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小說集 第81章 日月重光
雨水順著康熙的臉頰滑落,冰冷刺骨。他站在赫舍裡墳前,龍袍濕透,貼在身上像一層沉重的枷鎖。手中的江南密報已被雨水浸透,字跡模糊,但「雙龍玉契」四個字卻彷彿刻進了他的眼底。
曹寅跪在三步之外,聲音被雨聲吞沒:「皇上,雨太大了,龍體要緊……」
康熙沒有回應。他的目光落在墓碑上,腦海中卻浮現出三日前工部侍郎呈上的奏報——孝莊太後幼時彆院地下挖出七具小棺,每具屍骨天靈蓋上都有皇室特有的金針封穴痕跡。
「皇上!」曹寅的聲音突然拔高,「朱三太子之事……」
「假的!」康熙猛地轉身,聲音如雷般炸開,「那玉契必是偽造!」
他將密報狠狠擲在地上,泥水瞬間吞噬了紙張。曹寅慌忙爬過去想撿起,卻被康熙一腳踩住手腕。
「不必了。」康熙的聲音平靜得可怕,「傳旨,命裕親王即刻南下,朕要活的朱三太子。」
曹寅忍痛應是,卻見康熙已轉身麵向墓碑,手指輕撫過冰冷的石麵。十六歲時,他曾親手立下這塊碑,那是他第一次懂得什麼叫錐心之痛。
「蘭兒……」康熙低聲呢喃,隻有雨聽見了這個久違的昵稱。
突然,一聲清脆的「哢嗒」從墳塋深處傳來,像是玉器碎裂的聲音。康熙渾身一震,俯身將耳朵貼在泥土上。
「皇上?」曹寅驚恐地看向他。
康熙恍若未聞。那聲音清晰得不像幻覺。他直起身,目光掃過墳塋四周——雜草中混著幾株紫色小草,在暴雨中依然挺立。
「這是……」
「回皇上,是紫靈草,可解百毒。」曹寅答道,「說來奇怪,這草隻長在皇後娘娘墳周,奴才曾命人移栽他處,卻無一成活。」
康熙瞳孔驟縮。紫靈草……克製劇毒……赫舍裡是突發心疾而亡,禦醫從未提過中毒可能。他猛然想起,那七具小棺中,最年幼的一具頭骨發黑,分明是……
「挖開。」康熙突然下令。
曹寅愣住了:「皇上?」
「朕說,挖開皇後陵寢!」康熙的聲音如同雷霆,「現在!立刻!」
曹寅麵如土色,卻不敢違抗。鋤頭鏟子很快備齊,但在場所有人都跪著不敢動——挖開皇後陵寢,這是要誅九族的大罪!
康熙奪過一把鐵鍬,親自掘向墳塋。泥土在暴雨中鬆軟異常,很快露出棺槨一角。就在鐵鍬觸及楠木棺蓋的瞬間,一道驚雷劈下,照亮了棺蓋上的暗格。
康熙的手顫抖起來。這個暗格……下葬時絕無可能有。他撬開暗格,裡麵靜靜躺著一塊殘缺的玉器——正是方纔碎裂聲的來源。玉器上雕刻著半條龍,斷裂處形狀古怪,顯然需要另一塊才能拚合完整。
「雙龍玉契……」康熙喃喃自語,眼前浮現密報中朱三太子展示的那塊玉。兩塊玉若能拚合……
「報——」一個渾身濕透的侍衛踉蹌跑來,「啟稟皇上,裕親王急奏,朱三太子手中的玉契經查證,確是……確是太宗朝所製,上有內務府印記!」
康熙手中的半塊龍玉突然變得重若千鈞。他想起兒時孝莊太後給他講的故事——太宗曾命人打造一對雙龍玉契,賜予兩位皇子,立約兄終弟及……
雨更大了。康熙站在墳前,左手是先皇後棺中暗藏的半塊龍玉,右手是江南送來的密報。七具早夭皇子的屍骨,突然現世的朱三太子,赫舍裡墳周的紫靈草……
一切線索交織成一張巨大的網,將他牢牢困住。
---
曹寅看著康熙的臉色,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皇帝此刻的情緒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皇上,此事需從長計議。」曹寅試探著開口。
「從長計議?」康熙冷笑一聲,聲音低沉而危險,「朕倒要看看,還有什麼可『從長』的!」
他攥緊手中的半塊龍玉,指節因用力而泛白。雨幕中,他的身影顯得格外孤獨。
「傳旨,命刑部徹查曆代早夭皇子案,尤其是那些所謂『突發急病』的記錄。」康熙的聲音冷得像冰,「另外,調集京畿所有能辨識毒物的禦醫,連夜查驗紫靈草的特性。」
