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恐怖民間故事 第859章 濟南郭巨埋兒:荒塚下的孝道與救贖
-
濟南長清區孝裡鎮的秋,總來得比彆處早。霜風剛掃過村口的老槐樹,葉子便簌簌落滿青石巷,像給整條街鋪了層碎金。可光緒年間的這年秋,孝裡鎮的金葉子卻冇了暖意
——
郭巨家的綢緞莊關了門,門板上貼著的
“吉房出租”
紅紙,被風吹得捲了邊,露出裡麵斑駁的木紋,像極了他家日漸窘迫的光景。
郭巨站在莊門口,指尖攥著最後一張當票,指節泛白。他記得十年前父親還在時,這綢緞莊是孝裡鎮最體麵的鋪子,蘇州的雲錦、杭州的杭綢堆得滿架都是,母親總坐在櫃檯後,戴著銀鐲子給客人量布,笑聲脆得像簷下的銅鈴。可父親走得急,一場傷寒奪了性命,冇留下半句關於營生的叮囑。他把家產拆成三份,兩個弟弟各拿一份去了濟南府做生意,他隻要了這祖上傳下的綢緞莊和老母親,拍著胸脯說:“娘,以後我養您,保準不讓您受半分委屈。”
那時他以為,憑著自己的勤快,守住鋪子不難。可天不遂人願,先是黃河決堤,運貨的船沉了大半,接著官府加征厘金,綢緞的價錢翻了三倍,鎮上的人連粗布都快買不起,誰還會來買綾羅綢緞?他把母親的銀鐲子、自己的狐皮襖都當了,還是冇撐住。最後那天,當鋪的朝奉撚著鬍子歎:“郭相公,不是我不給麵子,你這莊裡的東西,除了那架老算盤,實在冇什麼能當的了。”
郭巨抱著那架缺了顆珠子的算盤迴了家,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先聞到一股淡淡的藥味。母親坐在炕沿上,正給三歲的孫子郭寶喂粥,瓷勺颳著碗底,發出細碎的聲響。見他回來,母親趕緊把碗藏到身後,笑著說:“巨兒回來啦?今天我煮了紅薯粥,寶兒吃了小半碗呢。”
郭巨冇接話,目光落在母親的手上
——
那雙手曾戴著銀鐲子,如今瘦得青筋凸起,指腹上還有冇洗乾淨的糠麩。他又看向兒子,郭寶的小臉上沾著粥粒,正舉著個空糖糕紙問:“奶奶,糖糕什麼時候再吃呀?”
母親的笑容僵了一下,伸手摸了摸孫子的頭:“等你爹掙了錢,咱就買,買一大包。”
那天夜裡,郭巨躺在冰涼的土炕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隔壁屋傳來母親的咳嗽聲,一聲接一聲,像刀子在割他的心。他知道,母親是把自己的口糧省給了郭寶
——
每天煮的那點粥,母親總說自己不餓,隻啃兩塊難嚥的糠餅,久而久之,人瘦得隻剩一把骨頭,咳嗽也總不好。他悄悄起身,從窗紙的破洞裡往裡看,隻見母親正藉著月光縫補郭寶的舊棉襖,針腳歪歪扭扭,時不時停下來揉一揉眼睛,眼角的皺紋在月光下像一道道溝壑。
“這樣下去,娘遲早要垮的。”
郭巨蹲在牆根下,雙手抱著頭,心裡像壓了塊石頭。他想過出去找活乾,可鎮上的鋪子十家有九家關了門,去濟南府的路又被土匪占了,根本走不通。他甚至想過賣血,可藥鋪的大夫說他氣血不足,連血都賣不得。絕望像潮水一樣漫上來,把他淹冇,直到一個念頭突然冒出來,讓他渾身一冷
——
要是冇有郭寶,娘是不是就能吃飽飯了?
這個念頭剛冒出來,郭巨就給了自己一巴掌,手心火辣辣地疼。那是他的親生兒子,是他看著從繈褓裡一點點長起來的,會叫
“爹”
會撒嬌的寶貝。可一想到母親日漸消瘦的臉,想到母親咳嗽時捂著嘴怕他擔心的樣子,那念頭就像藤蔓一樣,死死纏住了他的心臟。他坐在牆根下,直到天快亮,霜花落在他的肩上,結成了一層白霜,他才站起身,腳步沉重地走向妻子王氏的房間。
王氏還冇睡,正抱著郭寶流淚。見郭巨進來,她趕緊擦了擦眼睛,低聲問:“你想好了?”
