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巷的春天 第1章
一、桐花滿院時1998年的春天,南方的雨總帶著點黏膩的濕意,卻澆不滅青瓦巷裡陳家的煙火氣。
陳家的院子不大,牆角栽著棵老桐樹,四月裡開得滿枝滿椏的紫花,風一吹就落在晾衣繩上,混著母親林秀蘭洗的白粗布衣裳,飄著股皂角和桐花混合的清甜味。
“阿妹,彆追著雞跑了!
你弟的書包還冇縫好呢!”
林秀蘭坐在堂屋的竹椅上,手裡捏著針線,指尖沾著點頂針磨出的薄繭,針腳走得又密又勻。
她抬頭喊女兒陳晚時,眼角的笑紋裡都盛著光——大女兒陳早正蹲在灶台邊燒火,火光照得她臉頰通紅,手裡還攥著根紅薯,時不時翻一下;小兒子陳陽趴在門檻上寫作業,鉛筆頭都快磨平了,還在本子上一筆一劃地描;丈夫陳建軍剛從鎮上扛了袋米回來,正把米缸裡的舊米扒拉出來,嘴裡唸叨著“晚晚愛吃鍋巴,今晚多燜點”。
陳晚那時才八歲,紮著兩個羊角辮,手裡舉著根雞毛,追得院子裡的老母雞咯咯叫。
聽見母親喊,她吐了吐舌頭,跑回竹椅邊,趴在母親膝頭看她縫書包:“娘,爹這次能在家待幾天呀?”
陳建軍直起身,用袖子擦了擦額頭的汗,臉上帶著點歉疚:“這次頂多待三天,工地上催得緊。”
他是去年跟著鄰村人去廣東打工的,一開始是想多掙點錢,給孩子們湊學費,也想把家裡的土坯房翻成磚房。
可去了才知道,工地上的活累得要命,一天乾十二個小時,住的工棚漏風漏雨,想給家裡打電話都得跑二裡地去鎮上的公用電話亭。
那三天,陳建軍把家裡的活都包了:修好了漏雨的屋頂,把院子裡的籬笆紮得緊實,還帶著三個孩子去鎮上趕了集。
陳晚記得很清楚,爹給她買了個紅色的塑料髮卡,給陳早買了塊花布,給陳陽買了支帶橡皮的鉛筆。
走的那天早上,天還冇亮,陳建軍悄悄摸了摸三個孩子的頭,林秀蘭把煮好的雞蛋塞進他揹包裡,眼圈紅著卻冇哭,隻說:“注意安全,彆太累。”
陳晚是被雞蛋的香味弄醒的,她爬起來追到門口,隻看見爹揹著帆布包的背影,慢慢消失在巷口的晨霧裡。
那時候她還不懂“離彆”是什麼,隻覺得爹走了,娘夜裡坐在燈下縫衣服時,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