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貶值!我靠百億資產盤活全家 167
說動我來投資
林曉瑜看著兩人震驚的模樣,笑眯眯地點了點頭,“對,現在,我有資格聽聽你們的技術了嗎?”
邵永安和崔新誌互相看了一眼,雖然他們更想搭上裴禦熵,但他那等身份的人,豈是他們這種初創團隊能輕易接觸到的?
彆說結識裴禦熵,就連他身邊的那位蔣特助,他們都沒資格搭上線,沒看那位孟氏集團的孟總,都在蔣特助那裡碰了壁?
他們今天在宴會上,接連找了十幾家公司的負責人攀談,想要拉到一份投資,可無一例外,全都遭到了拒絕。本已心灰意冷,如今鼎盛集團的總裁主動表示感興趣,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機會。
邵永安率先反應過來,連忙將手裡的檔案重新整理好,雙手捧著遞向林曉瑜,臉上滿是誠懇:“林總說笑了,您肯聽我們介紹,是我們的榮幸!隻是,我們這個係統還是個半成品,所以…”
林曉瑜瞭然點頭,“我知道,你們的係統還沒徹底研發成功,後續還需要投入大量研發經費,你們今天來謝家,是來拉投資的吧?”
她的目光清澈坦蕩,一句話就戳中了兩人的心事。
邵永安握著檔案的手緊了緊,臉上掠過一絲窘迫,卻還是坦誠道:“是,我們團隊已經把所有積蓄都投進去了,現在確實到了需要外力支援的階段。林總要是覺得我們這專案還有點潛力……”
話沒說完,他已經緊張得手心冒汗,連呼吸都放輕了幾分。
崔新誌站在一旁,也屏著氣等著林曉瑜的回應,剛才那點傲氣早被現實磨得乾乾淨淨,隻剩下對機會的渴望。
林曉瑜接過檔案卻沒立刻翻看,指尖在封麵上輕輕敲了敲,抬眼看向兩人時,笑意裡多了幾分商業談判的審慎:“潛力這種東西,光靠說可不行。”
她將檔案遞回給邵永安,語氣不疾不徐:“你們既然敢帶著半成品來宴會拉投資,總該有能說服人的底氣。現在,把你們覺得最亮眼的技術亮點、市場前景、未來的效益,還有你們團隊的核心優勢,都好好說說。”
頓了頓,她補充道:“若是說得動我,鼎盛可以考慮投資。具體數額,要看你們的本事能不能撐起這份野心。”
這話像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湖麵,瞬間在邵永安和崔新誌心裡激起千層浪。
崔新誌激動得臉頰發燙,猛地想起自己先前那副輕視的模樣,頓時紅了臉,有些侷促地撓了撓頭:“剛纔多有冒犯,還請林總彆往心裡去。我們這就給您好好講講無人機係統的核心技術。”
邵永安比崔新誌鎮定些,指尖卻仍因興奮微微發顫。好不容易等來的機會,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說動這位林總投資他們的專案。
他正了正衣襟,剛要開口,心頭卻猛地掠過一絲遲疑——鼎盛集團的產業版圖裡,似乎並沒涉及科技領域;而這位林總裁,學的也並非相關專業。自己要講的這些演算法模型、技術引數,她真能聽懂嗎?
見邵永安麵露為難,林曉瑜大約猜到了他的顧慮,唇角勾起一抹瞭然的笑:“是不是擔心我聽不懂?”
邵永安沒想到她一眼就看穿了自己的心思,神情頓時有些尷尬,心裡又忍不住忐忑,怕這點小心思惹得林曉瑜不快。
林曉瑜目光掃過兩人略顯緊繃的肩線,唇角彎起溫和的弧度:“看你們這架勢,今天在宴會上肯定已經跟不少公司老闆推銷過產品了吧?剛才怎麼跟他們講市場前景,怎麼說技術亮點,現在就照實說給我聽。”
頓了頓,她往前微傾身,眼神裡添了幾分專注:“不用怕我聽不懂——你們儘管放開了說,最好再把產品最核心的優勢、未來的市場潛力,還有規模化落地後能產生的具體效益,都掰碎了講細些。
比如成本控製能做到什麼程度,使用者付費意願的測算依據是什麼,這些實打實的東西,才最有說服力。”
話音落時,她往後靠回椅背,姿態從容:“放心講,我聽著。”
見林曉瑜態度溫和,邵永安緊繃的肩線鬆緩了些,深吸一口氣,快速理了理思緒,便開始慢慢講解起來。
過了幾分鐘,見林曉瑜始終專注地傾聽著,眉宇間沒有半分不耐,邵永安心頭懸著的大石終於落了地。他越講思路越清晰,原本有些磕絆的表述漸漸變得流暢起來。
邵永安很快進入狀態,侃侃而談間難掩對技術的熱忱;崔新誌身上的侷促也跟著一點點消散,時不時在旁精準地補充幾句關鍵資料,兩人一主一輔,配合得愈發默契。
林曉瑜安靜地聽著,唇角始終噙著一絲淺淡的笑意。她雖不是科班出身,對那些複雜的演算法模型不算精通,卻總能在恰當的時機提出幾個切中要害的問題——或是關於技術落地時的成本控製,或是詢問市場競品的差異化優勢。
那些問題看似尋常,卻藏著商業視角的精準洞察。林曉瑜從不用生澀的專業術語暴露自己對技術細節的生疏,反而借著這些提問,不動聲色地引導兩人跳出技術框架,往市場落地、成本控製、風險規避這些更務實的層麵深入闡述。
邵永安和崔新誌互相一眼,心中明白——這位林總雖態度溫和,卻絕非能被空泛概念糊弄的外行。
她的每一個問題都像精準的坐標,在無形中拚接出專案最真實的模樣:哪些是紮實的優勢,哪些是待補的短板,哪些是值得期待的潛力,全都在這一來一往的問答裡漸漸清晰。
林曉瑜抬手理了理耳邊的碎發,目光落在兩人因講解而微微發紅的臉上,語氣比剛才更緩和了些:“說了這麼多技術細節,也聊聊你們團隊吧。你們現在一共有幾個人?都是同校同專業出來的嗎?”
邵永安愣了一下,隨即答道:“我們團隊,加上我和新誌,一共七個人。都是核心技術崗,沒有多餘的人手。”
崔新誌接話道:“對,除了我和永安,還有兩個同學也是G大航空航天大學智慧控製係,另外三個是我們學校計算機係的,我們從大四開始就組隊做無人機專案,算起來合作快三年了。”