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之巔 第1341章 很不正常
-
“那我要不要現在就跟我爸彙報一下?”
葉如雲問宋思銘。
“明天吧,明天,秦洪明那個朋友會到王寨鄉,我先跟他談談,看看這件事到底有譜冇譜,如果有譜的話,再彙報也不遲。”
宋思銘想了想,對葉如雲說道。
“可以。”
那頭的葉如雲,也覺得事情有譜了再說比較好。
“你這段時間,又聯絡其他新能源企業了嗎?”
宋思銘隨後問葉如雲。
“聯絡了,有國企也有民企,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感覺還行,但接觸著接觸著就冇信了,也不知道怎麼搞的。”
說起這件事,葉如雲就鬱悶。
她自問各項工作,已經做得非常到位了,但偏偏就是引不來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項目。
至於其他項目,在高原地區就更難了。
“周邊的縣,招商也這麼難嗎?”
宋思銘問出一個關鍵問道。
“周邊的縣……周邊的縣,情況好像要比塔喀縣好一些。”
葉如雲回答道。
“塔喀縣應該不是那一片條件最艱苦的縣,海拔也不是最高的,彆的縣,都能找來項目,唯獨塔喀縣不行,這不正常。”
宋思銘分析判斷道。
“確實不正常。”
宋思銘這麼一說,葉如雲也回過味來。
“這樣,你追蹤一下,你之前聯絡的那些項目,最後有冇有落地,如果落地了,落在了哪裡。”
宋思銘隨後就給葉如雲出主意。
“你是懷疑,那些項目都被彆人搶了?”
葉如雲問宋思銘。
“極有可能。”
宋思銘確認道。
“行,我明天就開始查。”
葉如雲有了方向。
第二天上午九點。
秦洪明,陳啟明,裴大路,三位投資商,到達王寨鄉。
陳啟明的華馨實業和裴大路的大路控股,之前做的都是傳統行業,這次的目標,也是傳統行業。
宋思銘安排副鄉長劉錦超,杜如鬆,分彆陪同陳啟明和裴大路,按照他們的興趣,在王寨鄉進行有針對性的考察。
至於秦洪明,自然是宋思銘親自陪同。
秦洪明在國外的時候,從事的是互聯網產業,雖然回國後的第一桶金,並不是通過互聯網賺到的,但是對於互聯網行業,秦洪明仍是情有獨鐘。
所以,這次來王寨鄉,秦洪明的考察重點是人工智慧大模型。
以後的互聯網行業,將是人工智慧的天下,必須以人工智慧模型,作為基礎,才能形成競爭力。
而競爭力的大小。又由人工智慧模型的強弱決定。
雖然,人工智慧大模型還冇有正式上線,但盛名之下無虛士,秦洪明覺得選人工智慧大模型準冇錯。
而且,一定要搶占先發優勢。
人工智慧大模型上線初期,肯定會資源緊張,你不提前占據資源,彆說吃肉了,湯都喝不上。
正巧戴浩淼團隊的兩名副教授,在項目現場指導建設。
秦洪明拉著這兩名副教授,聊了很多,而且聊的都是專業問題,作為文科生的宋思銘隻能傾聽,根本插不上話。
跟兩名副教授聊完,秦洪明對人工智慧大模型更有信心了。
“宋書記,什麼時候戴浩淼院士過來的話,你通知我一聲,我還有一些問題,請教戴院士。”
秦洪明並冇有急著和宋思銘說,自己要投資什麼項目,投資多少錢,他還是想再深入地瞭解一下人工智慧大模型。
“估計天之後,戴浩淼院士就會來王寨鄉項目現場,而且,應該會在王寨鄉常駐一段時間。”
宋思銘告知秦洪明。
“戴院士能常駐王寨鄉?”
秦洪明驚訝道。
到了院士這個級彆,事情應該非常多。
“戴浩淼院士已經從國科院調入江北大學,擔任即將掛牌的江北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名譽院長。”
宋思銘介紹道。
“江北大學竟然能挖動戴院士。”
秦洪明更驚訝了。
驚訝的同時,他也理解,戴浩淼為什麼能常駐王寨鄉了。
因為距離近了。
江北大學離著王寨鄉,也就三百公裡,而且江北大學,還要在青山建設新校區,到時候,就更近了。
戴浩淼直接把自己的院士辦公室放在王寨鄉,都冇問題。
“其實,秦總也可以考察一下鼎新科技的鼎新模型。”
宋思銘又對秦洪明說道。
“鼎新模型?”
“鼎新模型靠譜嗎?”
秦洪明問道。
他是先在王寨鄉畫了一個圈,確認在王寨鄉投資了,才決定以人工智慧大模型為基礎,進行二次創業。
人工智慧大模型之外的智慧模型,秦洪明還真冇怎麼研究過。
“靠譜。”
宋思銘給出肯定的回答,並解釋道:“鼎新科技剛剛易主,未來,鼎新科技的鼎新隻能模型將由鼎新科技的新任掌門人,霍熙然親自主持。”
“宋書記不會跟霍熙然也很熟吧?”
見宋思銘對鼎新科技的情況這麼瞭解,秦洪明不禁問道。
“確實很熟,她出國前,我們就認識了。”
宋思銘回答道。
“這……”
秦洪明在國外留過學,在國外工作過。
雖然,霍熙然創辦redbook的時候,他已經回國了,但國外的那些朋友、關係還在。
他很清楚,霍熙然在國外是什麼級彆,甚至有朋友跟他說,redbook隻是霍熙然研究人工智慧模型的副產物。
如果,霍熙然真能專心致誌地搞鼎新模型,那鼎新模型的上限,肯定會非常高。
“宋書記,那我可能還真要認真比較一下了。”
片刻之後,秦洪明非常坦誠地說道。
“我也希望秦總能認真地比較一下,在商言商,既然是商業投資,那就優先從商業角度考慮。”
宋思銘話裡的意思很明確。
千萬不要因為政治任務,而影響商業上的判斷。
秦洪明到王寨鄉投資,宋思銘肯定是舉雙手歡迎的。
但是,作為王寨鄉的黨委書記、鄉長,宋思銘也得對落在王寨鄉的每一筆投資,每一個項目負責。
“宋書記,謝謝你的提醒。”
秦洪明聽出了宋思銘的意思,暗暗為宋思銘挑起大拇指。
換其他人,送上門的投資,管你合適不合適,你敢來我就敢要,但宋思銘明顯已經脫離了這一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