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謀 青鸞玉佩
-
顧清妧回來時,天色已暗。
院中積雪未消,簷下冰棱垂掛,映著廊下燈籠的微光,晶瑩剔透。
暖閣內,上好的銀霜炭在紫銅鎏金狻猊獸爐裡無聲地燃著,暖意融融。
地麵鋪的是波斯地毯,靠北牆砌築的暖炕上擺放著百蝶穿花紋樣的鵝黃色錦緞坐褥和引枕,炕中央置一紫檀小炕桌,桌麵嵌著雲石,可供對弈、品茗或放置手爐。
多寶格上,擺放著幾本詩詞集、精緻的小型單筒千裡鏡、小巧的琺琅彩鼻菸壺、以及幾件象牙製成的袖珍弓箭。
窗下設有一張貴妃榻,榻邊小幾上備著暖胃的蜜餞與熱茶。
顧清妧斜倚在臨窗的貴妃榻上。
窗外,一樹老梅虯枝斜逸,鐵骨錚錚,枝頭卻密密匝匝綴滿了花苞,在漫天素白裡點染出絢麗的豔色。
“姑娘,仔細冷氣沁了身。
”雲岫手裡捧著一個巴掌大小、瑩潤如凝脂的白玉手爐,小心地遞過去。
顧清妧並未回頭,隻隨意地伸出左手。
那手指若削蔥,根根纖細勻亭,指甲是天然的、健康的淡粉色,修剪得圓潤光潔。
雲岫屏息,將暖爐輕輕放入她掌心,又極快地拉過衣衫一角,將她腕間露出的一小段肌膚仔細蓋好。
那肌膚欺霜賽雪,看不見一絲紋理,彷彿上等的羊脂凍玉精雕而成。
“嗯。
”一聲極輕的鼻音,算是應了。
顧清妧望著窗外那樹含苞待放的梅沉思。
顧清瑤對奪嫡之爭三緘其口,此事何時發生?最後何人登上皇位?她隻字未提,顯然有所隱瞞。
但顧家決不能牽連其中,眼下最緊要的,還是退婚一事。
女子?玉佩?……能在那種情況下進入大牢的,定不會是普通人,她佩戴的那枚玉佩應是突破口。
正思索間,雲岫輕輕地進來,低聲道:“姑娘,晚膳備好了。
”顧清妧回神,微微頷首。
小幾上,擺著幾樣精緻的菜肴:一盅清燉乳鴿湯,湯色澄澈,浮著幾粒枸杞;一碟胭脂鵝脯,色澤紅潤,香氣撲鼻;一碗碧粳米飯,粒粒晶瑩;另有一小碟醃製的脆藕和糖漬梅子,酸甜開胃。
顧清妧執起銀箸,她先舀了一勺乳鴿湯,小口啜飲,眉眼舒展,顯是滿意。
又夾了一片鵝脯,細細咀嚼。
飯後,顧清妧坐在榻上看書,雲岫、知夏隨侍一旁。
她眸光一轉,放下書冊,在榻上拍了拍,示意兩人上來:“你們如何看待今天一事?”雲岫和知夏是從小就跟在她身邊的,現下屋裡又無旁人,知夏笑嘻嘻湊近:“姑娘,奴婢認為四姑娘想退婚,家裡又不答應,她就想跳湖輕生。
”“雲岫,你呢?”顧清妧道。
雲岫思索片刻:“姑娘,四姑娘跳湖這麼大事,單單先把您叫過去。
”眼神往顧清妧臉上快速打量了一翻,緩緩開口:“奴婢覺得四姑娘在算計您。
您當真答應要幫忙?四姑孃的事都發生五日了,慈安堂和各房都冇動靜,想是覺得她在耍性子,過段時間就好了。
這婚事是不容易退的。
”顧清妧一怔,眸光微斂。
她隻在初夏祖母壽宴上見過楚輕舟一次,一身織錦雲紋白袍,腰間環佩點綴,頭髮用一根玉簪束起,長身玉立,麵容俊秀,一把摺扇輕搖,端的是謙遜有禮,君子如玉。
儼然是各府夫人心中的好郎君、好女婿。
想讓他跌落雲端談何容易?但此事顧家不能是過錯方,隻有他名聲掃地,顧家才能藉機退婚。
“若是有非幫不可的理由呢?你們姑娘答應的事,是一定要做到的。
”顧清妧麵容堅定,眼波流轉間便有了定論。
雲岫和知夏互相看了看:“好吧,那奴婢們看好姑娘。
”“不過姑娘,您可千萬彆逞能。
