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殺豬我讀書,很合理吧 第59章
-
尤其那道關於策論,條理清晰,切中時弊,操作性極強,絕非閉門造車能想出的空談。這份務實與新見,讓張允心頭那點不甘與質疑也消散了大半。
他微微頷首,算是打過招呼。
另一位縣試第三名,名叫張白官的少年也已落座,三人互相拱手見禮,互通姓名,便各自端正坐下,園內一時隻有燈花偶爾的劈啪炸開的聲音。
劉縣令的目光在王明遠身上停留片刻,心中百轉千回。
這少年舉止得體,不卑不亢,更難得的是那份遠超年齡的沉穩與通透。
他確實動了愛才之心,甚至閃過收其為入室弟子的念頭。以自己的學識和官場經驗,好好雕琢,此子前程不可限量。
然而,想到他那農戶出身,劉縣令心中那點熱切又迅速冷卻。
他劉承文,寒窗苦讀,宦海浮沉至今,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收徒,尤其是收這種毫無根基的農家子為徒,絕非僅憑才學那麼簡單。
這意味著要投入資源,要承擔風險,更要將其納入自己的政治譜係。
自己這幾年考績上等,升遷在望,前途未定,帶上這樣一個“拖累”值嗎?
而且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變現”,發揮出“收益”?
他端起茶盞,輕輕呷了一口,那點愛才之意終究被更現實的考量壓了下去。
“罷了,”劉縣令心中暗歎,“此番用了他的策論上報州府,已算借了他的光。日後他若真遇到邁不過的坎兒,在不違律、不損己的前提下,幫他一次,也算還了這份‘借用’之情,兩不相欠。”
宴席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開始,菜肴精緻而不過分鋪張。
席間劉縣令舉杯,勉勵三人戒驕戒躁,潛心向學,爭取府試再創佳績,為鹹寧增光。
不過多是縣令在說,三人恭敬應答,偶有關於經義的簡單問答,張允答得漂亮,王明遠則言簡意賅,切中要害。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劉縣令示意隨從捧上三個紅綢包裹的小盤,親自遞到三人手中:“些許程儀,聊表心意。望爾等不負所學,早獲功名。”
入手微沉,是五兩一個的官銀。
這不僅是賀儀,更是縣令對治下教化成果的期許——多出一個秀才,都是他這位父母官政績簿上重要的一筆。
宴罷,張允與張白官先行告退。
劉縣令卻溫和地開口:“明遠且留一步。”
王明遠心頭微動,依言停下腳步。
待園中隻剩二人,劉縣令的聲音壓低,目光深邃:
“你的策論,條陳清晰,切中弊要。本官已稍加潤色,附於本縣今歲春荒應對條陳之後,報往州府了。”
他頓了頓,看著王明遠的眼睛,意味深長地補充道,
“此乃為國獻策,亦是爾才學之證。日後若在學業或他事上,有需本官斟酌之處,可來尋吳師爺遞個話。”
這番話,說得極其含蓄,但王明遠瞬間明白了其中的“交易”意味——縣令用了他的策論作為政績,也留下了一個若有若無的承諾。
“學生謝縣尊大人提點栽培!”
王明遠深深一揖,心中並無多少驚喜,反而更添一分清醒。
功名路上,人情世故,亦是學問。
他現在無權無勢,隻是個小小的童生,知道了這是場“交易”又能如何?
知道了那莫須有的承諾或許隻是空口白話又能如何?
走出縣衙側門,清冷的夜風拂麵而來。
街角裡,一個魁梧的身影立刻迎了上來,正是不知等了多久的王大牛。
“三郎!”王大牛的聲音帶著些涼意,卻掩不住關切,“咋樣?吃飽冇?縣令老爺說啥了冇?”
“挺好,大哥。”
王明遠看著大哥凍得有些發紅的鼻頭,心頭湧起暖流,將手中那個沉甸甸的紅綢小包遞過去,“縣令大人賞的程儀。”
王大牛接過,入手後一沉,臉上瞬間綻開一個近乎傻氣的笑容,小心翼翼地將銀子揣進懷裡最貼身的口袋。
“好!好!”他絮叨著,彷彿已經看到了爹捧著銀子、對著祖宗牌位又哭又笑的樣子。
王明遠點點頭,望著縣城闌珊的燈火,深深吸了一口帶著寒意的空氣。
府試、院試路還長。
而此刻,他想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