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全民轉職寶藏獵人 > 第266章 再悟新武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全民轉職寶藏獵人 第266章 再悟新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怎麼樣,還想再來一輪嗎?”瞧見對方僅僅受了不算嚴重的內傷,我微微感到驚訝,便隨口淡淡地問道。

“當然,接招!”瘦個子說著,抖了抖手,將剛剛那把烏金黑槍祭了出來。他挽了個槍花,那長槍竟瞬間幻化成一把烏黑且厚重的闊背大刀。他雙手掄起大刀,朝著前方虛空猛烈劈砍。刹那間,一道暗金色的刀罡從刀身中噴薄而出,轉眼間化作一條由刀罡組成的、數丈多長的黑色巨龍,張牙舞爪地朝我咆哮著撲來!

目睹那撲麵而來的黑色巨龍,我毫無懼意。右手一抖,原本的銀色巨刃瞬間幻化為一把青藍色長槍。長槍中流轉著盈盈生命之力,與黑色巨龍身上瀰漫的死亡氣息所裹挾的恐怖力量恰好相互剋製。接下來,就看雙方功力的高低了。

青龍槍法在我腦海中一閃而過,這同樣是模仿神龍演化而成的招式。我不禁又想起校長傳授給我的古武術之一——“降龍十八掌”。我心想,要是將這兩種招式結合起來,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雖然心中思緒萬千,但我手上的動作絲毫不敢懈怠。畢竟對手也是與我實力相當的高手,稍有疏忽,便會命喪當場。

青龍槍法在我手中淋漓儘致地展現出它真正的威力,磕、挑、纏、崩、彈,我一氣嗬成,每個動作之間行雲流水般順暢,柔中帶剛的攻防讓人防不勝防。刺、掃、攔、絆、圈,我無所不用其極,遠遠看去,就如同一條真正的青龍在天地間遊弋,美輪美奐。

漸漸地,我將降龍十八掌的招式也融入其中。降龍十八掌是一種以“快”“猛”“精”著稱的霸道且簡潔的精妙掌法。該掌式渾厚質樸,與根骨及臂力(先天與後天)直接相關,此外還有隱含屬性,修為越高,降龍掌的威力就越猛。拜此所賜,我終於成功悟出了破軍刀意的第一境——屠龍!

降龍掌的基本招數(按威力大小排列):第一式,「突如其來」。《易經·離卦》象曰:“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然而在我手中,它卻變成了“破軍屠龍式突如其來”!

第二式,「見龍在田」:《易經·乾卦》象曰:“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此外,《坤卦》辭曰:“見龍在田,大貞。”其意為看見龍出現在田間,會有好事發生。這一招掌力霸道至極,是降龍十八掌裡最強的一招,取名“見龍在田”,意味著這一掌打出,敵人必將完蛋。——“破軍屠龍式見龍在田”。

第三式「鴻漸於陸」:《易經·漸卦》象曰:“九三:鴻漸於陸,夫征不複,婦孕不育,凶;利禦寇。”此招源於漸卦,漸在卦中象征婦女。卦辭稱:“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意思是大雁飛落在平地上,它的羽毛可被婦女用作裝飾。此招的精妙之處在於一個“巧”字,藏巧於拙,以羽為儀,即“破軍屠龍式鴻漸於陸”。

第四式「雙龍取水」:有人稱此招源於佛經。——破軍屠龍式雙龍取水。

第五式「飛龍在天」:《易經·乾卦》中象辭記載:“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此乃破軍屠龍式飛龍在天。

第六式「潛龍勿用」:《易經·乾卦》象曰:“初九,潛龍勿用。”也有說法稱其源於坤卦,卦辭為“潛龍勿用”。龍潛藏於深淵之中,其誌向難以揣測,因此不可輕舉妄動。此招將勁力內斂凝聚而不輕易發散,然而,若有人膽敢挑釁其鋒芒,必定會遭受禍殃。——破軍屠龍式潛龍勿用。

第七式「羝羊觸蕃」:“蕃”疑似應為“藩”。《易經·大壯卦》記載:“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此招式典故出自大壯卦,卦辭曰:“羝羊觸藩,羸其角。”意思是兩隻羊進行角力,獲勝的一方憑藉的是它的角。

這一招式的用途不太容易解釋,大致是說要運用自身有力之處來攻擊敵人。然而,卦辭亦有“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之語,意思是倘若運用不當,想必會反受其害——破軍屠龍式羝羊觸蕃!

