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小說集 第11章 紫禁落日
三月的北京,寒風裹挾著血腥味在街巷間遊蕩。李自成的起義軍如潮水般湧入城門,喊殺聲震得紫禁城的琉璃瓦嗡嗡作響。宮女太監四散奔逃,腳步踩碎了地上的瓷器,碎片在陽光下泛著冷光。煤山上的老槐樹枝乾扭曲,像極了一隻枯瘦的手,指向灰濛的天。
崇禎帝朱由檢站在樹下,手指已被咬破,鮮血染紅了衣襟。他顫抖著寫下血書:「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隨後,他解下腰帶,掛上那棵歪脖子老槐樹。風吹過,他的身影晃了晃,最終靜止不動了。
與此同時,數百裡外的山海關,吳三桂正立於城樓之上。寒風颳得鎧甲哢哢作響,他卻動也不動。遠處的地平線被烏雲壓低,彷彿整個天地都在為一個王朝的終結哀悼。
「報——」一名斥候氣喘籲籲地衝上城樓,「大帥!京城陷落了!皇上……皇上自縊了!」
吳三桂瞳孔一縮,扶住城牆才勉強站穩。他盯著遠處的天空,拳頭攥得死緊,指節發白。片刻後,他冷冷吐出一句:「李自成,好一個逆賊!」
副將郭雲龍試探性地開口:「大帥,李自成派人送來招降書,許諾封您為侯,繼續鎮守山海關。」
吳三桂嗤笑一聲,聲音像刀子劃過鐵器:「我吳家世代忠良,豈能向流寇低頭?」他轉身走下城樓,步伐沉重而堅定。
議事廳內,眾將爭論不休。有人主張投降,有人建議死守。就在氣氛焦灼時,又一名信使跌跌撞撞闖了進來:「大帥!不好了!劉宗敏在京城拷打百官追贓,老將軍被關入大牢,遭受酷刑!還有……」
「還有什麼?快說!」吳三桂猛地轉過身,眼神淩厲得像刀鋒。
「陳圓圓姑娘……被劉宗敏擄走了!」
吳三桂臉色驟變,嘴唇微微顫抖。他握劍的手青筋暴起,忽然猛地拔劍,一劍劈碎了案幾。「李自成!我與你不共戴天!」他的聲音嘶啞,帶著壓抑不住的憤怒。
郭雲龍低聲勸道:「大帥,前有李自成百萬大軍,後有關外滿清虎視眈眈。不如……不如向清國借兵?」
吳三桂沉默良久,眼中閃過掙紮。他知道,引清軍入關無異於引狼入室,但眼下彆無選擇。他緩緩點頭:「備馬,我要親自寫一封信給多爾袞。」
當夜,親信楊坤帶著密信,策馬疾馳向盛京方向而去。
盛京城內,攝政王多爾袞正在書房批閱奏章。窗外飄雪,爐火微弱地跳動著,映得他的臉忽明忽暗。侍衛敲門進來:「王爺,範文程大人求見。」
「讓他進來。」多爾袞放下筆,抬頭看向門口。
範文程快步走入,這位年近五旬的漢人謀士雖身形消瘦,但目光炯炯有神。「王爺,剛接到探報,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身亡!」
多爾袞猛地站起身,眼中精光一閃:「訊息可屬實?」
「千真萬確!」範文程激動地說,「王爺,這是天賜良機啊!明朝已亡,中原大亂,正是我大清入主中原的最好時機!」
多爾袞沉吟片刻,眉頭緊鎖。這時,侍衛再次來報:「王爺,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派使者求見!」
多爾袞與範文程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帶他進來!」多爾袞命令道。
楊坤被引入書房,恭敬行禮後呈上吳三桂的親筆信。多爾袞展開一看,信中痛陳李自成殘暴不仁,殺害其父,擄其愛妾,請求清軍出兵相助,共同討伐「逆賊」。
多爾袞將信遞給範文程,語氣複雜:「吳三桂這是要借我大清之力報仇啊。」
範文程快速瀏覽信件,眼中閃過精明的光芒:「王爺,吳三桂手下關寧鐵騎乃明朝最精銳之師,若能得他相助,取山海關易如反掌。山海關一破,中原門戶洞開!」
多爾袞點點頭,但仍有些猶豫:「可我大清從未想過要入主中原,先皇在世時也隻說要『取明而代之』……」
「王爺!」範文程急切地說,「此乃千載難逢之機!明朝已亡,中原群龍無首,若我們不趁勢而起,將來必後悔莫及!」
另一邊,佟佳氏正坐在暖閣內繡花。她聽到訊息後,放下針線,匆匆趕到多爾袞的書房。
「王爺,此事不可再猶豫。」她的聲音柔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中原大地沃野千裡,人口眾多,若能占據,大清基業必將穩固。況且,吳三桂主動求援,正是天意。」
多爾袞看著她,眼中閃過一絲思索:「可大軍入關,需得民心。若貿然行動,恐激起民變。」
佟佳氏微微一笑:「這正是關鍵所在。我們可以打出『替明複仇』的旗號,以安撫漢人心。同時,善待百姓,頒布安民告示,讓他們明白,我們不是侵略者,而是救世主。」
多爾袞沉思片刻,終於點頭:「好,就依你所言。」
翌日清晨,多爾袞召集眾臣商議。範文程擬定了安民告示,內容簡潔有力:「大清興兵,隻為替明朝複仇,驅逐流寇,還百姓太平盛世。」多爾袞看罷,滿意地點了點頭。
「傳令下去,整軍備戰,三日後出發。」多爾袞的聲音低沉卻堅定。
佟佳氏站在一旁,眼中閃過欣慰。她知道,這一步棋走得艱難,但也至關重要。
山海關外,吳三桂收到多爾袞的回信後,長舒了一口氣。他站在城樓上,望著遠方的天空,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自己做出了一個可能改變曆史的選擇。
「大帥,清軍真的會來嗎?」郭雲龍低聲問道。
吳三桂沒有回答,隻是握緊了手中的劍。他的目光深邃,像是透過層層迷霧,看到了未來的輪廓。
三日後,清軍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山海關進發。多爾袞騎在馬上,目光堅定。他身旁的範文程輕聲說道:「王爺,此戰若勝,天下可定矣。」
多爾袞微微一笑,沒有說話。他的目光投向遠方,彷彿已經看到了紫禁城的金頂在晨光中熠熠生輝。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一個新的時代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