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小說集 第44章 燈下緘默
乾清宮內,鎏金蟠龍燭台上的紅燭高燃。康熙端坐龍椅,指尖輕敲扶手,目光掃過眾臣。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太監尖聲宣道。
殿內寂靜,隻有燭芯偶爾爆出的輕微劈啪聲。康熙的目光在大臣們臉上逡巡,最終停在後排的漢臣方以智身上。這位前明遺老雖已歸順,卻始終不被鼇拜一黨信任。
就在康熙準備宣佈退朝時,一個粗獷的聲音打破了沉默。「臣有本奏!」
鼇拜舊部的得力乾將圖爾泰大步出列,腰間佩刀哐當作響。康熙眸色一沉,麵上卻不顯,隻微微頷首示意他繼續。
圖爾泰斜睨了一眼方以智,冷笑:「皇上,臣要彈劾翰林院侍講方以智,此人身為漢臣,卻妄議我滿洲舊製,實乃大不敬!」
殿內嘩然。方以智麵色煞白,連忙出列跪倒:「微臣冤枉!微臣從未——」
「閉嘴!」圖爾泰厲聲打斷,「前日議政時,你公然質疑我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之製,說什麼『當效法漢製,設內閣以專權責』,這不是大逆不道是什麼?」
康熙眉頭微皺。正思索如何轉圜,忽聽殿側傳來一陣衣裙窸窣聲。
「圖爾泰大人此言差矣。」
一個清亮的女聲響起,眾人循聲望去,隻見一位身著藕荷色旗裝的少女從側殿走出。她約莫十五六歲年紀,膚若凝脂,眉目如畫,正是輔政大臣索尼之孫女赫舍裡氏。
康熙心頭一跳。赫舍裡氏作為預定皇後人選,今日奉太皇太後之命前來觀政學習,卻不想她會在這等場合出聲。
圖爾泰顯然也沒料到會被一個女流之輩打斷,一時愣住:「格格這是何意?」
赫舍裡緩步走到殿中,向康熙行了一禮,這才轉向圖爾泰:「大人指責方大人不懂滿洲舊製,可方大人學貫古今,曾著《物理小識》,對各族文化皆有研究。倒是大人可曾讀過《論語》?可知『三人行必有我師』之理?」
殿內一片嘩然。漢臣們麵露驚訝,滿臣則紛紛皺眉。赫舍裡這番話不僅是為方以智辯護,更是在質疑圖爾泰的學識。
圖爾泰臉色漲紅:「格格!這是朝堂,不是閨閣繡房,女子豈能妄議朝政?」
赫舍裡不卑不亢:「太皇太後命我觀政學習,見有不公,自當直言。方大人所言內閣製,早在唐代便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宋代設『中書門下』,皆是為提高行政效率。方大人建議借鑒,何錯之有?」
康熙注視著赫舍裡挺直的背影,心中泛起一絲異樣的情緒。他記得這位準皇後聰慧過人,索尼在世的時候曾多次誇讚她精通漢學,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但眼下局勢微妙,她這般直言不諱,恐怕會引火燒身。
果然,圖爾泰勃然大怒:「皇上!赫舍裡格格乾預朝政,違背祖製,請皇上明鑒!」
殿內氣氛驟然緊張。康熙目光在赫舍裡與圖爾泰之間遊移,心中權衡。最終,他沉下臉來:「赫舍裡氏!朝堂之上,豈容你妄言?退下!」
赫舍裡身子一顫,眼中閃過一絲受傷,但很快恢複平靜。她深深一福:「臣女僭越,請皇上恕罪。」說罷,緩步退回側殿,背影挺直如青竹。
康熙強壓下心中不捨,轉向方以智:「方愛卿,此事容後再議。今日先退朝吧。」說罷起身離去,留下滿朝文武麵麵相覷。
當夜,紫禁城籠罩在細雨中。赫舍裡獨坐寢殿,麵前攤開一本《詩經》,卻半個字也看不進去。燭火搖曳,映照著她略顯蒼白的臉龐。
「格格,梁公公來了。」侍女輕聲通傳。
赫舍裡驚訝抬頭,隻見康熙的貼身太監梁九功捧著一個錦盒悄然入內。梁九功行了一禮,低聲道:「皇上命奴才送來這個,說是給格格賠罪的。」
赫舍裡接過錦盒,開啟一看,竟是珍貴的漢籍孤本《洛陽伽藍記》。她心中一暖,眼眶微紅。
「替我謝過皇上。」赫舍裡輕聲說道。
梁九功微微一笑:「格格聰慧,皇上心中明白得很。隻是如今局勢複雜,還請格格多加小心。」
赫舍裡點頭:「多謝公公提醒。」
夜深人靜,赫舍裡捧著書卷,心中思緒萬千。她知道,今日之事不僅是一次朝堂爭鋒,更是她與康熙之間無聲的默契達成。
與此同時,鼇拜府中,燭火通明。圖爾泰正在稟報今日朝堂之事。鼇拜黨羽聽完,眼中閃過一絲深思。
「赫舍裡氏……」鼇拜黨羽低聲重複著這個名字,嘴角浮現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看來,這對少年男女之間,有些有趣的事情值得我們關注啊。」
窗外,細雨依舊。紫禁城的夜晚,暗流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