”知夏嬉皮笑臉的調笑道。
雲岫一把扯過知夏,還不忘敲下她的腦袋:“就你渾說,姑娘是你能戲謔的,榆木腦子不開竅。
”“姑娘纔不會生氣呢。
就你小小年紀,成天板著臉,醜死了。
”知夏一手捂著腦袋,一手去反抗雲岫,好不熱鬨。
顧清妧輕輕一笑,指尖點了點桌麵:“欲使其亡,先使其狂。
”次日,蘊玉堂書房顧清妧的書房不大,勝在精緻,三麵皆是頂天立地的書架,書格疏密有致。
臨南窗橫置一張寬大的橫木書案,案上文房四寶齊備:一方端硯,墨池中猶有未乾的墨跡;數支大小不一的湖筆懸於青玉筆山上;一疊上好的灑金宣紙;一枚白玉鎮紙壓著未完成的字帖或畫稿。
案頭青瓷筆洗裡養著幾片浮萍,更添生趣。
南窗下光線最佳處,設有一張精巧的畫案,專供作畫之用。
牆上懸掛著一幅詳細的《九州輿圖》,圖下小幾上攤著幾本遊記與地方誌。
顧清妧正伏案作畫。
雪白的宣紙上,左邊勾勒的是幾處簡易粥棚草圖,標註著“米糧”、“柴薪”、“人手”等字樣。
右邊,卻是一枚玉佩的精細圖樣,形如展翅青鸞,線條精緻,翎羽處有細微的捲雲紋。
這是昨日顧清瑤情急之下,想起那女子貼身佩戴之物,含糊描述的,顧清妧憑著記憶細細繪出,希冀能尋到些蛛絲馬跡。
“妹妹好雅興。
”一道溫潤含笑的男聲自門口傳來。
顧清妧抬頭,眸中瞬間點亮:“哥哥。
”門簾挑起,走進一位身著石青色雲紋錦袍的年輕男子。
身姿挺拔,麵容清俊,眉宇間蘊著書卷清氣,正是顧家長房嫡子,顧明澈。
顧家規矩嚴整,男子二十方可娶妻,四十無子方可納妾。
然二房衛姨娘是沈氏懷孕時主動安排的;三爺生母早逝,柳姨娘自幼服侍,蘇氏生子後,老夫人做主抬了貴妾。
這樣看,長房尤其和睦,顧大爺與夫人謝氏伉儷情深,後院清淨,膝下唯有二子二女,皆係謝氏嫡出。
長子顧明澈,端方雅緻,沉穩內斂,現任刑部員外郎,早前定下了孟家五姑娘,婚期就在來年開春。
二姑娘顧清晏已出嫁,隨夫在外任職;次子顧明宵與顧清妧乃一胎雙生,性格跳脫,不愛文墨,活脫脫一個皮猴子。
顧明澈行至案前,目光掃過桌上的畫,在粥棚圖上略一停留,讚道:“妹妹心繫災民,思慮周全。
”隨即,他的目光被那枚青鸞玉佩圖樣吸引,劍眉微挑,“這玉佩……形製倒是別緻,不似尋常閨閣之物。
妹妹畫它作甚?”顧清妧擱下筆,親手為兄長斟了杯熱茶,神色坦然中帶著一絲懇切:“流民進京,母親將施粥一事派給了我,雖做了些安排,還想請大哥援手調度,府中前院管事需得哥哥鎮著纔好。
至於這玉佩……”她指尖輕輕點在圖上,聲音壓低,“關乎四姐姐的婚事。
哥哥可知,靖安侯府的楚輕舟,近來動向?”顧明澈接過茶盞,眸光深邃地看了妹妹一眼。
他這個幼妹,看似清冷端雅,心思卻最是玲瓏剔透,從不無的放矢。
他沉吟片刻,道:“流民之事,我即刻去安排,必不使顧家失了體麵仁心。
至於楚輕舟……”他指尖在桌麵敲了敲,聲音也壓低幾分,“府中對四妹妹退婚一事絕口不提,你就算想幫她,也不要忤逆了長輩。
”顧清妧心頭一跳,答道:“我有分寸,哥哥不方便查,我再想其他辦法。
”顧明澈眸色一轉,抿了一口清茶,緩緩道:“安仁坊最近開了家武館,妹妹有興趣可以去瞧瞧。
”“哪有哥哥讓自家妹妹去逛武館的?”顧清妧莞爾一笑,瞭然於心。
“哈哈,說不定妹妹會有意外收穫?”顧明澈大步往外走,不經意地順走了那幅玉佩圖樣。
送走哥哥,顧清妧心如亂麻。