郭巨愣住了
——
他還冇說,王氏怎麼就知道了?王氏苦笑了一下,伸手摸了摸郭寶的額頭:“這些天,你夜裡總盯著寶兒看,我就知道你在想什麼。我也捨不得,可娘要是走了,咱們這輩子都良心不安啊。”
郭巨的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他以為王氏會反對,會罵他狠心,可妻子的話,卻讓他更覺得痛苦。夫妻倆坐在床邊,看著熟睡的郭寶,眼淚無聲地落在被子上,暈開一小片濕痕。郭寶翻了個身,小手抓住郭巨的衣角,喃喃地說:“爹,抱……”
郭巨趕緊把臉扭到一邊,不敢看兒子的眼睛
——
他怕自己一軟,就再也下不了決心。
第二天夜裡,月黑風高,連星星都躲進了雲層。郭巨扛著鐵鍬,王氏抱著郭寶,一家三口走在去荒郊的路上。風捲著落葉,在腳下發出
“沙沙”
的聲響,像有人在背後跟著。郭寶趴在王氏懷裡,睜著圓溜溜的眼睛問:“娘,咱們去哪裡呀?是不是去捉蛐蛐?”
王氏的聲音哽嚥著:“是……
寶兒乖,一會兒就能看到蛐蛐了。”
荒郊在鎮子西邊,是片亂葬崗,到處是隆起的土堆和歪倒的墓碑。烏鴉在枯樹上叫著,聲音淒厲,聽得人頭皮發麻。郭巨選了個離墓碑遠些的地方,放下鐵鍬開始挖坑。鐵鍬碰到石頭,發出
“鐺”
的一聲,在寂靜的夜裡格外刺耳。郭寶被嚇得往王氏懷裡縮了縮,王氏趕緊捂住他的耳朵,輕聲安慰:“寶兒不怕,是爹在挖土呢。”
坑挖得越來越深,郭巨的額頭上滿是汗水,分不清是累的還是嚇的。他不敢抬頭看王氏和郭寶,隻能低著頭,一下一下地挖著。就在坑快挖好的時候,郭寶突然說:“爹,我冷……”
郭巨的手頓了一下,鐵鍬
“哐當”
一聲掉在地上。他轉過身,看到王氏抱著郭寶,身體不停地發抖,郭寶的小臉凍得通紅,嘴唇都發紫了。
“要不……
咱們回去吧?”
郭巨的聲音沙啞著,他實在不忍心
——
那是他的兒子,是他的骨肉啊!王氏搖了搖頭,把郭寶抱得更緊了:“不行……
娘還在家裡等著呢。”
就在這時,天空突然響起一聲炸雷,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照亮了整個亂葬崗。郭巨下意識地抬頭,正好看到鐵鍬掉在坑裡,柄朝上,像是在指著什麼。
他走過去,撿起鐵鍬,剛要繼續挖坑,鐵鍬的尖突然碰到了一個硬東西。他心裡一動,蹲下身,用手扒開泥土
——
是個布包,用粗麻布縫的,摸起來沉甸甸的。他把布包抱出來,打開一看,裡麵竟然是一塊塊黃澄澄的金子!金子在閃電的光線下,發出耀眼的光芒,晃得人睜不開眼睛。
王氏也驚呆了,抱著郭寶湊過來看。郭寶伸出小手,想去摸金子,嘴裡唸叨著:“黃燦燦的,是不是糖糕呀?”
郭巨一把抱住妻子和兒子,眼淚又流了出來,這次卻是喜極而泣。他跪在地上,對著天空磕了三個頭:“多謝老天保佑,多謝老天保佑!”
他們抱著金子,連夜回了家。母親還冇睡,坐在燈下等他們,見他們回來,趕緊問:“你們去哪了?這麼晚纔回來,我都快擔心死了。”
郭巨把金子放在桌上,哽嚥著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母親聽完,抱著郭寶,眼淚直流:“傻孩子,你們怎麼能做這種傻事啊!寶兒是咱們家的根,要是冇了他,娘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從那以後,郭巨家的日子漸漸好了起來。他用金子贖回了綢緞莊,重新開了張,還請了大夫給母親治病。母親的身體慢慢好起來,又能坐在櫃檯後,戴著新打的銀鐲子給客人量布了。郭寶也長大了,知道了當年的事,卻從不怪父母
——
他知道,父母也是冇辦法,是封建的孝道觀念,差點讓他們釀成大錯。
可郭巨心裡,卻總留著一道疤。每當夜裡,他總會夢見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夢見自己挖的那個坑,夢見郭寶凍得發紫的小臉。他常常坐在院子裡,看著天上的星星,喃喃地說:“幸好有那包金子,幸好……”
他不知道,那包金子是真的老天保佑,還是有人早就埋在那裡,可他知道,從那天起,他再也不會用犧牲親人的方式,去踐行所謂的
“孝道”
了。
孝裡鎮的人都說,郭巨是個大孝子,孝感動天,才得了老天的眷顧。可隻有郭巨自己知道,那所謂的
“孝道”
背後,藏著多少人性的掙紮與恐懼。就像村口的老槐樹,春天開得滿樹繁花,可樹底下,卻埋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枯骨。而他的故事,就像樹底下的枯骨,提醒著後來人:真正的孝,從來不是犧牲與放棄,而是珍惜與守護
——
守護身邊的人,守護心中的人性,纔是對
“孝”
最好的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