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小說集 第102章 血染禦箋
養心殿內,燭火搖曳。康熙正專註批閱奏摺,忽然,硃砂的色澤變得詭異。
銅雀燈台上滿是紅色蠟淚,燭火猛地爆出青焰。禦前太監呈上硃砂,托盤微沉,底部竟滲出細密血珠。喀爾喀使團進貢的狼毫筆,在硯台邊無風自動。
康熙指腹摩挲著奏摺上硃砂痕跡,心中疑惑漸生。軍報上的硃批字跡,夜間扭曲成薩滿符文。乾清宮匾額,滴落暗紅液體。
太子昏迷,貼身玉佩浮現出陪葬玉蟬的複眼紋路,玉蟬腹部刻著孝莊陪葬品編號。值夜太醫的銀針,接觸太子麵板就鏽蝕,針匣夾層藏著喀爾喀巫醫符紙。
骨哨聲波傳來,乾清宮地磚顯出湮滅的滿文,組成巨大鎮魂陣。禦藥房蜜丸裡包裹著與咒文同源的經灰,蠟封印著赫舍裡氏族徽。
康熙發現硃砂盒夾層有半頁泛黃《往生咒》,咒文日期對應元後忌辰。養心殿更漏在子時倒流,血水從刻著蒙古文的銅符滲出。
薩滿法師銅鏡照出奏摺上重疊的鬼批,鏡緣鑲著與骨哨同材質獸骨。康熙扯斷朝珠,108顆珊瑚珠全部中空,每顆珠內藏著孝莊陪葬的香灰。
「這硃砂怎會如此?」康熙眉頭緊皺,眼神中滿是驚疑。
禦前太監顫聲道:「陛下,奴才也不知。」
太子在昏迷中反複吟誦滿語咒文,那咒文與喀爾喀公主佩戴骨哨紋路吻合。
康熙握緊拳頭,眼中隱隱泛紅。「查,給朕徹查此事。」
太醫在一旁小心道:「陛下,太子他……」
「不必多言,朕知道輕重。」康熙打斷他的話。
整個養心殿籠罩在一片詭異氛圍中,眾人各懷心思。康熙心中思索著這超自然現象背後的真相,以及它對政務的影響。
夜漸深,養心殿內的燭火忽明忽暗。康熙盯著奏摺上的硃砂痕跡,彷彿要看穿其中的秘密。
一個小太監匆匆跑來,「陛下,外麵有人求見。」
「不見!」康熙頭也不抬。
小太監嚥了口唾沫,「可是……」
「可是什麼?沒看到朕正在處理要事嗎?」康熙語氣嚴厲。
「是,陛下。」小太監趕忙退下。
這時,一個老臣顫巍巍地走進來,「陛下,老臣有要事稟報。」
康熙抬起頭,「何事?」
老臣湊近,壓低聲音,「老臣懷疑這硃砂之事,與朝中某些勢力有關。」
康熙眯起眼睛,「哦?說下去。」
「老臣近日發現一些官員行為異常,似乎在秘密謀劃什麼。」老臣擦了擦額頭的汗。
「繼續監視,有情況立刻向朕彙報。」康熙吩咐道。
老臣應聲退下。康熙再次陷入沉思,這朝堂之上,到底隱藏著多少秘密。
突然,一陣冷風吹過,奏摺被吹落在地。康熙彎腰去撿,卻發現奏摺背麵有一些奇怪的符號。
「這些符號……」康熙喃喃自語。
禦前太監湊過來一看,「陛下,這像是某種古老的咒文。」
康熙站起身,在殿內來回踱步。他的腦海中思緒紛飛,這接連發生的怪事,究竟是人為還是天意?
「傳朕旨意,召天下能人異士進宮。」康熙大聲說道。
「是,陛下。」侍從們趕忙去辦。
養心殿外,烏雲密佈,雷聲滾滾。一場巨大的風波即將來臨。
康熙坐在龍椅上,閉目沉思。他知道,自己必須儘快解開這些謎團,否則朝廷將麵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時間一點點過去,養心殿內的氣氛愈發緊張。每個人都在等待著下一步的指示,而康熙則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這一切能早日結束。
終於,天邊露出一絲曙光。康熙睜開眼睛,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難,朕一定要查明真相。」他自言自語道。
隨著新的一天到來,更多的人被召進宮中。他們帶著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希望能幫助康熙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養心殿內逐漸熱鬨起來,各種觀點和建議交織在一起。康熙認真傾聽每個人的意見,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在這個過程中,康熙也發現了許多之前未曾注意到的問題。他意識到,要想徹底解決這場危機,需要從根源上進行整治。
於是,他開始重新審視朝廷的各項製度和政策,尋找可能存在的漏洞。同時,他也加強了對官員的監督和管理,確保不會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事情終於有了轉機。那些神秘的符號和現象逐漸被解釋清楚,背後隱藏的陰謀也被揭露出來。
原來,這一切都是某個野心勃勃的官員所為。他企圖利用這些超自然現象來擾亂朝廷,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康熙得知真相後,憤怒不已。他下令將這個官員嚴懲不貸,並以此為契機,對整個朝廷進行了一次大清洗。
從此以後,朝廷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和秩序。康熙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治理國家的決心和信心。
然而,這段經曆也讓康熙明白了一個道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絕對安全和穩定的。隻有時刻保持警惕,才能應對各種未知的挑戰。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康熙繼續勤勉地處理政務,關注民生。他努力改善百姓的生活,推動國家的發展和繁榮。
而那個曾經充滿詭異和恐怖的養心殿,也重新恢複了它應有的莊嚴和肅穆。每當康熙走進這裡,都會想起那段難忘的經曆,提醒自己要永遠保持清醒和謹慎。
歲月流轉,康熙的統治逐漸走向輝煌。他的名字和事跡,也被後人永遠銘記在曆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