第八式「密雲不雨」:《易經·小畜卦》記載:“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此外,《易經·小過卦》中“六五”也有相關表述:“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還有,出自乾卦之辭曰:“密雲不雨,時或有風。”雨雲眾多卻未降雨,是因為在等待風起。

此招的關鍵並非“密雲不雨”,“密雲不雨”僅僅是力量的積累,真正的殺招在於“時或有風”。一旦風聲(時機)來臨,敵人便將萬劫不複——破軍屠龍式密雲不雨。

第九式「神龍擺尾」:有人說此招源自《易經》中的履卦。《易經·履卦》記載:“履:履虎尾,不咥人,亨。”然而這裡講的是虎尾,並非龍尾。此招本名“履虎尾”,取自履卦。“履”即踩踏的意思,卦辭曰:“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其意思是,人瞎了一隻眼睛仍能看見事物,瘸了一條腿依舊能行走,但倘若不小心踩到老虎的尾巴,就會被它吃掉。

這一招專門攻擊背後之人,勁道極為猛烈,實為降龍十八掌的救命絕招——破軍屠龍式神龍擺尾。

第十式,「或躍在淵」:《易經·乾卦》象曰:“九四:或躍在淵,無咎。”——破軍屠龍式或躍在淵。

第十一式「利涉大川」:“利涉大川”,在《易經》中有多處記載。《易經·需卦》提到:“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此外,還見於《易經·同人卦》:“同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另外還有《易經·蠱卦》:“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易經·大畜卦》:“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易經·頤卦》:“象曰: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易經·益卦》:“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易經·渙卦》:“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易經·中孚卦》:“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易經·未濟卦》:“象曰:六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

它又源自《同人卦》,“同人”即同誌,卦辭稱:“同人於野,亨,利君子貞,利涉大川。”意思是好朋友聚集起來,做事便暢通無阻,所以即便前往危險之地也能化險為夷。

此招表麵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力量彙聚於掌,恰似好友的聚集,凝聚艱難而消散容易。若中此招,必定全身筋脈儘碎,死狀慘不忍睹——破軍刀屠龍式利涉大川

第十二式,「魚躍於淵」:《易經·訟卦》之《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此招似乎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此招應為“笑言啞啞”,其與“震驚百裡”皆出自同一處——破軍刀屠龍式魚躍於淵。

第十三式「時乘六龍」:《易傳·乾卦·文言》記載:“乾元者,始而亨者也……時乘六龍,以禦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此招式出自乾卦,卦辭曰:“時乘六龍以禦天”。

自古傳說五嶽乃中華靈氣彙聚之所,每座山嶽皆有神龍鎮守,再加上姬黃帝(即軒轅黃帝)的應龍,合為六龍。六龍齊出,王道正氣浩然,其氣勢恢宏,鋪天蓋地。這一招是降龍十八掌中最具王道正氣的招式,亦是破屠龍式中的“時乘六龍”!

第十四式「震驚百裡」:《易經·震卦》有言:“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裡,不喪匕鬯。”此乃破軍屠龍式震驚百裡。

第十五式「履霜冰至」:《易經·坤卦》初六爻辭曰:“履霜,堅冰至。”意思是踩到了霜,就應當意識到嚴寒的冰雪即將來臨。這一招招如其名,起初看似柔弱無力,然而倘若敵人膽敢進攻,便如同暴雪突然降臨,後勁十足。——破軍屠龍式履霜冰至。

第十六式「龍戰於野」:“龍戰於野”是否應為“戰龍於野”呢?《易經·坤卦》上六爻記載:“戰龍於野,其血玄黃”。此招式靈感源自《周易》中的坤卦,坤代表地,卦辭稱“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這裡的“野”指平地,“玄”表示黑色,“其血玄黃”意味著血改變了原本的顏色。

按照古代的觀念,龍可飛天、潛淵、現於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指的是龍處於不該在的位置,此時它的力量也會被激發出來。使出這一招通常是在危難之際的奮力一搏,正因為已無退路,所以此招無往不利——破軍刀屠龍式龍戰於野或戰龍在野。

第十七式「損則有孚」:《易經》損卦記載:“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此式出自損卦,損代表不利的方麵,與益卦相反。卦辭稱:“損,有孚”,其中“孚”指的是信用;又有說法“自上至下謂之損”。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便堅守了信用,事情卻未能圓滿辦成。

此招出招方式與“飛龍在天”相似,均是自上而下。然而,“損”可銜接“益”,正如卦辭所說“自下至上謂之益”,其變招如同異軍突起,令人防不勝防——破軍屠龍式損則有孚。

第十八式,即最後一式——「亢龍有悔」。《易經·乾卦》象曰:“上九,亢龍有悔。”此乃降龍十八掌中最為常用的一招,其靈感源自《周易》中的乾卦,乾象征天。卦辭“亢龍,有悔”,意為亢龍(飛向儘頭的龍)雖當世無敵,但力量終有耗儘之時,力竭則悔恨,且悔恨已來不及。因此,洪七公教導郭靖“亢龍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注重“悔”而非“亢”,後勁無窮——破軍屠龍式亢龍有悔!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