秦淮茹都隻是歎了口氣,沒接話。院裡的人都明白,林建軍和他們已經不是一路人了,他走的是陽關道,而他們,還在獨木橋上徘徊。
易中海走過來,語重心長地說:“建軍,升了官,分了房,是好事,但也不能忘了本。院裡這些街坊,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畢竟住了這麼多年,互相有個照應。”
“一大爺,我明白。”林建軍的語氣平靜,“我搬走了,耳房還留著,偶爾也會回來看看。但我和蘇醫生都覺得,清淨的環境更適合工作和學習。”
易中海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沒再說什麼。他知道,林建軍這一走,院裡的平衡就被打破了,以後想再像以前那樣“主持公道”,怕是沒那麼容易了。
夜深了,林建軍坐在燈下,看著窗外的月光,心裡思緒萬千。工廠的變化讓他看到了希望,社會主義改造帶來的不僅是製度的革新,更是人的覺醒——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隻有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
而四合院,卻像一個被時代遺忘的角落,依舊重複著過去的恩怨和算計。他知道,自己遲早要離開這裡,不是因為嫌棄,而是因為這裡的環境,已經跟不上他前進的步伐。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寂靜中響起:
【“工廠整頓”與“四合院對比”觸發“道路選擇”思考,宿主“科技報國”信念進一步堅定。】
【獎勵:“59式坦克履帶板最終優化方案”,可使產品壽命再提升10%。】
林建軍翻開方案,目光落在“壽命提升10%”幾個字上,眼神變得堅定。他知道,自己的戰場在工廠,在實驗室,在為國家工業化奮鬥的每一個日夜。四合院的風波,終將成為過去,而他的未來,在更廣闊的天地裡。
窗外的月光透過玻璃照進來,落在圖紙上,清晰而明亮。林建軍拿起筆,在方案上簽下自己的名字,筆尖劃過紙麵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裡格外清晰,像是在為一個新的時代,寫下屬於自己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