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轉職寶藏獵人 第94章 大戰止新舊替頓悟戰神
-
經過剛剛那場激烈的戰鬥,我心中突然閃過一道靈光,想起了戰神圖錄中的第三十六幅圖。圖中描繪了一人盤腿靜坐於一個大圓的中心,而其心胸部位也勾勒出一個微小的圓。圖錄下方的文字寫道:“天地一太極,人身一太極,太極本為一,因心成大小,因意成內外。若能摒棄此心意,豈有內外之分、你我之彆。天地既無儘,人身豈有儘,儘去諸般相……”當初我閱讀時百思不得其解,但在剛剛的逆境中,我突然間豁然開朗,領悟到所有的疲憊都源於對內外之彆的執著,你我之分的固守。正是身體的存在帶來了疲倦,心意的糾結帶來了痛苦。多年來的禪修功夫,此刻化為具體的經驗,深深印入我的心中。
我師父僅收我為徒,我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氣質,不喜與同齡孩童為伍,常常獨自一人深入山林,數日方歸。六歲時,我已通讀五經四史,性格內向,寡言少語。一日,師父雲遊至一處居所,初見我時,先是驚訝,繼而欣喜若狂,他並未顧及我的感受,便決定在此定居。從此,我們師徒二人終日遊曆山水,師父將他所掌握的易學、理數、地理、天文以及仙道秘法毫無保留地傳授於我,我學得快,悟得深,到了十四歲,已能自成一家,彆出心裁。
多年來,我遍訪天下名山大川,甚至遠赴西北苦寒之地,以求達到天道的極致。去年,心中忽然有所感悟,便前往無極書院拜訪,應院長之邀,參加了書院的聚會,從而有了現在的奇遇。
我長久以來對道家視為至高無上的教義「物極必反、道窮則變」理解得並不透徹,雖然能夠領會其字麵意義,卻始終未能在實踐中運用。然而,當前的處境以及戰神圖錄的啟示,讓我突然領悟到,當身體達到極度疲憊和倦怠時,唯一的方法就是從有形變為無形,從而達到這一境界。這即是去除「心」這堵劃分內外的牆,讓人的「太極」重新融入宇宙的「太極」,既然冇有了肉身,又何來困境呢?
要達到心靈的空明,首先需要守心。當心守至極致,物極必反,方能進入無心的境界。在一瞬間,我摒棄了所有雜念,將全部精神集中於靈台之中,任由魔龍遁地飛天,我卻一念不存,一想不作。
處於一種混沌狀態,內外不分,無我無人,冇有空間,冇有時間,所有相狀皆已消散。靈神不斷昇華,眾念歸一,一念化無,虛實相生,空而不空。儘管**的痛苦依舊存在,卻彷彿與我無關。
這亦是魔教苦行的法門,通過自殘體肢,直至意誌完全駕馭**,以精神戰勝物質。然而,我受戰神圖錄的啟示,僅憑守心的功夫,便能達至無心的境地,精神超越**的苦痛,這境界遠超魔教苦行之法。
時間彷彿靜止,冇有了前一刹那,也冇有了後一刹那。對我來說,再冇有逝者如斯和不捨晝夜的時間流動,也不知時間遊走了多久,我化作無數上升的小點,不斷向上攀升,凝聚在一個更高的層次和空間之中。
睜開心靈的慧眼,我看到一個奇異美妙的景象。我發現自己懸浮在地穴的半空中,下方是一片平整光滑的地麵。那裡,有人正雙手一手緊握長槍,另一隻手輕持一把類似武士刀的兵器,盤膝而坐,運功打坐。
突然間,我意識到坐在地麵上就是自己,不禁大吃一驚。雜念紛至遝來,一聲呻吟將我拉回了坐於地麵的軀體之中。剛剛經曆的激烈戰鬥帶來的劇痛,如同潮水般從全身經脈湧向心頭,幾乎讓我無法自持。在緊急情況下,我迅速穩定心神,重新進入了靈肉分離的精神狀態。
經過一段時間,我逐漸恢複了意識,睜開眼睛休息片刻後,便開始沉思戰神殿內一幅幅的圖錄。此刻,我正專注於第十三幅圖,圖中描繪了一人蜷縮而眠,眼耳口鼻完全閉合,胸膛內又畫著另一人同樣蜷縮而睡,眼耳口鼻亦閉合,兩人的姿態如出一轍。圖錄上方僅標註著:“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
此時此刻,我的思緒並未停留在如何解讀這幅圖上,而是被這句話深深吸引——它正是道家修仙哲學的精髓所在。道家經典常提到,人出生時通過與母親的臍帶相連,隨著母體的呼吸節奏吸取養分;一旦出生,臍帶被剪斷,便開始從先天的內息呼吸過渡到後天的口鼻呼吸。
因此,修仙的首要法則是迴歸先天的呼吸方式。然而,母體已不複存在,我們必須激發體內固有的先天呼吸,通過脊椎直達頭頂的督脈,再經由印堂降至胸前,直至肚臍的任脈進行呼吸。這便是所謂的打通任督二脈,為體內能夠吸納天地之氣的仙胎開辟通道。
這種神秘的技藝自古流傳,是否源自戰神圖錄尚不得而知。殿內那化身為精鋼的男子,據說是帝國道家醫學寶典《黃帝內經》中所記載的,教導帝國始祖養身成仙的至聖先師。這位男子必定在某個時刻來到戰神殿,領悟了天地宇宙的深奧秘密,隨後在返回地麵時將這些知識通過始祖傳授給世人,之後又悄然返回此地,進入了破碎金剛的超凡境界。
「得破至道,超脫凡俗」,我心內沉吟不已,我七歲時在一個明月照夜的晚上登上一座高山之巔苦思人生成敗得失、生老病死而悟到生命的無常、人的侷限。自那刻開始,我便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就是要勘破宇宙的奧秘。
可惜十數年來武道雖上窮天道,但禪修卻止於明心見性的境地而難以逾越肉身的侷限。眼耳口鼻身雖比常人靈銳百倍,以之爭雄鬥勝綽有裕如,但說道打破天人的限隔卻像癡人說夢,夏蟲語冰。今天忽有此遇,而那男子正是一個實在的例子,我不禁重新燃起對追求天道的雄心壯誌。
此刻,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道家的宇宙觀。根據道家的教義,天地是否自古以來就存在,這不僅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問題,也是一個長久以來困擾著人們的難題。數千年裡,無數人沉思苦想,提出了許多自認為最完美的構想,其中一些甚至構成了極為精妙的理論模型。然而,直到現在,關於宇宙起源的問題仍未達成共識。總體而言,大多數人傾向於認為宇宙有一個,這個標誌著宇宙自身演化的某個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