玉佩怕是一時半兒會冇訊息,看來要從楚輕舟的日常下手,要是此時他已經救了那名女子,再好不過。
哥哥說的武館應該是可靠的,改日可以去看看。
她理清後續事宜,神情稍鬆,連日殫精竭慮,此刻被書房內溫暖的炭火一烘,倦意悄然襲來。
移步至窗邊軟榻,隨手拿起一本未看完的遊記,本想翻幾頁定神,卻不知不覺倚著引枕,沉沉睡去。
這頭,顧明澈出了何園,直奔前院。
顧家祖籍南陽,是江南望族,京都的顧宅坐落在朱雀街東,中軸線上的朱漆大門,肅然轎廳,宏闊正廳,幽深內廳主樓依次而立,東西跨院對稱,青磚黛瓦之上,積雪未消,更顯肅穆。
顧明澈來到父親書房,敲門而入。
此處不似內宅住處精巧,更顯端肅實用。
三間打通的敞亮廳堂,青磚墁地,梁柱皆用深色楠木。
南窗寬大,糊著素白高麗紙,透進清冷天光。
正中靠牆設一張寬大的紫檀木書案,案上除文房四寶外,堆疊著幾摞公文函匣,一枚黃銅鎮紙壓著攤開的賬冊。
案後是一張同樣質地的太師椅,椅背高直。
顧廷筠正端坐書案後,執筆批閱。
紫檀太師椅的硬朗線條襯得他肩背挺直,眉頭微鎖,專注於眼前文書。
“父親。
”顧明澈道。
顧大爺收筆,抬頭目光如炬,看向案前的長子:“何事?”。
顧明澈在書案前約五步處,垂手恭立:“我剛從何園過來,明日城外施粥一事,已安排妥當,妹妹出了不少力。
”。
“妧兒聰慧,雖年紀尚小,勝在做事穩重,你母親將此事交給她,亦是曆練。
”顧大爺會心一笑,一臉自豪的誇讚道。
“父親說的是。
”顧明澈將圖紙遞給父親,神色凝重:“這是妹妹畫的,兒子感覺這玉佩不像尋常物件,遂拿給父親瞧瞧。
”顧大爺拿著圖樣端詳,不似之前隨意淡然,眉頭漸漸皺起,“嗯……其他地方與普通玉佩無異,但這青鸞展翅圖騰……,不像凡物。
”“妧兒從何處得來的?”“說是關乎四妹妹,她向來慎重,其餘閉口不談。
”顧明澈眸光微動,緩緩開口。
顧大爺收起圖紙,神色已然恢複如初,“嗯,這圖先放這兒,她若問及,搪塞過去就好。
”“是”顧明澈略一躬身。
繼續道:“自京畿往南的官道,因連日大雪,在蒼梧嶺一帶多處塌方受阻,恐需數日方能疏通。
四叔押運的年節貢物車隊,按行程推算,此刻應正行至該處。
”顧大爺抬眼:“訊息確實?”“驛報蓋有沿途三處驛站印信,當無疑問。
”顧明澈答得肯定。
顧大爺身體微微後靠,陷入寬厚的椅背,指尖在光滑的紫檀案麵上輕叩了兩下,發出沉悶的篤篤聲。
他望向窗外覆雪的庭院,片刻,才沉聲道:“知道了。
”“著人速去庫房,調撥防風油布、繩索、鐵鍬等應急之物,再備足乾糧炭火,由府裡得力家丁押運,即刻啟程,走西邊山道,務必趕在明日午時前送至蒼梧嶺接應點。
“你親自督辦,務必保證廷風和車隊按時回京。
”“是,兒子即刻去辦。
”顧明澈應聲,再次躬身,悄然退下。
“二叔。
”顧明澈出門,撞上匆匆趕來的二叔。
“嗯,”顧二爺冇有停頓,抬腳步入書房。
“大哥,清瑤她……”蘊玉堂內,顧清妧悠悠轉醒,望向窗外,連日的落雪,天被一層鉛灰色籠罩,分不清幾時。
剛由知夏伺候著重新綰好發,母親身邊的碧梧便到了門外。
“夫人請七姑娘過去說話。
”靜心閣中,謝氏坐在臨窗的暖炕上,手裡拿著一卷賬冊,見女兒進來,放下冊子,拍了拍身側:“妧兒,過來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