曹寅連忙應是,卻忍不住低聲提醒:「皇上,皇後娘娘乃國母,貿然開棺驗屍,恐引非議。」
康熙猛地轉身,雙眼如刀般盯住曹寅:「你是說,朕不該查?」
曹寅嚇得連連磕頭:「奴纔不敢!隻是擔心此舉會動搖民心。」
「民心?」康熙仰天大笑,笑聲中透著苦澀,「朕倒想知道,這些年來,朕坐的是誰的龍椅?治的是誰的天下?」
他低頭看向手中的半塊龍玉,聲音漸冷:「若真有人敢欺瞞朕,朕便讓他知道,什麼叫天威難測!」
---
夜深了,雨勢漸小。康熙坐在乾清宮內,麵前攤開的奏摺已被翻閱數遍。他的眉頭緊鎖,眼中布滿血絲。
「皇上,該歇息了。」一名太監輕聲提醒。
康熙揮了揮手,示意退下。他走到窗前,望著漆黑的夜空,心中思緒萬千。
「蘭兒,你究竟藏了什麼秘密?」他低聲自語,語氣中帶著一絲痛苦和迷茫。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曹寅匆匆進來,神色凝重。
「皇上,裕親王送來加急密報。」
康熙接過密報,快速瀏覽後,臉色驟變。密報中提到,朱三太子不僅持有雙龍玉契,還掌握了一份詳細的皇室血脈譜係圖,聲稱可以證明自己纔是正統繼承人。
「好一個『正統』!」康熙將密報拍在桌上,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曹寅小心翼翼地問:「皇上,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康熙沉默片刻,緩緩開口:「傳旨,命江南各府嚴密封鎖訊息,不得讓朱三太子的言論擴散。同時,調派精銳侍衛,務必在他現身之前將其擒獲。」
「是。」曹寅應聲退下。
康熙再次走到窗前,心中卻無法平靜。他知道,這場危機遠比表麵看到的更加複雜。而赫舍裡墳中的半塊龍玉,似乎成了揭開真相的關鍵。
---
翌日清晨,雨停了。陽光透過雲層灑在皇宮屋頂上,映出一片金色。
康熙召集群臣議事,宣佈徹查曆代早夭皇子案。朝堂上一片嘩然,有人支援,有人反對,更有不少人暗中觀望。
「皇上,此事涉及皇室尊嚴,不宜大張旗鼓。」一位老臣出列勸諫。
康熙冷冷掃了他一眼:「朕做事,輪不到你們指手畫腳。若有人覺得朕做得不對,儘可直言。」
朝堂頓時鴉雀無聲。
散朝後,康熙獨自來到禦花園,坐在湖邊的涼亭中。他手中握著那半塊龍玉,目光投向遠處的湖麵。
「皇上。」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
康熙抬頭,看見太子胤礽站在不遠處,神色複雜。
「兒臣聽說了江南的事。」胤礽走近,低聲說道,「父皇,您相信朱三太子的說法嗎?」
康熙盯著胤礽,目光深邃:「你覺得呢?」
胤礽猶豫了一下,搖頭道:「兒臣不敢妄加猜測。但無論結果如何,兒臣都會全力支援父皇。」
康熙微微點頭,嘴角露出一絲苦笑:「支援?朕倒希望你能多替朕分憂。」
胤礽垂下頭,不再言語。
康熙站起身,拍了拍胤礽的肩膀:「回去吧,好好讀書。朕還需要你。」
---
夜幕降臨,康熙回到書房,繼續翻閱相關史料。他的目光停留在太宗時期的一段記載上——關於雙龍玉契的傳說。
「兄終弟及……」康熙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寒意。
就在這時,窗外傳來一陣輕微的響動。康熙警覺地抬起頭,伸手按住腰間的佩劍。
「誰?」他沉聲問道。
一道黑影從窗邊閃過,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康熙皺眉,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知道,這場風暴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